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等未来产业,为何能在苏州高铁新城崛起
在苏州市相城区南天成路,如果你看到一辆辆无人驾驶的车辆正来回穿梭,请不要惊讶。
这条“智慧”的智能网联公共测试道路,为智能网联车辆提供了最佳测试平台。依托测试道路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边缘计算等500余台感知设备,这里已构建起多融合全息感知智慧路口,达到了厘米级的感知精度,为辖区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常态化运营提供安全保障。
南天成路所在的苏州高铁新城,当下已是国内知名智能网联汽车高地,集聚了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超130家,涵盖了智能驾驶技术解决方案、整车、雷达、测试、地图等30余个细分领域,汇集产业人才超5000人。一批批智能驾驶领跑企业正在高铁新城快速成长、从技术研发走向量产,苏州高铁新城俨然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最有活力和潜力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高地之一。
不夸张地说,智能网联汽车从业者没到过苏州高铁新城,堪比白酒人没去过茅台镇。
事实上,和智能网联汽车一样,苏州高铁新城也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十几年前,这里还是苏州北郊,一片片工地尘土飞扬,不远处就是绿油油的农田。而如今,高铁新城片区已是苏州乃至整个长三角最具潜力的发展增长极。
他们做对了什么?
智能网联汽车,如何在高铁新城拔地而起?
2018年初,北京。
苏州市相城区委、区政府到北京走访推介,详细介绍了相城区的产业布局和规划,颇具前瞻性以及国际视野,让曹旭东印象深刻。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毕业的他,彼时已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从事过多年人工智能研究,对智能驾驶的前景可谓踌躇满志——尽管在很多人看来,智能驾驶还只是“空中楼阁”。
毕竟在2016年,我国才正式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路线图,首次明确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目标、路径和阶段规划。但就是这样一个让很多人还看不懂、摸不透的产业,早早就被苏州相城作为区域“一号产业”来发展。
以苏州高铁新城为核心,相城区定下路线图:围绕“聪明的车”“智慧的路”“灵活的网”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全力以赴、平地而起打造一座“智驾之城”。
这让曹旭东感受到了一种一拍即合的热血。2018年4月,曹旭东创办的智能驾驶科技企业魔门塔(Momenta)正式落户相城高铁新城片区。“可以预感到的是,相城会把相关领域的先进企业和高端人才都聚到一起,形成集聚效应,这是我们所需要的,也是我们被吸引到相城的原因。”曹旭东说。
他的预感是准确的。没过多久,刘万千也带着智加科技落地高铁新城。曾带着团队在美国硅谷的小办公室里没日没夜钻研无人驾驶技术研发的他,同样被相城开放、务实的发展思路和对全球前沿科技的敏锐洞察所吸引。
作为全球领先的重卡自动驾驶公司,智加拥有L4级全栈自动驾驶技术,志在打造世界领先的自动驾驶重卡,赋能物流企业。落地相城后,智加科技成长迅速,目前已和一汽解放、满帮集团等达成深度战略绑定,并携手华润万家等开展商业化运营。
龙头企业的落地,打开了产业发展格局,坚定了布局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专注干线物流领域的挚途科技,环境感知领域的图达通、承泰科技,软件算法领域的润芯微、吉咖智能,出行领域的T3出行、曹操出行、日产出行等知名企业,纷纷在高铁新城布局落子。
另外,轻舟智航全球总部、高通·中科创达联合创新中心、锐思华创全球总部等重点项目落户苏州高铁新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等重大平台也与苏州高铁新城开启全面合作。
产业的集聚效应是不可估量的。用业界人士的话说,智能网联产业是一个跨多学科多专业的产业,一条技术路线能不能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链上下游有多少的合作伙伴,来认同这个技术方向和技术路线。
而在当下的苏州高铁新城,上下游,很多时候就是上下楼的事情。
当科幻照进现实
说到底,智能驾驶的最终目的是要改变生活,而非停留在字面上。
为了让这一天更快更好地实现,苏州高铁新城南天成路,这条道路具备了长直道、弯曲路等真实城市道路的测试道路,可满足自动驾驶车辆多个测试场景的需求,正在充当智能驾驶技术的“演练场”。
每天,各式各样的智能驾驶车辆在南天成路来回穿梭,有集成了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龙舟SPACE银色小巴,也有1米多高个头小巧的无人配送车,有自动驾驶的出租车,也有自动清扫的无人环卫车。除此之外,观光车、巡检车、路面检验车等多种车型的应用场景也在谋划布局中。
不光对于看客,对于业内人士来说,南天成路也足以让他们兴奋不已。因为,成长中的智能驾驶每天都在进步,梦想也在一天天变为现实。苏州高铁新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也从充满想象的蓝图逐渐变为落地应用的产业创新集群。
目前,苏州高铁新城已建成智能网联测试道路250公里,拥有目前国内唯一可为L2级车辆提供“5G网联式L4高级别自动驾驶”服务的智能网联道路。同时,部署有超1100套路侧设备,全域开放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可为辖区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常态化运营提供保障。
苏州高铁新城还启用了长三角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示范区智控中心,打造技术领先的智能驾驶公共服务平台,还建设有智驾运维港、智能网联汽车科创园、智能网联汽车研创园、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原光建厂房)、新基建智能交通产业园、汽车主题公园等载体,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核心增量零部件产业高地,率先启动全国首批、长三角唯一的国家级5G新基建车联网项目建设。
另外,苏州高铁新城还在推进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S17、G312、G524等智能网联道路改造,预计将在2023年内完成建设并投用。
其中,S17已投入使用,成为国内首条满足车路协同式自动驾驶等级的全息感知智慧高速公路测试路段。日前,一台搭载智加科技自动驾驶系统的无人重卡在该路段进行了测试,成功完成了对逆行车辆、慢行车辆、快行车辆等异常驾驶行为以及交通障碍物、路面施工等道路交通事件的识别,并进行匝道汇入、车道保持、自主变道、自主超车、路面施工车辆主动避让等驾驶行为。
不久的将来,驾驶员可在S17智慧道路上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车辆可完成驾驶操作、周边监控、自主接管反应等动作,无需驾驶者接管方向盘。
作为苏州智能车联网产业发展核心区,苏州高铁新城已助力相城区成功获批江苏省首批车联网先导区、江苏省首个数字交通示范区、江苏省首批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在这里,高质量企业快速集聚、多应用场景快速拓展、前瞻性配套快速布局。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苏州高铁新城于今年3月发布的《苏州高铁新城智能车联网场景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提出,高铁新城要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智能车联网场景城市标杆”。
此言不虚。
在高铁新城洞见未来
智能网联汽车在苏州高铁新城拔地而起,是苏州产业想象力的又一体现。苏州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汽车城”,在整车制造等方面并不具备传统优势。然而,苏州长期以来打下的扎实工业基础和产业配套能力,让苏州在面对未来产业时往往具备充足的底气和想象空间。
同时,也是高铁新城枢纽效应的又一体现。
苏州高铁新城正以高铁苏州北站为核心,打造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当前,苏州北塘河动车所及上盖开发方案正在深化研究,已形成初步成果,将加快打造长三角高铁始发中心;轨交7、10号线(苏虞张段)和2、7号延伸线加快建设中。
未来的苏州北站,建筑规模将达到近20万平方米,由现在的2台6线扩大至远期的12台28线,建成集车站集疏运体系、城市快速路网、轨道交通、主次干道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比肩上海虹桥,成为长三角地区至为重要的综合交通中心之一,并非痴人说梦。
高铁临沪的优越“地利”,发展战略叠加“天时”,“新高铁北站”的规划建设,大幅缩短了苏州北部片区与长三角地区、全国甚至全球各地的时空距离,引导产业、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加速集聚,带动产业快速发展。
除了智能网联汽车,苏州高铁新城还在抢抓苏州市成为全国法定数字货币首批试点城市国家级战略机遇,率先制定数字人民币全域综合应用试点实施方案,坚持数字人民币试点与数字金融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相结合,推动区域金融业转型创新与跨越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功能完备、要素融合的创新集群高地。
苏州高铁新城还在以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为抓手,不断学习借鉴长三角地区会展与产业融合发展、会展与城市同频共振等做法,以更大格局谋划会展业发展。
同时,高铁新城正加快城市建设,打造中心城区形态:丰隆超高层综合体项目、新基建智能交通项目、高铁新城文体中心项目、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产业园(西片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长三角数字金融创新港项目、长三角创新研发总部基地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中。
开发建设的“速度激情”,产业发展的“汹涌澎湃”,正在曾经的苏州北部田园郊野、如今的长三角未来之城——苏州高铁新城不断上演。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