首页 > AI资讯 > 最新资讯 > AI时代,如何培养“数+”经管人才?

AI时代,如何培养“数+”经管人才?

上海证券报    2024-12-29

  同心四秩,济世经彩。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建院四十年来,始终与家国共进、与时代同行,以服务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做国家重大复杂工程管理的引领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探索者、企业创新转型的推动者、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者,逐步发展成为覆盖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与公共管理等一级学科的国际化、研究型院校。

  学院先后获得国际商学院协会(AACSB)、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EQUIS)、中国高质量MBA教育认证(CAMEA)、项目管理协会全球认证中心(PMI-GAC)等国内外权威认证,经济与商学进入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简称ESI)全球排名前1%,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A+,工商管理学科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中获评A+,管理学和工商管理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前100,位列中国内地高校前五名。

  面对技术快速迭代的智能时代,如何培育面向未来的经管创新人才?在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谢恩看来,一方面要转变教学理念,以数智技术赋能人才培养为核心,另一方面要变革教学模式,以数智应用全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以迎接数字化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让数智技术走入课堂

  一堂名为“证券投资实验”课上,在模拟交易环节时,学生借助大模型金融数据资源,高效整合新闻信息,生成交易策略代码,并测试策略效果,显著地提升了模拟交易效率。

  这个金融大模型为学生提供了超过4万亿的高质量金融数据资源、12万个金融词汇,且该数据资源以每月数千亿的速度持续增长,确保模型能够准确理解金融语境,使学生能够生成符合实际金融场景的内容。

  这一课程的核心变化是源自产教融合引入的金融大模型。分管教学的副院长、经济与金融系主任钟宁桦表示:“针对传统金融教育中知识更新滞后和实践应用场景缺乏等痛点,我们通过校企紧密合作,突破了以往高质量数据获取的瓶颈,实现了教学紧密结合实战的跨越式发展。”

  让数智技术走入课堂、融入教学管理,营造更贴近现实的学习场景,有助于转变传统以教为中心的模式,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让“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实践落地生根。

  “我们也在探索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去设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打造智能课堂交互学习环境,并能辅助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让他们能更便利地接收到学生对课堂的反馈,优化教学设计与策略,分担教学档案管理等行政工作量。”

  目前,学院的人工智能数字教室已经可以实现课前课件资料同步、课中混合教学自动录课、课后智能生成摘要分析,同时,教学管理、混合式教学、智慧备授课等平台,也为学生个性化教学提供强大支持。

  此外,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经管e家谈心谈话系统”,搭建了交互式师生交流平台,形成双向度反馈与多向度沟通育人模式,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大思政”教育理念,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2让人才培养打破边界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具有高度的跨学科性,需要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撑,学院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精准对接市场供需,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与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数学等相关学科的融合与协作,在前瞻性、战略性研究领域布局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

  打破学科壁垒,同济经管与数学科学学院合作推出的金融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双学位项目是2024年同济大学最受欢迎、招生人数最多的本科双学位项目。与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联合推出的智能金融方向金融硕士(MF)项目,同样吸引了大量学生踊跃报名。

  学院还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A+学科强强联手,着眼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创新“双碳”类人才培养发展理念,设立环境科学-会计学双学位“双碳”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聚焦并融合环境绿色技术和碳管理相关知识,打造对接国家“双碳”目标需求的复合型拔尖人才队伍。

  打破地域边界,学院依托与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著名院校的合作网络,进一步探索在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方面的广阔空间。学院与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相关学院签署数智人才本研贯通联合培养等系列合作协议,以实现两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在数智人才培养贯通培养模式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学院与慕尼黑工业大学签署了管理学硕士双学位项目合作意向书(MoU),未来双方将致力于在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发展方面开拓更多领域、更高层次的合作。

  以上种种,钟宁桦称之为“数智+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他认为,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需要一个科学的培养周期,“我们希望在本科早期阶段为学生打好数学和计算机基础,尤其是在数据分析、编程和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时代亟需的技术领域。在本科后期逐步结合经济、运筹等管理理论学习,叠加商业分析、金融科技、智能会计等经管专业模块,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实现科技能力+科技视野+管理素养的贯通与融合,实现本科阶段和硕士阶段有机衔接,提高育人的效率和质量。”

  3让学生成长走进社会

  “破圈儿”不止发生在学界。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大量的科技创新来源于企业,大量的商业模式创新也来源于企业,为此,学院全面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关注业界“真问题”,培育开放创新、多方协同的产教深度融合新生态。

  学院联合全球企业应用和商业AI领域领军企业思爱普(SAP)中国研究院搭建智能化转型前沿课程;与东方财富技术团队深度合作,定制化研发涵盖AI驱动的投资分析、智能财务管理、机器学习算法等多个前沿专属知识库;与钉钉签约共同培养数智化人才;与国泰君安证券等头部券商共同构建成建制实习机制;在上海长阳创谷设立“移动课堂基地”,还通过“同济案例日”活动组织师生深入走近人工智能头部企业,沉浸式了解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行业应用。

  深入企业、产业,将人工智能技术等跨学科知识深度融入金融教育,革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显著提升了学生的金融数据分析和智能投资顾问等技能。在日前落幕的全国首届高校数字金融案例大赛上,学院经济与金融系本科生团队携手香港大学学生,凭借数字化养老平台案例从全国百所高校250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大赛一等奖。

  “我们希望通过比赛,引导学生关注数字金融、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前沿发展,以赛促学,去探究数字化转型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背后逻辑。”分管专业学位的王洪伟副院长说,“同时进一步深化学院、政府和企业的密切合作,合力推动数字金融、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

  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同济经管学子不断提升创新水平、增强综合实践技能,刷新荣誉的新高度:全国首届高校数字金融案例大赛全国一等奖、第二届中国研究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MBA学生团队在备受瞩目的“尖烽时刻”全国商业模拟大赛中表现卓越,连续五届斩获一等奖和特等奖佳绩,MEM(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团队在中国工程管理领域最权威的研究生赛事“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工程管理案例大赛”中获得两项一等奖;MF(金融硕士)团队在第三届“尖烽时刻”全国商业银行管理模拟大赛总决赛上荣获全国二等奖……彰显了学院在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成效。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施骞表示: “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提出了多样化的挑战,我们既要主动拥抱变化,积极落实同济大学《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推动人才培养从学科型专业人才向行业领域型卓越人才转变,也要坚持科技向善,深刻把握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趋势,全力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质量。”(CIS)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