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栖大会侧记|参会者中的“格子衬衫”为什么变少了?
2023年云栖大会现场 本文图均由澎湃新闻记者 陆玫 摄
11月2日,2023年“云栖大会”在杭州落幕。
作为一名记者,我很喜欢云栖大会,因为“好玩”:每年都能看到有趣的创新闪光,体会到科技浪潮的舒卷。它像灯塔,14年来已吸引全世界70万人次的行业人士、开发者相聚。
要说今年的“云栖大会”有什么变化,我想是“一多一少”:到处都在说“大模型”,穿“格子衬衫”的程序员变少了。
“云栖大会”始办于2009年,由杭州市、浙江省经信厅和阿里巴巴集团主办,已在全球数字科技界具有重要影响力。不夸张地说,早几届的会场里全是“格子衬衫”。
今年的大会现场,穿格子衬衫的参会者少了。
第一次去采访是2014年,当时还叫“阿里云开发者大会”,没有现在那样气势恢宏的场地,已办到第六届,但还只是在园区里搭个台,全球开发者轮番上台演讲,有点草根,但气氛热烈,台下的角落也聚起很多人,聊的是技术变革。当时女性参会者很少,会议间隙,男洗手间排起长龙。
但今年见到的参会者有西装革履的企业高管,白色衬衫的政府公务人员,长衫大褂的艺术从业者;有四五十岁的传统企业老板,有青春洋溢的大学生,还有十几岁的小朋友。
参会者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云计算的输出路径不再局限于技术层面,这里那里,“云”在各行各业落地。
今年的大会现场
主办方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有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8万余人参会,以年轻开发者为主,但随着云计算成为各行各业创新的基础,参会者的行业、年龄跨度越来越大。注册参会者中最大的超过70岁,最小的不到10岁。
变化并不难解释。云计算已经成为数字经济乃至全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目前全国80%的科技企业和超过一半的AI大模型公司都“跑”在阿里云上,还有一些与会者是来看看自己是否有与大模型和人工智能融合的可能。
非“格子衬衫”们说:
“我们公司做视频类产品,GPT‘风’这么大,来看看风向。”
“我做印刷,女儿常给我看新闻,说今后各行各业都要和人工智能结合。”
“我是艺术类研究生,对人工智能又爱又怕,想让它为我所用。”
今年的大会现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是主论坛上唯一穿格子衬衫的。他对33元格子衬衫的执着,和对云计算的一样。
“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是云计算的第三次浪潮。云计算和GPT的关系就是电和电动机的关系。”他说,美国工程院2000年做过关于“20世纪最了不起的20项技术”的调查,排第一的是电气化,后面的19项包括汽车、计算机、互联网等,“如果没有电,这些都不可能发生。云计算和GPT的结合不会在一两年完成,可能要十几年、几十年才能把云计算时代的‘之后19项技术’发明出来,这是一个真正的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意料不到的事,其实已经发生。
非技术出身的张华受6岁的女儿启发,组建7人团队,用大模型开发了一个讲故事的小程序,已经吸引30万用户。用户只要设定数字分身,输入故事主题,大模型就会自动生成一个以数字分身为主角的童话绘本故事。
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院长漆远在大会上说,作为国内高校最大的云上智算平台,复旦大学智能计算平台CFFF(Computing forthe Future at Fudan)在气象、化学分子预训练、医疗等科学大模型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比如,45亿参数量的天气预报模型只用一天就可以完成训练,化学分子预训练大模型可预测候选化合物的成药性和安全性。
诞生才5个月的“供春AI”已经成为很多传统工艺美术从业者的助手,有2000多位从业者用它设计紫砂壶,已经落地100多件工艺品……
参会者中“格子衬衫”密度的降低,恰恰意味着程序员更深广地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前台”,“云栖大会”也由此更加开放。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说,不开放就没有生态,没有生态就没有未来,“开放”让开发、使用AI变得更容易和便宜,将人工智能转化为巨大生产力。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