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I资讯 > 行业应用 > AI起舞

AI起舞

新火种    2024-01-03

编者按:

2023年,有记录以来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这一年,新冠疫情在1191天后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球秩序开始加速恢复和重塑。但世界并不和平,俄乌硝烟未去,巴以冲突再起,金融市场风声鹤唳又机会并存。

当通胀形势有所缓解,全球央行升降息的步伐开始反转;而ChatGPT的出现,展示了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无限可能性。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世界准备好应对下一次“大流行”了吗?

2023年被称为生成式AI元年。从年初的ChatGPT横扫全网,到此后各家大语言模型的百家争鸣,人们见证了人工智能为商业和社会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而ChatGPT “始祖”OpenAI在本年倒数第二个月却经历了一场反转反转再反转的“宫斗大戏”,看似只是CEO萨姆·奥尔特曼的去留问题,背后却关系着人工智能的商业利益、科学伦理、监管和安全等发展路线问题。

ChatGPT爆火

去年11月问世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在今年迅速走红网络,发布仅两个月OpenAI就拥有了超1亿活跃用户。今年1月,微软宣布将向OpenAI进行大笔投资,以加速其在AI领域的技术突破。

一系列的试探之后,AI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收费计划浮出水面。2月1日,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 AI在其官网宣布将推出“ChatGPT Plus”付费订阅版本。免费了两个月,月活用户却达1亿的ChatGPT,终于踏上了自己的“赚钱路”,由此,AIGC商业化落地的探讨也陡然升温。

2月8日,微软推出由ChatGPT支持的最新版本人工智能搜索引擎Bing(必应)和Edge浏览器,微软、谷歌、百度在传统业务和AI赛道鏖战正酣。按照ChatGPT的发展轨迹以及三家公司的业务重叠性,将聊天机器人植入搜索引擎大概率是标配。

3月15日,OpenAI正式发布升级后的GPT—4。ChatGPT撕掉“Chat”的标签再次进化,GPT—4不仅展现了更加强大的语言理解能力,还能够处理图像内容,在考试中的得分甚至能超越90%的人类。

百模大战

ChatGPT就像是AI圈里的一枚深水炸弹,引发的震动已经逐渐蔓延到了各行各业,并在国内掀起了一场“百模大战”。

3月,百度率先推出“文心一言”大模型;4月,阿里云上线“通义千问”大模型;5月,科大讯飞发布“星火认知”大模型;7月,华为云盘古大模型3.0和京东云言犀大模型相继问世,9月腾讯混元大模型发布……不仅互联网公司,包括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长虹等家电生产企业,清华、复旦、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也都相继发布各自的大模型。如此繁荣的氛围下,国内AI圈用了一年时间,就迅速打造了上百个大模型。相比当初外卖界的“百团大战”,“百模大战”对资金的需求更为苛刻。因此,“百模大战”每一位参与者都需要不断思考,如何在缩小与ChatGPT差距的同时,尽快找到应用落地的方向,实现自我造血。

OpenAI宫斗

11月17日,奥尔特曼突遭OpenAI原董事会解职,随后他在董事会的盟友、原董事会主席布洛克曼也宣布辞职。11月18日,OpenAI的投资者们就向董事会施压,要求撤销罢免奥尔特曼的决定。

11月20日,超过95%的OpenAI员工签署联名抗议信,表示如果OpenAI不解散公司董事会,并重新任命奥尔特曼为CEO,且让布洛克曼回归,他们就辞职并加入微软。被认为是本事件策划者的OpenAI首席科学家伊尔亚·苏茨克维亦签署了上述联名信,并发文称对自己此前参与董事会的行动深感遗憾。

11月21日深夜,美国人工智能公司“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在社交媒体平台X(原推特)上宣布,已经原则上达成协议,被誉为“ChatGPT之父”的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前首席执行官(CEO)萨姆·奥尔特曼重返公司担任CEO。至此,这场搅动科技界的OpenAI“宫斗大戏”,在经历了100小时令人目不暇接地反转反转再反转之后,以戏剧性的方式收场。

“卖铲人”英伟达

ChatGPT爆火迄今,英伟达被公认为是本次全球AI淘金浪潮的最大“卖铲人”,也是各大媒体和社交平台上讨论度最高的一家AI芯片公司。不过,随着AI热潮持续升温,越来越多厂商也开始在AI芯片领域发力:前有英特尔、AMD等半导体巨头公布新一轮的AI芯片研发计划,后有OpenAI、微软等下游客户推动自研芯片,以打破英伟达的垄断。

当地时间11月15日,微软在西雅图举行的Ignite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两款定制芯片。微软表示,新发布的芯片不会出售,仅供支持自己的产品。不过,微软推出自研AI芯片并不是希望取代英伟达等厂商。

在芯片供不应求和AI应用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微软对定制芯片计划的迅速推进,被外界普遍解读为拥有资源的云计算巨头的不二选择。

紧随微软之后,韩国无线运营商SK集团下属的半导体初创公司Sapeon Inc.宣布,该公司推出了其最新的人工智能芯片X330。

在此之前,亚马逊和谷歌等科技巨头也已经使用了自研芯片,并部分向客户提供。另一个芯片大厂AMD也在不久前推出了最新加速卡Instinct MI300X。在发布会现场,PPT上专门打出一行字——大语言模型专用,这被业界视为直接向英伟达宣战。

据悉,MI300X的高带宽内存(HBM)密度最高可达英伟达H100的2.4倍,高带宽内存带宽最高可达H100的1.6倍,显然MI300X能运行比H100更大的AI模型。

监管已至

自去年ChatGPT问世以来,引发了巨大的社会争议。由于AI的能力已经远超人们的预期,批评者对快速发展的AI技术的担忧包括侵犯隐私、偏见、欺诈以及散播谣言和虚假信息等。行业技术领导者近期也不断呼吁警惕AI带来的风险。

3月29日,上千名科技人士联名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呼吁所有人工智能实验室立即暂停训练比GPT—4更强大的系统,直至解决相关的风险和问题。

10月30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一项关于人工智能的行政命令,被美国媒体称为“政府为推进人工智能安全领域所采取的最重大行动”。

俄罗斯总统普京11月24日在“2023人工智能之旅”国际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大会上宣布,他将批准新版《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重点任务之一就是扩大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型语言模型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当地时间12月8日晚,欧盟就《人工智能法案》达成协议。法案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基于风险来制定监管制度,其将人工智能系统评估后划分为最小风险、有限风险、高风险和不可接受风险四个等级,以平衡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与安全规范。

此外,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家同样开始在人工智能领域采取规范和限制措施。

当然,作为人工智能大国,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上从未缺位,一直致力于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公平性。

>>> 展望2024 <<<

炒作全面落地变现实

伦理考量再提优先级

2023年,由OpenAI的GPT大模型所引领的AI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了商业世界,也让市场看清了AI的威力与局限性。有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预计将达到惊人的1906.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6.62%。对于2024年来说,业内普遍认为,将是把炒作全面落地为现实的一年。

在行业层面,SAS首席技术官Bryan Harris表示:“生成式AI技术会做很多事情,但它并非是万能的。2024年,企业将调整生成式AI战略,从作为单项技术使用,转为将其纳入行业AI战略。”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和英伟达的AI专家在预测2024年AI行业发展趋势时也认为,2024年将迎来企业生成式AI应用的大爆发,许多公司将部署规模可达数百个的定制化AI模型,应用于不同业务领域和流程,以解决具体问题和挖掘机会。这些AI应用将深度集成到业务系统中,并基于企业自有数据进行微调,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但著名科技媒体TechCrunch则预计,由于AI工具带来的好处无法证明其成本和风险的合理性,也会有很多公司放弃在业务中大规模应用AI。

不论策略如何,从整个AI行业来看,许多公司正在努力尝试让AI产品真正能够赚到钱。分析公司CCS Insight在发布的一份报告中预测,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将在2024年接受现实的检验。报告指出,生成式AI的增长即将放缓,因为技术炒作正在消退,运行成本正在上升,监管呼声也越来越高。

具体到某家公司,TechCrunch预测,历经2023年11月的“宫斗”和领导层调整之后,OpenAI会变成一家更专注于“推出产品”的公司,Sam Altman更加全面地掌管公司的影响将在公司各个层面上逐渐显现,GPT商店就是一个例子。在2024年,OpenAI可能会推出更多类似GPT商店的重磅产品。

对苹果在AI领域的进展,TechCrunch也做出了预测。TechCrunch认为,苹果的一贯做法是等待、观望并从其他公司的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然后以精雕细琢的方式加入进来,引领技术趋势。2024年正是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大展身手的好时机,留给苹果发挥产品力的时间已经到了,但目前还很难说,苹果的AI服务会是Siri的改进版,还是一项全新的服务。

在伦理、立法与监管方面,美国《福布斯》双周刊和英伟达AI专家认为,AI史无前例的发展态势,也带来了无数伦理难题,成为了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2024年,人们对AI伦理的兴趣将日益浓厚,如何保障AI健康、可持续、负责任地发展成为重要话题,将AI研发领域的伦理考量也将被置于优先位置。

因此,在AI立法方面将进一步加快脚步。目前,包括中国、欧盟、美国和印度在内的主要国家都在努力制定全面的AI政策。各国制定AI政策旨在实现3个目标:推动技术突破、吸引全球投资、同时保护本国民众免受任何不良的AI影响。行业内部的讨论认为,潜在的国际协同效应表明在AI基准和规范方面的全球合作可能很快就会实现。

伴随AI立法等大动作而来的,是可能会改变行业的运作方式,但这些监管规则往往生效缓慢,除了那些自愿做出改变的公司外,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法案都不会显现什么效果,也会有公司用诉讼来挑战这些法律。TechCrunch预计,这种情况将导致AI合规行业的蓬勃发展:毕竟在大模型开发和算力上花了大价钱的企业,大概率不想再额外花大价钱用于解决诉讼这样高度不确定的风险。

北京商报综合报道

Tags: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