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支创新团队竞技“仿生机器人”
11月27日,2024年中关村仿生机器人大会举行,仿生机器人大赛总决赛成果同步在现场展示。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大赛吸引来自全国的101支创新团队参与,经过多轮激烈角逐,最终30余支优秀团队及企业脱颖而出,获得了人形仿生机器人、多足仿生机器人、具身大模型以及其他仿生机器人四大赛道的45项大奖。大赛不仅推动了创新创业要素的对接,还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
在仿生机器人展区,数十家企业及参赛团队展示了他们最新的技术与产品,其中不乏具有极高实用价值的创新之作。例如,北京理工大学的仿信鸽多模态扑翼机器人,能够灵巧穿梭飞行,未来将在环境监测、灾情监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北京邮电大学的多形态仿生六轮足复合移动机器人,能在复杂地形环境中进行灾难救援和物流搬运,展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清华大学的仿蚯蚓式微型管道机器人,则能在石油和航空航天等行业的管道检测中大显身手。
据悉,2024年中关村仿生机器人大会聚焦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及仿生机器人技术等领域,邀请了众多院士、专家和企业家,共同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大会期间,欧洲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高会军等专家学者围绕仿生机器人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度分享。同时,多位嘉宾还就具身智能赋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应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圆桌论坛环节,与会嘉宾围绕AI驱动机器人进入具身智能时代、人形机器人元年的技术突破与场景探索以及仿生机器人的颠覆技术与产业革新等话题展开了激烈交流,为仿生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见解。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海淀区作为全国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域之一,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区集聚了160余家具身智能创新企业,形成了完整的具身智能全产业链条,并入选了工信部2024年度机器人产业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此外,海淀区还前瞻布局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具身智能研究院和创新平台,积极打造标杆应用场景,并设立100亿规模的科技成长基金,助力具身智能企业的发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张鹏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