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字节提出多模态大模型新范式,模拟人类先感知后认知
当前,多模态大模型 (MLLM)在多项视觉任务上展现出了强大的认知理解能力。
然而大部分多模态大模型局限于单向的图像理解,难以将理解的内容映射回图像上。
比如,模型能轻易说出图中有哪些物体,但无法将物体在图中准确标识出来。
定位能力的缺失直接限制了多模态大模型在图像编辑,自动驾驶,机器人控制等下游领域的应用。
针对这一问题,港大和字节跳动商业化团队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范式Groma——
通过区域性图像编码来提升多模态大模型的感知定位能力。
在融入定位后,Groma可以将文本内容和图像区域直接关联起来,从而显著提升对话的交互性和指向性。


如何赋予多模态大模型定位物体的能力,乃至于将文字内容和图像区域关联起来,做到“言之有物”,是当前一大研究热点。
常见的做法是微调大语言模型使其直接输出物体坐标。然而这种方法却有着诸多限制:
1、在文本上预训练的大语言模型本身不具备空间理解能力,仅依靠少量数据微调很难精准定位物体。
2、定位任务对输入图像的分辨率有较高要求,但提高分辨率会显著增加多模态大模型的计算量。
3、大语言模型的输出形式不适合处理精细的定位任务,比如分割。
基于这些考虑,Groma提出将定位转移到多模态大模型的vision tokenizer中,由vision tokenizer发现并定位潜在的物体,再交给大语言模型识别。

同时,这样的设计也充分利用了vision tokenizer本身的空间理解能力,而无需外接专家模型(比如SAM)来辅助定位,从而避免了外接模型的冗余。
具体而言,Groma在全局图像编码的基础上,引入了区域编码来实现定位功能——如下图所示,Groma先利用Region Proposer定位潜在的物体,再通过Region Encoder将定位到的区域逐一编码成region token。
而大语言模型则可以根据region token的语意判断其对应的区域,并通过在输出中插入region token来达成类似超链接的效果,实现visually grounded conversation。
同样地,用户指定的区域也可以通过Region Encoder编码成相应的region token,并插入到用户指令中,从而让多模态模型能关注到指定的区域并产生指向性的回答。

为了提升定位的鲁棒性和准确性,Groma采用了超过8M的数据(包括SA1B)来预训练Region Proposer。因此其产生的proposal不仅包括常见的物体,也涵盖了物体的组成部分以及更广阔的背景等要素。
此外,得益于分离式的设计,Groma可以采用高分辨率特征图用于Region Proposer/Encoder的输入,并采用低分辨率的特征图用于大模型输入,从而在降低计算量的同时又不损失定位性能。
Groma在传统的Grounding Benchmarks上表现出了超越MiniGPT-v2和Qwen-VL的性能。

同时,Groma在多模态大模型通用的VQA Benchmark (LLaVA-COCO)验证了其对话和推理能力。

在可视化的对比中,Groma也表现出了更高的recall和更少的幻觉。

此外,Groma还支持融合对话能力和定位能力的referential dialogue以及grounded chat。


得益于大语言模型强大的认知推理能力,多模态大模型在视觉理解任务上表现突出。
然而一些传统的视觉任务,如检测分割、深度估计等,更多依赖视觉感知能力,这恰恰是大语言模型所缺乏的。
Groma在这个问题上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即把感知和认知解耦开来,由vision tokenizer负责感知,大语言模型负责认知。
这种先感知后认知的形式除了更符合人类的视觉过程,也避免了重新训练大语言模型的计算开销。
5月15日,字节跳动刚刚公布了自研的豆包大模型,提供多模态能力,下游支持豆包APP、扣子、即梦等50+业务,并通过火山引擎开放给企业客户,助力企业提升效率、加速智能化创新。目前,豆包APP已成为中国市场用户量最大的AIGC应用。字节跳动正持续加大对顶尖人才和前沿技术的投入力度,参与行业顶尖的技术挑战和攻坚。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