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如何发展?AI将成金融业变革重要推手
《科创板日报》5月26日讯(特约记者 陈俊清 记者 毛明江)生成式AI大模型的进步于金融市场的革新紧密相关,从培养专业人才、推动学术研究,到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应用,每一个环节都加速了金融界的创新步伐。
5月25日,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2024年度大会在上海临港中心举办成功,当日下午,大会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生成式AI大模型,赋能金融变革”的AI金融分论坛。
上海市政府参事张光平、蚂蚁集团研究院院长李振华、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俞枫等出席论坛。
在本次论坛上,上海市政府参事张光平以“科技创新链条的实证简析”为主题展开演讲,他分享了关于“科技创新链条”的最新研究成果。强调了从科研到人才、文献、专利,再到产业、贸易、金融市场的整个创新链条的复杂性,并指出实证分析这一链条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并非易事,其研究为理解科技创新链条的运作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证支持。
蚂蚁集团研究院院长李振华在演讲中深入剖析了AI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与风险治理。他说到,AI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在报告生成、客户体验优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AI技术在数据输入、算法黑盒性等方面存在风险,尤其在金融领域,通用模型难以覆盖所有有用数据。
李振华强调,中国在AI大模型领域与美国存在算力差距,但单纯拼算力并非唯一路径,中国可利用制度优势,在AI应用领域内的探索提升。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则是阐述了大语言模型到世界模型的研究进展,他提到,大语言模型是外部世界在大脑中的映射,语言是人类智能对世界的压缩,大语言模型虽先进,但存在局限,如不能预测未来、缺乏实时信息和个性化信息。他认为,应构建能模拟真实世界、进行推理和决策的世界模型,来规避大语言模型的内在缺陷。
国泰君安CIO俞枫从金融科技在券商行业的应用与转型的角度分享了国泰君安在数智化转型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从2015年开始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到2018年加速数智化进程,再到2021年提出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国泰君安不断利用AI技术提升其运营效率。
他强调金融行业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有高信息化水平、资金实力以及对高质量数据的需求的几项优势。金融行业应该成为大模型应用的先行者,通过创新业务、成就客户、优化运营和赋能员工四个方面,推动行业的数智化转型。
毕马威中国银行与资管行业CIO咨询主管合伙人柳晓光把目光聚焦到银行业。对于银行业而言,过去应用小模型时有依赖专家规则制定和数据不足等诸多痛点,但他表示,大模型和生成式AI的兴起有望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此外,在存量竞争时代的银行业数智化建设中,预算严峻是一大挑战。对此,应利用AI降本增效,打破部门壁垒,串联数据孤岛,并逐步扩大AI应用影响。
与其他演讲嘉宾不同,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赵琳从公益从通用两个角度来谈通用大模型和个体金融决策的公益价值。强调了通用大模型对于普通民众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处理涉及隐私的金融决策时。他表示,通用大模型能够提供足够的功能,满足普通民众的需求,而无需购买昂贵的专属模型。
最后赵琳还以大模型识别金融诈骗应用为案例,突出说明了面对新型诈骗手法时,大模型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应对挑战。
(财联社记者 朱凌)-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