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人工智能+”可以类比“互联网+”有望拉动各行业展开新一轮资本开支
智通财经APP获悉,国泰君安发布研报称,类比 “互联网+”,人工智能兼具顶层政策支持与产业外溢效应。能够推动各领域产业优化升级与生产力整体跃升,十分契合“新质生产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目标。结构上,重点关注当前兼具资本开支意愿与能力的企业:1)产能周期运行情况:选择产能利用率高但Capex增速低的行业;2)类现金资产充沛程度;3)融资行为活跃度:当前融资活跃度降至历史低位的行业在宽松周期中反弹空间更大。符合以上条件的互联网大厂与部分科技龙头已经开始成为AI领域新的资本开支主体,并推动国内AI产业与海外的差距不断缩窄。
迎接科技“转型牛”,我们正站在国内新一轮AI资本开支周期的起点。中国AI产业的创新突破不仅在于拉近中美AI产业差距,更重要的是商业机会、社会资本与人心共识的凝聚,这是中国科技企业重估与2025年科技“转型牛”主线确立的基石。另一方面,全球流动性环境的积极变化也正在助推中国启动新一轮科技周期。过去两年,在全球实际利率紧缩,内外部需求不确定性之下,国内不仅经历了持续两年多的Capex下行周期,大国科技博弈和对“产能过剩”的焦虑更是持续压制中国科技股估值。2025年,中国科技企业的冒险精神正在被重新激活,在新一轮全球实际利率的下行周期中,中国企业将围绕AI展开新一轮资本开支,在前期紧缩周期中收缩更多的互联网/软件/消费电子/机械等民企龙头将是本轮开支的先锋。
实际利率周期与资本开支高度相关,历次宽松周期国内均出现多重产业趋势共振的现象,重视实际利率下行周期中科技成长民营企业资本开支浪潮。全球实际利率收紧压制近年来上市企业资本开支,但是,逆全球化下国内产业政策的对冲发力导致了近年新增产能投资结构的分化扭曲,结构上:非上市企业 >上市企业,国央企 >民企,科技制造 >TMT/医药,因此一方面国内制造业出现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创投市场与其背后更广泛的市场化主体投资意愿的低迷与冒险精神的减弱。历史上,历次实际利率下行周期都伴随着新一轮产业趋势与资本开支周期,09-11年是智能手机与基建,15-17年是互联网+,20-21年是双碳与自主可控。从不同类型、行业的Capex增速与实际利率的相关性来看,在宽松周期中,资本开支的弹性是民企 >地方国企 >央企,行业层面是科技成长 >下游消费 >上游周期。
“人工智能+”可以类比“互联网+”,有望拉动各行各业展开新一轮资本开支,重视兼具资本开支意愿与能力的科技民营企业。类比 “互联网+”,人工智能兼具顶层政策支持与产业外溢效应。15年3月“互联网+”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4年3月,“人工智能+”被写入报告,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5年将开展产业专项行动。此外,人工智能产业同样具备突出的技术外溢效应,能够推动各领域产业优化升级与生产力整体跃升,十分契合“新质生产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目标。
行业推荐:AI应用创新/AI终端设备/AI国产硬件。模型成本的下降将加速国内AI应用发展,并带动更多硬件需求,产业链整体有望螺旋向上。在紧缩周期中资本开支收缩较大的科技行业将是本轮资本开支的先锋,结合机构配置拥挤度。
风险提示:国内AI产业进展不及预期;实际利率下降的不确定性。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