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代写能力有边界不要过度迷信
作为一名经常和文字打交道的教育工作者,我对AI(人工智能)一路席卷而来的盛况并不陌生。年终将近,又是ChatGPT4.0、文心一言这些AI家族中的明星的繁忙季节,各大电商平台上输入“年终总结AI”“代写”等关键词,“AI智能原创、写作必备”“懒人办公”“三分钟急速交稿”等产品销量成千上万。当然,除了年终总结这种大众产品,还有更多的文本格式如毕业论文、科研文稿甚至动画、短视频影音这些,AI都能尝试,报价又各有不同。应当说,当前除了科教文卫领域,目前不少行业已经存在对AI的依赖问题,程度各有不同。AI除了在数据分析、资料检索等方面是辅助利器,还有更多令人眼前一亮的功能有待挖掘。AI的确是好的赋能工具,受到追捧自在情理之中。
不过,包括代写在内的很多功能,AI虽可以做,但效果如何,见仁见智。不妨举两个例子类比:同样材质的一把二胡或者一只竹笛,街头巷尾卖乐器的小贩也会毫不费力地来上一曲,但如果拿这首曲子去和大师演奏出的同一首曲子相比,水平还是有高下之分。只要是不满足于“听个响”的观众,肯定也能听出两者之间的演绎差距;同样一首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穿梭于大排档当中卖唱的街头艺人也会唱,只要顾客付钱。但和原唱的差距,不至于小到会让顾客忽略。这当中的原因,在包括我在内的感性受众看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没有感情且感情是否到位。有人就认为AI写没有感情,只不过是条理清晰而已,且不全面。如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写不查重、要求不高的文章,AI可以胜任。而如果要写有深度、有高度、更符合实际的文章,则需要人工进行原创写作。也就是说,当前AI代写还是以套话为主,真要有需要具体解决的问题,还是难以指望它。同时,这不是“加钱”可以解决的问题。当然,如果顾客选择了享受着极速成稿带来的“快乐”,就不要再抱怨AI生成内容的“平庸”。
作者有没有带着感情投入,不管在哪个领域,都是一件很要紧的事情,完全可以决定这件工作的质量乃至成败。每天的工作计划和周报、年终总结这种特点宽而泛,冗杂而意义不大的文本,交给AI去完成,没什么大问题。但要想依赖AI真刀真枪去完成所有的工作任务,特别是这些工作如果还需要和人打交道,无异于痴人说梦。至于作品有没有思想,有没有创新,在AI还达不到可以替代人的当下,完全不能寄希望于AI。AI可能会开拓思路,补充人类写作者不曾掌握的知识,但是在最终结果呈现方面,一定离不开人类的思想与情感。另外,在科研论文等领域,暂不论是否需要对AI的部分功能和权限进行限制,如果使用者过度依赖AI完成作业,只会降低自己在科研能力培养阶段的批判意识和自主分析能力。
未来AI会全面“入侵”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会颠覆很多行业,替代很多行业,这已经没有什么争议。但AI代写这种活儿,还是有它的边界。如果满足于仅用一些数据或者套话来体现,用AI代写没有问题;如果在数字和套话之外,还需要有充沛的感情和创新的表达,那还得人自己写,不能指望AI。回想当初因《老男孩》而大红的“筷子兄弟”,因《春天里》而爆红的“旭日阳刚”,完全就是他们的感情引发受众的共鸣。即便在今天,也无法想象一个AI软件能帮助这两个组合实现梦想。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当前AI也已成了一个全新的噱头,什么行业能跟AI蹭上,就有了想象空间。但是靠它挣钱总归是不易的,前不久那个大热的、使用费低至9.9元“妙鸭相机”的现象级出圈软件,现在也已经悄无声息。可见在AI领域创业,也需谨慎从事。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