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速空间到“模塑申城”,上海将加快建成全国人工智能高地
听见“我饿了”,机器狗起身打开房门,屋内的小型无人机吊起置物筐飞向客厅,餐桌旁的机械臂向内装入糕点,再由无人机送至发令者跟前。在今天举行的上海市“人工智能+”行动推进大会上,这段智能设备交互工作的视频令人印象深刻。
人工智能是上海着力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事关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事关产业深度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加速渗透千行百业、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与会者认为,连接与交互正成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关键,推进“人工智能+”要将技术创新与产业需求紧密相连。
会上,好消息不断传来:上海市首批“模塑申城”行业应用示范基地发布,“模塑申城”五个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徐汇区推进“人工智能+”十项行动发布……依托政策优势,以模速空间为代表的上海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将通过进一步推进空间聚合和要素聚合,加速形成产业生态,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建成全国人工智能高地。
“万物相连”,加快形成产业生态
当电信主干网接入广泛终端后,人工智能可以赋能万物“智能互连”,由此摆脱设备和平台的限制,在端、边、云之间自由流动。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李学龙在现场展示“人工智能+”的发展图景,也让“生态”“集群”成为与会者口中的高频词。
毋庸置疑,模速空间这个市区联手推出的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最能体现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效应。如今,这里已汇聚255家大模型企业、34个备案大模型以及100余家投资机构,开展了近300场生态活动。羚一智能总经理陈启明说,尽管去年11月才入驻,但已然跑出了“上下楼变上下游”的合作加速度:原本,企业多与大模型开源机构合作,现在则与其他入驻企业,如商汤科技、MiniMax等开展业务对接。这不仅为企业找到了更多技术合作伙伴,降低开发成本,也将由点及面推动“万物相连”成为可能。
但“面”的出现,有赖于更多“点”的诞生。“人工智能+”的落地成本,是大多数初创科技企业遇到的难题。会上,包括上海市智能算力公共服务平台运营系统、模塑申城语料普惠计划等在内的五个“模塑申城”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将为创新主体带来便捷、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有助于提升上海创新和产业要素的密度、强度和浓度。
在徐汇区发布的推进“人工智能+”十项行动中,也明确列入了“产业集群倍增行动”和“空间布局优化行动”,进一步提升区域产业生态协同、创新策源引领的优势。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生态营造上,将为中小企业推出“算力券、语料券”等创新服务,率先探索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的登记运营保护。在空间载体上,则以模速空间为源点,拓展至徐汇滨江1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延伸到漕开发、徐家汇环交大地区和北杨人工智能小镇。
“全球业务版图”,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现场,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运营基地的启用,为有志于“出海”的科创企业绘制了一幅更为清晰的“全球业务版图”。
“在中国—金砖这个纽带上,大模型可以发挥更大的连接器作用。”语言智能与大模型垂直应用企业蜜度蜜巢总裁刘益东说。这几日,他刚在朋友圈“官宣”了即将发布的一款大模型智能办公工具。该工具集通用问答、智能写作、材料分析、多语言翻译等功能于一体,覆盖全球数十种语言。他希望通过产品“走出去”,更好地深耕国际市场,让更多人了解到各国的文化差异,降低沟通交流门槛。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垂类应用、爆款产品是大模型“出海”的“捷径”。会上,上海市首批“模塑申城”行业应用示范基地发布,提出将推动“人工智能+”在金融、制造、教育、医疗、文旅、城市治理等重点行业的应用落地。
“大健康、金融、新能源,这些都是我们重点开发的垂类应用,部分产品已达到国际前沿水准。”虎博科技创始人CEO陈烨介绍,公司大模型的开发涵盖全球市场,采用了100多种语言撰写的相关行业数据。此次合作中心运营基地的启用,将加深公司与金砖国家的合作,也能让国内优秀人工智能技术和成果被更多国外企业看到、用到,为海内外合作奠定基础,助力上海形成“人工智能+”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