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清华大学沈阳,“用AI做AI无记者新闻”距离我们遥远吗?|融媒新十年
11月1日讯(记者 孙煜)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重要指示的十周年。十年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在媒体融合即将迈入下一个十年的当下,鲸平台推出《融媒新十年》系列报道,致力于找寻来自学界、业界的第一手信息,探讨有关传媒业未来的发展机遇。
什么是无记者新闻?什么是对话新闻?什么是互联网的“20、30”规律?超级新闻客户端是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期,|鲸平台记者对话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沈阳教授,探讨AIGC在传媒业中的使用现状和未来趋势。沈阳教授同时担任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主任、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职务,也是浙江“传播大脑”战略顾问团成员,长期从事元宇宙、AIGC、网络舆论、新媒体方面的研究。
以下为对话实录:
一、AIGC时代,未来会出现的新闻形态鲸平台:您在近期公布的《新媒体发展研究》中提到了AIGC在新闻中的应用趋势,包括对话式新闻、无记者新闻辟谣类新闻……可否详细和我们讲讲您的研究发现?
(1)对话式新闻沈阳:谈到AIGC未来在新闻媒体中的应用趋势,第一个比较明确的是对话式新闻。对话是人类比较早期就存在的文化传承形态,孔子和他的学生对话形成了《论语》、苏格拉底也采用对话形式进行学术思想的交流和传播。在我看来,AI复兴了对话的这种公共传播形式。
从这个角度,未来我们有一部分新闻的获取,将是通过对话的形式。我们每个人都会拥有一个人工智能助理,这个智能助理清楚整个网络当中发生的事情,这个时候你不需要自己搜集整理信息了。你可以问他:
对话式的新闻,我认为在未来会有一定的市场。
沈阳使用AI绘制 图源:受访者供图(2)无记者、无编辑新闻沈阳:第二类是无记者、无编辑新闻。我们今天在各种新闻客户端里面看到的新闻内容,都是由人事先写好的。未来,在类似今日头条这样的新闻平台里面,你刷到一条新闻的时候,下面的相关新闻可能是自动化生成的,并不是由人写作。
比如你看到篇有关个人工智能话题的报道,可能对某个词语不懂。AI会自动猜测你对这个问题不太了解,自动将相关解释内容放在下面,或者相关领域的新闻就自动聚合在下面,这叫做扩展线索式的新闻。
与无编辑新闻相比,无记者新闻会距离我们更加遥远,因为新闻需要大量的第一手信息,如果没有来自记者的一手信息,报道中会存在很多错误。但是,“无记者新闻”可能会在国外提前出现,国内暂时不会这么快。
(3)辟谣类的、真相类的新闻沈阳:现在的AI有AI幻觉,容易出错,针对AI的错误,未来应该会有一些矫正性的新闻。
二、AICG在国内媒体的应用情况、未来趋势鲸平台:据您了解,国内媒体目前在AIGC方面的应用情况是怎样的?
沈阳:国内目前主要是在新闻自动化方面在做一些工作,智能化、辅助化,用AI来提高生产效率。新华社国际部和我们有过两次合作,尝试用人工智能自动写作新闻,包括文本、图片和视频。尝试后,我们发现用AI100%写作新闻是一种尝试,不能大规模推广,但是把AI作为记者的助手,目前已经逐步开始应用了。
用大模型的技术来做新闻,思维上和之前的数据新闻有些不一样。大模型是概率模型,外接搜索引擎、知识图谱、知识库……把新闻重新聚合起来。目前来说,有一些大模型正在做尝试,对现有新闻进行一次升级。
大模型和数据新闻的最大区别是,大模型是基于大数据进行了预训练,有大规模参数、偶尔还会出现幻觉。数据新闻是不会出现幻觉的。
鲸平台:如何理解您提到的“用AI来做AI无记者新闻”?
沈阳:现阶段来说能做到的事情,就是用一个AI来辅助获取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整理,然后按照新闻的要求进行对外发布。
这其中碰到的问题是,AI会容易出现幻觉,我们很难保证AI汇总成的新闻在原始语料中没有错误、在对原始语料进行汇总后是否又会存在新的错误?所以,在国内来说,短期内不可能出现无记者、无编辑新闻,一定会有人工记者、人工编辑的参与。但在国际的舆论场上,一定会出现尝鲜者。
当然从更远的未来来看,虚拟人在社交媒体中能不能担任记者的角色?人形机器人能不能在真实世界里面担当记者的角色。我认为这是有可能的。
大概会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由AI对网络当中发布的信息进行综合;第二步是,由AI机器人去获得第一手资料。
鲸平台:AI是否会替代人?
沈阳:AI的出现不是为了替代人,而是在我们碳基文明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硅基文明的元素。
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的传播模式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未来,随着人们使用AI的增加,有可能会出现“所有人对AI的传播”、“AI对所有人的传播”。到这个时候,AI的新闻价值观就变的非常重要了,否则出现了偏见、歧视、幻觉,这都会对新闻传播,特别是真相的传播会带来极大的偏差。
鲸平台:我们注意到近年来很多新闻APP都进行了整合,包括潮新闻、北京日报的超级客户端……您如何看到超级客户端的出现?这是否是未来传媒发展的一个趋势?
沈阳:APP的发展在我看来基本达到顶峰了,主要的原因是,人们有一种认知固化的现象。互联网里面有一个“20、30”规律,我们每天使用的APP一般不超过20个,每周使用的APP一般不超过30个。这意味着,人们在使用APP的时候,有一种越用越少的习惯,直到不能再减少为止。
我最近又减少了一个APP,我不想在我的手机首页上放那么多APP,所以对于不是超级APP的客户端来说,日子是比较难过的。
三、国内媒体在国际传播中,有怎样的进步空间?鲸平台:针对中国媒体做好国际传播这个话题您有怎样的研究发现?在您看来,未来有怎样的进步空间?
沈阳:中国媒体要做好国际传播,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把外宣当内宣。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受众分析。
此外,国内媒体需要快速运用一些最新的技术,这样才能做到“以快制慢”,我们的效率和速度都会提高。
一定要在国际传播的实践中,和中国的优势性文化元素、社会元素进行充分结合,这样才能在全球范围内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采。当然,在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