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I资讯 > 最新资讯 > 国内厂商加码AI眼镜

国内厂商加码AI眼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27

  今年以来,业界对大模型的期待从技术端向硬件端转移,AI硬件产品层出不穷。但Rabbit R1、AI Pin等AI硬件产品频频翻车又为市场泼了一盆冷水,想让AI硬件顺利发挥出大模型的效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这其中,AI眼镜以其较强的交互性和便携性,被称为“AI落地最佳载体”之一,不仅吸引了Meta、苹果押注,国内诸多厂商也在谋求入局。

  近日,AR厂商Rokid联合时尚眼镜品牌BOLON(暴龙)发布了一款AR+AI眼镜;稍早,小度发布了小度AI眼镜,并透露这一产品将于明年上半年正式上市;市面上接着就有消息称,小米将与歌尔股份合作,全面对标Meta Ray-ban,在2025年第二季度发布新一代AI眼镜。在此之前,还有华为、雷鸟、界环等多家公司推出AI眼镜产品。

  虽说AI眼镜并不是新鲜事物,但想要让受众为技术买单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恐怕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正处在技术驱动与市场需求“拉锯战”阶段的AI眼镜市场,能否重现iPhone4出现时的辉煌,成为下一个超级硬件市场,仍是充满未知的。

  为什么是AI眼镜?

  入局AI眼镜并不是新玩家脑子一热的决定。在大模型井喷式发展的当下,AI眼镜不失为市场和企业最好的选择。

  据中央网信办透露,截至今年8月,我国完成备案并上线、能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共计197个,注册用户数超过6亿。在ChatGPT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后,国内大模型数量逐年增多,但狂飙式的开发并没有为企业带来预期的效益,反而是高昂的开发资金让企业担子渐重。

  红杉资本合伙人David Cahn流传甚广的“6000亿美金问题”认为,AI基础设施建设的预期收入,和AI生态系统的实际收入增长之间存在巨大差距,6000亿美金投入进去也很难获得等价的回报和产出。

  越来越快的烧钱速度和短期难以回本的现实,让身处AI赛道的企业意识到大模型落地应用的亟需性和必要性。

  市场开始广泛尝试能够承载AI的硬件载体。但是从手机、PC到微型投影硬件 Ai Pin,再到智能指环,每一个载体的表现都不太尽如人意。

  这其中,AI眼镜作为小型化载体,信息密度大,又容易带来颠覆性、沉浸式体验,还契合了可佩戴性与高接受度的特点,资本与厂商都抱有期待。

  Ray-Ban Meta二代的成功也让更多玩家看到了希望。

  产业界将“200万台出货量”作为AI硬件的生死线,标志该产品能否通过市场检验。而Ray-Ban Meta的第二代产品仅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达成了全球100万副的销售业绩。截至今年9月,这一产品的销量突破了300万。

  Ray-Ban Meta的要点在于,相对便宜好戴,299美元售价比苹果Vision Pro数千美元的价格低了不少,大模型交互能力也强,提升了AI眼镜的实用性。

  Meta之后,今年8月,界环推出搭载通义、文心等14个大模型的AI音频眼镜;11月,百度推出软硬一体智能化的小度AI眼镜……市场热闹了起来。

  群雄逐鹿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的数据,2022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价值12.3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每年会以27%的速度增长。

  Meta成功之后,从VC资本、上游供应链到品牌厂商和互联网巨头,进一步加快了AI眼镜的研发节奏,希冀尽早有所建树。

  在这个过程中,AI眼镜市场也逐渐形成了三大阵营,AR 眼镜厂商、手机大厂和互联网巨头。

  对于AR眼镜厂商来说,AI眼镜是从传统眼镜向AR眼镜迭代的一款过渡产品。

  苹果Vision Pro的高开低走让厂商们意识到,市场对AR眼镜的认知仍停留在娱乐层面。AI眼镜市场对于他们来说更多是一个打开第二增长曲线的机会。

  对于手机大厂来说,AI眼镜是打造品牌生态协同的新硬件,能帮助他们巩固在智能硬件市场的地位。

  手机品牌往往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基础和极强的用户黏性。让AI眼镜和手机耳机相连接,直接对接各类社交应用平台,还能实现品牌产品的互联,对于打造品牌生态有较强助力。

  而对于互联网巨头们来说,AI眼镜是大模型落地应用的硬件载体,也是为企业盈利、提供更多资金养大模型“吞金兽”的实体产品。

  随着大模型在越来越多的场景被实际应用,无论是百度的文心一言还是字节跳动的豆包,互联网巨头们开发的大模型积累了相当量的用户。在此基础上开发AI眼镜,巨头们占据更多优势。

  但截至目前,还没有哪家产品明显打开了市场。

  未来智能CTO王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穿戴式AI硬件未来发展的重点包括智能交互与虚拟助理、个性化与场景适应性、小型化和轻量化设计、长时续航与能效优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

  这些难题无法得到解决,AI硬件市场就无法突破低位徘徊的窘境。

  国内AI眼镜市场目前尚处于尝鲜阶段,摸着Meta过河,也不一定能复刻Meta的成功。

  不过好在,受益于LCD、OLED供应链优势,随着硬件成本的降低及AI技术的成熟,有望尽早产出低成本、高效率的AI眼镜。

  多个阵营的厂家入局AI眼镜,对于用户教育、产品创新、应用开花,也是一件好事。“下一个杀手级应用”的说法,至少意味着市场期待仍处于高位,产业链仍有空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