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深度对话获“雨果奖”的深圳90后作家海漄白天做金融晚上写科幻
在成都举办的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上,深圳90后作家海漄凭借《时空画师》获得2023年雨果奖,刘慈欣为他颁奖。这是世界科幻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在此之前,只有刘慈欣、郝景芳两位中国作家曾摘得该殊荣。
一朝成名背后,这位年轻作家的现实与生活开始逐渐浮出水面。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他的“双重身份”——白天是一名金融工作者,夜晚则是科幻世界的“探险者”。就在周日领完奖的当天,海漄就乘坐夜间航班落地宝安国际机场,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周一该上班就上班。
10月24日,深圳商报与海漄面对面展开一场对话,深入了解这位年轻作家背后的想法与故事。他提到,近期或将有新作品面世。
两个世界融合工作与创作不冲突
海漄就职于某股份大行,在一线城市做金融工作,加班往往是不可避免的选项。
海漄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能够留给我写科幻的时间非常少。经常晚上11时才能到家,这是一种常态。星期六、星期天也经常要加班。但是,我晚上回家以后,把别人可能用来刷手机或者看短视频的时间花到了写作上。在工作中养成的自律和目标感,也帮助了我。”
海漄表示,因为工作繁忙等原因,自己依然写得很慢,“写两万字大概需要两三个月。”他应对的法子则是“自律”,提前制订创作计划并严格执行,“比如说今天我决定要写1000字,就一定要写足1000字。”
海漄此前在发表获奖感言时曾提到:“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故乡的书店就在我脑海中搭建了一个只属于我个人曲径通幽的自然花园,这个花园里,科幻是最美的风景。现在我离开了故乡,在大城市做了一个非常平凡但很繁忙的工作,我们要忠于理想,也要面对现实。”“我每天计算着我的时间,计算着我的收入,在下班途中,在每天晚上加班回家的路上,也会去仰望一下星空,这本来是两个毫不相关,互不干涉的平行世界,但在成都,这两个世界融合了,理想照进了我的现实。”
工作与深圳赋予了其创作养分
在记者与海漄的交谈中,发现其从来没有被现实中与文学创作毫不相关的身份所阻碍,相反还能从中不断汲取到一定的养分,比如工作中形成的自律、效率与时间分配。
“目前的金融工作,对于我而言就是一种习惯上和写作态度上的培养,是一种追求高效率、追求认真和细致的职业态度,这是行业所赋予我,这个会潜移默化影响到我的创作。”
海漄透露,因创作到出版需要一定流程与时间,目前自己已完成、但尚未来得及与读者见面的新作品已有几篇,近期可能就会有新的作品面世。包括作品衍生出来的一些影视、游戏动漫开发,海漄表示“乐见其成”。
海漄认为,深圳不仅滋养了他,更是滋养了他的作品,而这些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深远的。
“我从大学毕业以后就来深圳了,我整个最重要的青春都是在深圳这里燃烧的,所以我的性格、为人处事,包括创作的风格、态度其实都跟深圳密不可分。每个人的作品里多多少少都会有自身、现实的影子的投射。”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把爱好当饭吃”
在海漄身上,能明显看到才华与谦逊的共存,其“双重身份”虽引大众津津乐道,但在其身上,看不到任何矛盾点。
当记者问及为何会如此有写作天赋、创作才华的情况下,仍选择进入金融机构工作时,海漄表示,在其看来,他并不算是一个很有“天赋”的人,其创作成果更多的在于一个长期的积累和努力。
海漄表示,若真要谈“天赋”的话,他认为其在金融工作上也“很有天赋”。“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我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在进行金融工作的时候,我也很能获得成就感,我并不觉得我日常的金融工作取得的成就就比我创作获得的成就感要低。我从来没想过要把我的爱好当饭吃。”
在谈及获奖会对其工作及未来生活产生什么改变时,海漄表示“不会”。“在获奖之后,我心境上没有太大的变化,我对我自己的写作,包括未来工作的期许其实都没有太大变化,就按照我既有的节奏继续走下去就好了。”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