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I资讯 > 最新资讯 > “狂揽”近200企业,撬动172亿社会资本!上海三大先导母基金构建超硬核产业生态

“狂揽”近200企业,撬动172亿社会资本!上海三大先导母基金构建超硬核产业生态

科创板日报    2025-04-11

《科创板日报》4月10日讯(记者 陈美) “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上海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2024年7月,上海三大先导母基金正式发布,这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4月10日,在上海国投先导基金年度会议上,上海国投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戴敏敏如是表示。

《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三大先导母基金形成了“上海+先导+产业”的融合发展格局,通过首批9只市场化子基金的遴选,以36.5亿元母基金出资撬动172亿元社会资本,实现4.71倍放大效应,同时进入第二批80家子基金遴选阶段。

截至目前,两批子基金带来近200家招引企业,覆盖从光子芯片到基因治疗的硬科技前沿。

戴敏敏指出,上海三大先导母基金实现了当年筹建、当年设立、当年投决的高效运作模式,确保了各项任务有序推进和落实。对于未来,母基金将进一步发挥“耐心资本”的作用,在三方面下功夫:

首先,把握“战略性”发展定位,深耕国家核心领域布局。在三大先导产业的关键技术领域持续实现突破,推动产业链升级,确保我国在这些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和国际竞争力。

其次,发挥“功能性”引领使命,构建开放共赢的生态体系。母基金依托平台优势,深化与国资央企、民营外资等各类经济主体的合作。

最后,突显“专业性”运营能力,打造顶尖产业投资体系。遴选兼具政治素养、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的管理人及运营团队;加快推进科创产业研究院、科创基础研究基金会的设立,积极构建高效率协同的发展生态。

作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基金的管理人,上海国投先导总经理温治也用三个“关键词”,总结了过去一年上海三大先导母基金的成绩:一是“强基础”,锻造先导产业的“科技底座”;二是“建生态”,激活协同创新的“热带雨林”;三是“聚优势”,定义产业变革的“上海坐标”。

《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在集成电路领域,先导基金积极投资晶圆厂和IDM厂商,重点布局高端芯片设计、制造及关键设备、材料、零部件,同时通过建立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机制,促进本地材料、设备厂商与晶圆厂紧密协同,提升供应链稳定性与自主性。

在生物医药领域,母基金通过创新策源夯实医药研发优势,同时聚焦创新药、创新器械、供应链和跨学科交叉,助力上海打造国际化生物医药标杆。

在人工智能方面,母基金在AI算力、模型、数据语料侧发力,在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能力等方面多点突破,解决资源分布不均、商业化落地进展慢等挑战。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