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全产业链发展,广东AI与机器人领域集中上新
从行业大模型到应用场景,再到解决方案与终端产品,广东正布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全产业链发展。
4月9日,广东召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新闻发布会,发布8个AI行业大模型、30个应用场景、29个应用解决方案和13个智能终端产品。华为、腾讯、视源电子、TCL雷鸟、深开鸿、乐聚、美的库卡、拓斯达、广汽等9家企业代表参会并围绕前沿成果进行分享。
需求侧推出行业大模型与更多应用场景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曲晓杰在发言中表示,8个行业大模型都已经在相关领域初步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这8个行业大模型分别应用于工业、安全、教育、医疗、文旅、风控合规等领域。例如,视源股份的希沃大模型将教师备课时间从2小时缩短到30分钟;深信服安全大模型可24小时不间断工作,将需要多次手动操作的安全运营工作量减少了92%。
华为公司昇腾计算业务营销总监郝圣伟在分享中表示,以前,想训练出一个能力很强的技术模型,一是要有很强的算法工程师,同时也要有很强、很大的算力基础设施。但是现在,随着新型系统化优化、功能化优化的技术出现,可能基于自己行业的高质量数据,就能微调出或者训练出自己行业的Alpha模型,满足不同的个性化需求。
此外,本次发布的30类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工业、教育、医疗、安全这4大行业。工业领域包含电子信息、汽车、机械装备、纺织服装、家电等10大细分行业。例如,蝶讯网的AI设计软件可将服装设计排版时间从1天缩短到几分钟。
教育领域涵盖了学习、教学、实验、资源分发、评估与决策支持等5大典型场景;医疗领域涵盖影像诊断、临床决策、手术规划、门诊分诊、就医咨询等10大典型场景;安全领域包含了生产风险监测预警、安全行为识别、应急救援决策、灾害现场态势感知和机器人救援与搜索等5大典型场景。
腾讯云广东省总经理王健在分享中提到,场景和算力的结合,无论是做大模型,还是做算,最终要实现的目标。腾讯的AI大模型在政务、工业、教育等30多个行业已经有具体合作,例如跟迈瑞在医疗行业的合作。
供给侧打造可落地的解决方案与终端产品
广东本次发布的29个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针对各行业的一些场景应用痛点,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些解决方案主要集中在工业、医疗、教育、交通、金融、生活等领域。
在交通领域,解决了传统智驾的信息传递减损、依赖高精度地图、难以应对复杂路况等问题。比如,元戎启行高阶智驾平台在复杂城市道路的选路准确性达96%。
在金融领域,解决了信贷资料审核难、风险发现难、人工撰写授信报告耗时且质量不一等问题。比如,迪博AI信贷助手的录入汇总计算效率相比人工提升40倍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会上也发布了13款智能终端产品。例如,在医疗终端方面,AI导诊数字人可使医院每天多接待10%的患者进而增加收入,每年还可节省数百万元的人工客服成本。自动化显微影像平台及智能分析云已在全国200多家机构创造超1亿元的经济效益。
库卡机器人中国业务总经理兼人力资源总监陈峰在分享中表示,库卡连续十几年保持了每年生产制造机器人4至5万台的规模,在全球部署的机器人已超过50万台。超过50万台机器人通过不断地工作,采集到的数据量非常大。库卡基于真实的工业数据进行仿真模拟训练,发布的很多数据模型真实可靠。
怎样推动AI与机器人全产业链发展
曲晓杰表示,算力、芯片和大模型是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基础底座,广东有华为昇腾这样优秀的计算芯片,也有腾讯混元这样自主开发的通用大模型,广东将以此为底座来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开源生态建设,夯实产业支撑。
在应用场景和终端产品等方面,当地企业也正进行尝试与探索。例如,广汽人形机器人团队负责人张爱民在分享中表示,2022年开始人形机器人的研发,2024年完成了第三代机器人的迭代,希望能在2025年示范应用。
曲晓杰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兼具机电技术和数智技术两大优势,具备完整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配套全、反应快、品质高、服务好、生态优,是全球人才、技术、资本聚集的高地。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支持更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在技术产业化、产品市场化和服务商业化等方面不断突破,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深化“机器人+”场景应用。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