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I资讯 > 最新资讯 > 学术研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该怎样用?这份指南给出使用边界

学术研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该怎样用?这份指南给出使用边界

新火种    2023-09-23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苏雅

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出现,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过程中。在学术研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该怎样使用?9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了《学术出版中AIGC使用边界指南》,以防范学术不端,引导相关主体围绕AIGC在学术期刊论文写作、评审、传播等各环节的使用达成共识。

人工智能在研究论文的写作、创作等方面的影响正不断增强,同时,也影响着学术研究的透明性、完整性。学术界普遍担忧,科研人员可能会将人工智能生成的文本作为自身的研究成果,或者使用人工智能产出不可靠乃至误导性的成果。日前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草案)》,拟规定已经获得学位者在获得学位过程中存在学位论文或者实践成果抄袭、剽窃、伪造、数据造假、人工智能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的,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决定,由学位授予单位撤销学位证书。

“希望本次我们发布的指南,能推动各方对AIGC在学术出版领域的应用形成共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王卓昊介绍,指南在制定过程中明确了多项原则,从学术研究到出版发行,所有参与者都应该了解并明确AIGC的使用情况,对关键利益相关者应建立问责标准,保障学术研究的质量和诚信;如果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就要尊重隐私,做到数据保护,并避免人工智能可能存在的复制和放大偏差的风险。

在学术出版的各个环节中,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AIGC技术?指南对此给出了行为框架和实践指导。例如,研究者可以借助AIGC收集关键词、参考文献等,但需要注意其提供的参考文献是否为虚构或过时的;在统计分析、图表制作等环节,AIGC不能取代研究者对数据的解释,也不能直接生成实验图像;所有属于科学或智力贡献范围内的任务,都应该由研究者自行完成,AIGC可以在提升文本可读性、消除传播中的语言障碍等环节进行辅助,等等。

指南特别提出,AIGC不能履行文章作者的角色,也不能被列为文章作者,且研究者应对研究中AIGC的使用情况进行充分、正确的披露和声明。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