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13处谈养老三维解读发力重点平安居家养老探索正当时
每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备受瞩目,这是我国未来一年经济社会发展风向标,更是各界市场人士观察时代机遇的重要窗口。
今年也不例外。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式,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其中,13处谈及养老,更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布局养老生态。
从养老供给、银发经济,到适老化服务、产业链布局、科技赋能,再到养老人才的培养,今年两会释放的信号该如何解读,一文读懂两会热词背后的引导逻辑。
01
宏观视野:银发经济启航 养老布局深化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从顶层设计来看,国家对养老的重视一以贯之。
无疑,这是对时代命题的回应。伴随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越来越长,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剧。此前预测显示,预计到2035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近30%。因此,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均成为每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必谈关键词。
值得关注,今年政府报告中,“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成为被市场热议的重点之一。此前,国务院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国家发改委也明确表示,老年人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银发经济将催生新领域和新赛道,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搭建养老生态,发展银发经济,清晰的供需分析,是第一步。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意味着养老需求趋势性上升是确定性事件。但一个需要警惕的现状是,我国家庭结构正呈现收缩之势,这意味着,老龄人口抚养比将逐步提升至40%-50%,即平均每2-3位年轻人将赡养一位老人。再叠加社保替代率的不足,我国居民养老生活亟待老年用品、养老医养、护理服务、养老金融等多维度保障。
此前,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养老呈“9073”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而这就要求我国搭建全方位的养老生态,更要对满足居家养老这一最大的诉求而有所倾斜。
“加强无障碍、适老化设施建设,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处,充分体现出未来养老生态的重要落点。事实上,各行各业此前均开始探索居家养老供给,以平安为例,依托医疗健康生态圈,中国平安自2021年开始布局居家养老,同年10月启动深圳、南京服务试点;2022年3月,平安居家养老完成了8大场景服务上线准备;同年9月,对外发布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平安管家”。截至2023年底,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50余个城市,累计近10万人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
为满足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居家养老需求,平安结合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老人的核心需求,联合各行业优质服务商,匠心打造出“医、食、住、行、财、康、养、乐、护、安”10大场景服务。聚焦用户关注度最高的需求,平安还联合服务商精心打磨出适老化改造、智能守护、平安无忧护等精品服务。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曾公开表示,“为人民服务”是金融工作的价值坐标。助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让医养创新、养老金融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这正是平安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的初心所在。平安等企业的持续探索,是对国家积极应对老龄化战略的响应,更是对市场需求、对人民群众养老生活中急难愁盼问题的响应。
02
中观视域:养老服务扩容提质,标准化探索加速度
服务体系,是支撑生态的骨骼。在搭建养老生态中,纵横交错、高质量的服务体系,是养老生态健康及银发经济畅通的关键。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推动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扩容提质,支持社会力量提供社区服务。”这一方面再次强调了对满足广大居家养老人民的需求,另一方面更凸显出对养老服务质量的要求。
的确,在国家战略引导下,近年来众多行业发力养老赛道,产品、服务、科技层出不穷,虽然规模上明显扩容,但服务质量却参差不齐。养老行业亟待明确的服务标准,是市场参与者的呼声。
事实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推动商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改善生活需要。”养老产品与服务,建立标准、提升质量,也是当下发展阶段的关键。
此前,2023年,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对养老方面的2项国标和5项行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涉及到居家养老照护和机构养老照护;随后,专门针对居家养老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基本规范》发布,这也是我国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首个国家标准,对于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自上而下政策引导的同时,自下而上的市场主体探索也值得关注。作为居家养老的探索者,平安针对居家养老康复护理领域的痛点,整合了包括国内优质康复护理服务提供商、数字化技术、专家学者,以及各类相关协会、第三方组织等行业资源,牵头打造“康复护理联盟体”(简称“护联体”)模式,并希望通过该模式推动康护服务标准化的进程,最终要让消费者从中受益。
简单来说,这个“护联体”可以用“五个一”来概括,即一套科学的服务管理规范、一套完善的康复护理产品、一套专业的人员认证体系、一个优质的服务战略联盟、一套智能的康复护理系统。
其中,精细化、专业化是探索方向。例如,一套科学的服务管理规范,平安联合北大医疗康复医院及多家国内大型服务提供商,基于临床医学治疗指南、专家共识,共同打造《居家康复护理服务管理规范》团体标准,规范了上门居家康复护理的服务流程,对神经、骨骼、心肺、疼痛等4大类康复护理服务提出具体要求。
一套完善的康复护理产品方面,平安重磅推出全场景康复护理解决方案——“平安无忧护”产品体系。针对有神经、骨骼、心肺、疼痛等康复护理需求的长者,由平安管家平台入驻服务提供商提供以专病为维度的康复、住家护理等10项短期、长期服务,打通康复—长期护理服务全链路。在服务过程中,系统可以将服务数据及时同步给家属,结合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服务方案。
据了解,“护联体”仅仅是平安深入探索居家养老领域,打造到家康护服务体系的一个开端,后续,平安还将联合权威专家与合作伙伴,在“护联体”基础上,陆续发布 “住联体”、“乐联体”及“医联体”,打造平安特色养老服务四联体,通过深化上下游“保险+服务”融合,进一步提升协同价值。
03
微观视角:养老“人才荒”突破 科技赋能大显身手
养老生态的不断完善,更少不了两个重要元素,专业化人才与科技赋能。
人才是保证养老生态可持续运转的关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应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养老照护等领域人才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其实,针对目前老年健康照护体系不健全、养老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近两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对于充实养老人才的呼吁越来越多。
今年,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张金英建议,开设养老照护专业,应对“人才荒”,其呼吁,培养更多护理人员、康复师和心理医生,鼓励大学或专科院校、培训机构开设养老照护、老年护理等专业,充实专业人才。
市场参与者在这方面是最具话语权的,因为他们是人才的需求方,更是人才的培养方和验证方。
一直在一线落地居家养老探索的平安,就是养老人才培养的主力机构之一。据了解,为提高服务人员专业技能,平安打造了由北大医疗及行业协会参与认证的高品质三师队伍(评估师、康复师、护理员)培训体系。依托北大医疗丰富的专家资源、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完善的医教体系,开发设计3000多条线上服务动作模块教学视频;20余门线下全封闭教学考核课程;考核通过颁发北大医疗康复医院认证的服务人员证书。
不仅如此,从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阶段开始,平安就着手打造了一支生活管家团队,以智能音箱的方式切入,7*24小时在线服务老人所需。如今,每位生活管家每天会通过智能音箱对接约50位老人,帮老人们解决生活里方方面面的小困难,也帮他们纾解心理上的小困惑。“从智能设备不会用,到生活服务如何安排,从交税怎么交,到手机坏了怎么办……老人的服务需求涉及方方面面,更多的是开放性的问题,作为‘管家’,我们需要提供更为专业、更有温度的服务。”一位生活管家如是说。
从平安的实践中也可以看出,居家养老服务,必然少不了科技的赋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健康、养老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正是强调了科技赋能的重要性。今年两会,也有代表委员强调,智能技术可以提供更便捷、更高效、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满足人们在清洁卫生、娱乐休闲、养老护理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
通过科技赋能,让更多老人实现养老不离家,这也是平安居家养老的努力方向。近两年,依托平安集团强大的科技实力,平安在逐步完善具有平安特色的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一方面,以智能交互系统为基础,利用业内领先的智能语音识别、语义理解、语音合成、物联网等关键性技术,自主研发居家养老智能系统,以智能音箱为载体,方便老人通过语音交互的方式更便捷地获取服务;辅以各类智能设备,实现对居家安全、老人体征和行为的监测,配合真人管家,7*24小时响应老人的需求。
另一方面,依托平安集团在智能图像、智能语音等方面的基础技术成果,以及强大的知识图谱建设能力,结合医疗健康生态圈积累,平安已构建超过1500万条医疗健康问答知识图谱,可满足用户日常的询医需求;结合真人医生管家,可实现全天候实时音视频问诊。
综合来说,无论从宏观、中观,还是微观层面,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人民养老生态的构建,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指导,如今发力方向明确,可见,平安等市场主体居家养老探索正当时,正当势!
来源:保财论道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