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主题前瞻】宇树机器人售卖宇树机器狗,一分钟卖出超百万
【今日导读】
【主题详情】
宇树机器人售卖宇树机器狗,一分钟卖出超百万
3月31日晚,淘宝交个朋友直播间,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作为AI机器人主播直播带货,售卖宇树科技机器狗GO2,包括AIR与PRO两款商品五种组合,售价自9997元至21999元不等。1分钟内销售额超100万元,直播进行了十多分钟,最终成交额约190万元。
目前,各地正竞相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集群化布局,从近期密集发布的政策文件看,人形机器人产业已上升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政策支持力度显著升级。上海证券指出,目前,宇树科技已全自研电机、减速器、控制器、激光雷达等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和高性能感知及运动控制算法,并整合机器人全产业链,在足式机器人领域达到全球技术领先。人形机器人的硬件、软件、OTA升级平台、AI算法等与机器狗较为类似,宇树科技凭借在机器狗方面的优势已迅速在人形机器人上实现生产制造,未来有望实现人形机器人的批量供应,建议关注宇树机器人供应链的国内相关厂商。
上市公司中,创世纪表示,2022年至今已向宇树科技持续供货,双方已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其也成为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重要的长期合作客户。浙江荣泰已有产品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业务渠道向机器人的海外厂商供货或者进行相关产品的业务开发。
1999元用上豆包+DeepSeek双模型AI眼镜
海尔集团旗下雷神科技在嘉兴乌镇举办新品发布会,雷神科技首次发布了旗下AI智能眼镜全家桶,目前该AI眼镜产品已经接入了豆包和DeepSeek双模型,集成AI语音助手、实时翻译及图像识别功能,配备高通AR1芯片与索尼光学镜头,实现1080P视频录制与沉浸音效。采用TR90材质(仅39g)及自由环曲面镜片技术,适配亚洲人脸型,兼顾全视野清晰度与蓝光/紫外线防护。雷神AI智能眼镜预计5月30日开启预售,基础版售价1999元起。
AI智能眼镜已进入产品密集发布期,渗透率迎来快速提升。信达证券分析指出,伴随行业2025年数十款新品发售上市,软硬件同步优化,产品功能创新,供给迭代创造需求,行业有望迎增长拐点。
上市公司中,宇晶股份高精密抛光机已应用于AI眼镜。移远通信有专门的XR研发团队,专注于AR+AI智能眼镜开发,已为国内众多AR品牌客户提供包括软件、硬件、算法等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
华为云2024年销售收入688亿元,昇腾云服务实现6倍增长
据媒体报道,华为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其中,华为云实现销售收入688亿元,同比增长24.4%,海外公有云收入增长超过50%,昇腾AI云服务实现6倍增长。
国盛证券表示,云服务信号更加积极,景气上行周期正式开启。从云服务到芯片厂商,Deepseek开源给所有企业提供了低门槛接入通道。多家云大厂(如腾讯、百度、阿里、华为、京东等),三大运营商(电信、联通、移动),独立云计算公司,智算中心(天津、南京、北京等)陆续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云部署需求快速释放,也导致了云计算资源相对紧张。以芯片、服务器、AIDC、数据调优、开发组件等为代表的IaaS及PaaS产业链景气度有望持续上行。
公司方面,铜牛信息是北京市国资委旗下国内领先的云服务和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公司是华为的合作伙伴。优刻得是国内领先的中立第三方云计算服务商,主要从事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IT架构的云计算服务。公司携手昇腾AI,基于Atlas 800I A2推理服务器全面适配DeepSeek-R1/V3满血版模型,并在推理效率、系统稳定性及兼容性等方面达成突破性进展。
国家药监局发文加快推进医用机器人、AI医疗器械等发展
据媒体报道,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就《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 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强化标准引领创新,进一步完善高端医疗器械标准体系。加快发布医用外骨骼机器人、放射性核素成像设备等相关标准。加快推进医用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等领域的基础、通用标准和方法标准等制修订工作,积极筹建医用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强增材制造用医用材料、脑机接口柔性电极、基因工程合成生物材料等新型生物材料标准化研究。开展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数字标准样本数据集研究。根据产业发展和监管需求,通过快速程序推动高端医疗器械急需标准立项。
机构预计,2024年—2028年,AI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由64.99亿人民币元增长至524.85亿人民币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68.58%。财信证券认为,未来医疗器械行业有望依托企业技术平台化、AI诊疗拓展、消费医疗延伸突破等实现多维发展,行业将从规模扩张转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看好行业高质量发展及长期投资机遇。
公司方面,奥佳华是业内唯一拥有七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公司的“基于中医穴位理论的智能推拿机器人”项目已顺利通过验收。公司的AI按摩机器人2.0实现服务功能与产品有机结合。子公司MEDISANA也经营有血压仪、血氧仪等部分医疗器械产品。冠昊生物在医疗器械领域的产品主要有生物型硬脑(脊)膜补片、B型硬脑(脊)膜补片、胸普外科修补膜、无菌生物护创膜、艾瑞欧乳房补片,可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胸普外科、皮肤科、骨科、整形美容科等。
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链将进入高景气周期
媒体报道,4月1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举办2025赛迪论坛。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今年将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布局创建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中试验证平台,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行动,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据国海证券测算,2024至2030年,我国商业航天上游卫星制造累计市场空间约3688-4637亿元,中游卫星发射服务累计市场空间约648-818亿元;至2030年,中游卫星地面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约5761亿元,下游卫星通信服务市场空间约1463-1633亿元。2024至2030年,商业航天卫星通信产业链整体增量约6536-7655亿元。国海证券表示,随着多重因素推动我国低轨卫星发射进程加速,预计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链将进入高景气周期,看好产业链投资机会。
上市公司中,震有科技表示,天通一号卫星的卫星通信系统由中国电信负责运营,其核心网部分由震有科技独家承建。此外,公司积极参与中国星网集团的相关技术标准制定及核心网系统建设。长江通信全资子公司迪爱斯中标的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主要是卫星测运控中心建设、地面站园区建设相关项目。公司主要提供公司主要提供地面测运控中心网络控制软件、测控站和信关站软件,以及测运控中心、测控站、信关站设备集成与测试服务。
这类智驾核心硬件迎来全新机遇,相关产品交付量正在经历爆发式增长
据报道,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协会(SAE)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前装激光雷达车型已达47款,较2021年增长6倍。车载激光雷达交付量正在经历爆发式增长。多重因素作用下,多家机构对激光雷达产业给出积极预测。据Yole预测,到2027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6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1%,边际成本再降40%。
华福证券指出,激光雷达因具有超高分辨感知和全息数据捕获能力,因此在复杂/极限场景下具备绝对的性能优势和不可替代性。与此同时,其硬件、量产、验证构成核心三大壁垒,只有同时具备芯片自研能力、精密制造体系、车规级生态资源的厂商方可在行业中长青。当前,汽车激光雷达市场集中度提升,头部效应正不断强化,因此,已长期布局且产品矩阵持续完善的企业有望在当前智驾渗透趋势下加速成长。而当下,头部厂商已通过技术优化成功实现成本的指数级下降,激光雷达的成本下降与规模化普及正形成正向循环,推动其从高端车型向主流市场渗透。
上市公司中,长光华芯表示,公司从2018年开始布局VCSEL激光雷达和3D传感芯片,通过募投项目的建设,当前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产能建设可以满足市场增长需求。宇瞳光学的车载光学产品包括车载镜头、HUD光学配件、激光雷达光学件,与海康威视、锐明技术、浙江华锐捷技术、豪恩汽电、广州市晶华精密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同致电子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等客户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伙伴为比亚迪、丰田、大众、广汽、吉利、长城、长安、五菱、日产等终端车企提供优质、稳定的车载光学产品。光库科技生产的1550nm激光雷达光源模块及光学元器件主要应用于车载激光雷达、自动驾驶等领域。
行业多项政策密集发布,抢装有望带来4月、5月装机增速明显回升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调查,中国政策刺激光伏产业整体需求,组件供给出现紧张气氛,预期2025年三月和四月的需求将出现小高峰,可能顺势带动第二季产业链价格上升。
近几年,受光伏行业需求错配等因素的影响,产业链价格战全面开启,光伏产品及组件价格震荡下行,为规范有序管理和维护市场秩序,自2024年底光伏行业就强化行业自律达成共识,并为此出台多项政策推动行业自救、供需平衡、技术创新、价格回调等多个方面。中原证券指出,政策刺激光伏抢装,企业开工率预计有所回升。2025年1-2月国内新增光伏装机容量39.47GW,同比增长7.49%,国内光伏装机同比放缓受装机基数、2024年年底大量装机以及淡季来临等因素有关,预计随着“430”、“531”等政策节点的靠近,阶段性抢装有望带来4月、5月光伏装机增速的明显回升。
上市公司中,芯碁微装积极推动直写光刻设备在光伏领域的产品开发及产业化验证力度,在 HJT/Topcon/XBC 等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中不断发展。公司在该领域同时储备直写与非直写技术方案,已和多家电池头部企业开展积极合作,并获得国内外光伏企业客户认可。快可电子主要客户为国内外主流光伏组件厂商,公司主营产品可适配N型TOPCon、BC等组件,产品价格与下游组件产品价格的波动正相关。公司表示,光伏“抢装潮”有助于公司产品的销售。英杰电气电源产品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以光伏(多晶硅、单晶硅、电池片)生产设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制氢、核电为代表的新能源领域;以航空航天、涡轮试验、核聚变装置、空间环境模拟等精密设备为代表的科研实验领域以及工业电炉、玻璃玻纤制造、钢铁冶金等工业设备为代表的传统工业领域。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