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AI人才刻不容缓
智联招聘日前发布的《2025年春招市场行情周报》显示,与机器人等AI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行业岗位招聘需求走高,AI发展对信息技术产业的提振效果开始显现,产业链相关行业人才市场呈现好态势。(据2月20日《中国青年报》)
春节联欢晚会上人形机器人扭起了秧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沉浸在与DeepSeek对话中……AI正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AI跨界带来无限可能,人才需求能否跟上?技术在产业中快速迭代,AI技术的应用门槛会变得越来越低,大量现有技术人才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转化为AI应用人才,适应社会新需求。
不过,站在未来更高角度看,仅靠个人“零打碎敲”式转化,显然无法形成更有竞争力且可持续的AI技术人才规模优势,因此,AI人才的培养能否跟上,不仅要靠个人努力,在AI大模型将成社会通识,跨界复合型人才培养已成趋势的条件下,AI应用新赛道催生人才新需求的情况下,以系统观念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构建开放包容的AI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共识。
近日,不少知名企业纷纷高薪招聘AI人才,引发市场关注。不仅如此,就连中小企业也行动起来,对AI人才求贤若渴,纷纷发布薪资待遇可观的岗位招聘信息。然而现有AI人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显得不够,随着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市场上已出现多种内容形态的垂直行业应用,并初步形成了开放式边界的创新生态,催生多个行业涌现人才新需求。
然而,包括培养AI人才在内的人才培养又是一个缓慢过程,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与人才慢培养的节奏存在很大矛盾,必须在“慢”的基础上寻求效率上的“快”。为此,除了个人努力转型,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构建起完善的AI人才培养体系。面向未来,高校、培训机构等要发挥作用,加大人才供给,并做好与企业的有效衔接。
当前,人工智能产业飞速发展,AI人才存在缺口,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此,政府、高校、培训机构和企业等各方要携起手来积极应对社会新需求。加快构建系统全面AI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更多行业合格乃至高端人才,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责编:霍亚平、黄莎)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