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加速竞逐“人形机器人第一城”一天两款机器人同时出圈一个会空翻一个能采访
2月23日,一天之内,深圳有2款人形机器人同时出圈。
一个是深圳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原地起跳,一个前空翻后稳稳落地,这是全球首例人形机器人前空翻特技,不仅展示了众擎机器人在行走时优雅稳定的姿态,更彰显了其具备高速动态运动的卓越实力。
另一个是乐聚的人形机器人“夸父”,出现在深圳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政协委员的驻地,戴上印有自己名字的采访证,作为媒体“特约记者”,举起话筒现场采访政协委员。这是深圳市政协会议首次有机器人记者现场采访。
也是在当天,深圳召开了“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主题新闻发布会,提到,为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深圳城市全域全时全场景将“应开尽开”。
不论是“出圈”还是政策鼓励,可以说,从企业端的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到政府端推动应用场景落地,深圳正以“技术突破+场景开放+生态赋能”模式,多线并进,抢跑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制高点。
“后生”迎头赶上,从一颗星到众星捧“月”
伴随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快速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赛道正空前火热,投资人纷纷“押宝”,人形机器人在春晚上“转手绢”,走上城市街头“City Walk”,跑步、登山、空翻……频频出圈,被公众热议,成为全民话题。
在摩根士丹利近日发布的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上市公司的百强名单中,深圳有比亚迪、腾讯、优必选等7家企业上榜,上榜企业覆盖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上下游。
对各类创新榜单的“常客”深圳来说,“7”并不算是一个大数目。然而,在新兴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全球百强深圳有7家,已经足够反映深圳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高地,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并在全球范围内具备了显著的竞争力。
十多年前,人形机器人赛道在国内还接近是“无人区”。周剑在深圳创立了优必选,率先成为“孤勇者”,专注人形机器人研发。十年过去,优必选已经在2023年底成功登陆港股,成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深圳的人形机器人产业也在近几年迎来了快速发展。其中,成立于2021年的帕西尼感知,正以多维触觉技术定义行业“天花板”;成立于2022年的逐际动力,在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上获得了阿里投资;成立于2023年的众擎机器人,在2024年底以超自然拟人步态,一条视频“刷爆”朋友圈……如今的深圳人形机器人版图,在“老大哥”优必选之外,越来越多新星升起,从以前的一颗星,逐步发展到众星捧“月”,深圳的人形机器人“天团”开始崭露头角。
在深圳南山区,已经集聚了超过2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机构,形成以龙头整机为引领,软件算法、核心零部件企业集聚的态势。
向市场验证,有“人”进工厂有“人”建生态
得益于现代工业机器人的行业奠基,加上AI技术突破带来的智能化渗透,人形机器人正加速样机迭代,加速从简单操作到复杂任务执行、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集成的转变。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显示,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正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数百亿的规模。
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7.6亿元,并有望在2030年成长为千亿元市场。
回顾走过被普遍定义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的2024年,不难看到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正走向市场验证,在这一条路上,有“人”选择进工厂场景实训,有“人”则选择做具身智能“工具”。
在场景实训上,工业制造和物流仓储领域成为优先突破场景,特斯拉等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已经开始部署实训。在这一方面,深圳人形机器人企业优必选走在前列。
优必选创始人周剑介绍,优必选是全球唯一一家与多家车企宣布合作的人形机器人公司,Walker S系列也已成为全球进入最多车厂实训的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优必选已经相继与东风柳汽、吉利汽车、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奥迪一汽等汽车企业,以及3C企业富士康、物流企业顺丰等达成合作,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应用。
也有企业认为,更好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开源开放、构建生态是重要一步。
逐际动力创始人张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行业现在最缺,且价值最大的是人形机器人小脑和具身大脑——小脑和本体配合,解决机器人全身控制和全地形移动问题;大脑则解决机器人泛化问题,让机器人学会做更多事。”为此,逐际动力定位做具身智能工具公司——把机器人本体和AI软件工具提供给想在具体行业和场景落地的具身应用创新者。
2月14日,逐际动力发布了基于视频生成大模型的具身操作算法LimX VGM。这是国内首次实现将人类操作数据直接应用于机器人操作,实现从“人类操作视频数据”到跨平台机器人操作,为具身智能领域提升“数据-性能ROI”提供了新的思路。
未来可期,近期将发布人形机器人专项政策
不论是“孤勇者”的坚守——优必选在工业场景与全球车企共建实训生态,让机器人从实验室走进流水线;还是“破壁者”的远见——逐际动力用大模型打通人类操作与机器执行的鸿沟,深圳的人形机器人企业正用产品一次次“出圈”论证:技术的星辰大海,终将落地为领先行业的涓滴之力。
“深圳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基础雄厚、未来可期。”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办主任林毅表示,下一步,深圳将在政策、场景、创新、机器人四个方面持续发力。此外,近期还将发布人形机器人专项政策,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对开放应用场景、突破关键技术、构建专用数据集、提升规模化制造和应用能力等予以精准支持。同时,还将在全市科技重大专项中安排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专项,鼓励产、学、研、用组成创新联合体进行协同攻关。
当政策端的全域全时全场景“应开尽开”与产业端的“场景实训”形成共振,当“具身智能工具派”与“工业落地实战派”双轮驱动,深圳加速竞逐“人形机器人第一城”。
政策春风正吹起,静待深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泛起涟漪。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