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I资讯 > 最新资讯 > 资本“追逐”大模型未来或将大浪淘沙

资本“追逐”大模型未来或将大浪淘沙

新火种    2024-12-26

本报记者 李昆昆 李正豪 北京报道

临近年末,AI大模型领域掀起新一轮融资竞赛。12月23日,阶跃星辰宣布完成数亿美元B轮融资;12月17日,智谱AI获得新一轮30亿元融资;更早之前的12月11日,面壁智能亦宣布完成新一轮数亿元融资。

《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得知,整个2024年,国内头部大模型公司都有至少一轮融资,其中智谱AI在3月、6月、9月、12月都有数亿元规模的融资消息宣布;月之暗面在2月完成10亿美元、8月完成3亿美元融资;MinMax、百川智能、零一万物也分别在3月、7月、8月宣布过规模较庞大的融资消息。

北京岁月桔子科技有限公司数据显示,2024年至今,中国AI领域融资金额已经超过821亿元,远超2023年全年的636.76亿元。这正如清科集团创始人倪正东近日在“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大会”感慨的,“这是行业难得热闹的一幕,一笔笔大模型、具身智能火爆融资相继诞生,是今年一级市场最深刻景象之一”。

资本心态

资深财经专栏作者马继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觉得这些公司现在获得如此大的融资,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经过前两年的发展,它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优势。比如月之暗面、百川智能这样的公司,他们在所属领域的竞争优势已经非常凸显,资本投资的时候觉得更有把握一些。”

多位投资人向记者表示,目前资本对大模型初创公司的态度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情况,既有积极投资的一面,也有谨慎考量的一面。

积极投资的原因有,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大模型被认为是未来AI的底座,具有很强的规模效应,有望对众多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如阿里巴巴认为AI作为突破性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的驱动力,将带来巨大机遇,所以积极投资大模型初创公司。

同时,巨头们正寻找潜力股来分散风险。在“百模大战”的背景下,头部厂商和投资机构难以确定最终的获胜者,因此通过投资多个有潜力的初创公司,分散投资风险,增加找到未来行业领军者的机会。

巨头还看重差异化产品和能力。一些初创公司拥有独特的技术、算法或应用场景,例如月之暗面的Kimi聊天机器人有强大的长文本处理能力,吸引了资本的关注。

此外,还有产业链协同需求:互联网大厂这些投资方投资大模型初创公司,不仅能获得潜在的投资回报,还能在算力、算法、云平台服务等方面与自身业务形成协同,拓展业务生态。

而投资趋于谨慎的原因有:首先是竞争激烈,资源向头部集中。大模型行业竞争激烈,随着发展逐渐呈现头部聚拢趋势,大量资金和资源向少数领先的初创公司和大型企业集中,其他初创公司获得投资的难度增加。如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参投了月之暗面、智谱AI等多家估值超10亿美元的AI企业。

其次,烧钱严重,盈利困难。大模型的研发和运营需要巨额资金投入,用于购买算力、吸引人才等,而目前大多数初创公司尚未找到成熟的商业化模式,实现盈利还面临诸多挑战,让资本在投资时更加谨慎。如OpenAI今年或面临高达50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再次,技术迭代风险高。大模型技术发展迅速,需要初创公司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迭代,以保持竞争力。如果公司不能及时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可能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这也增加了资本投资的风险。

最后,应用落地也存在难题。尽管大模型在理论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实际应用落地还面临诸多问题,如数据隐私、伦理道德、与现有系统的兼容性等,这些问题也会影响资本对初创公司的信心。

未来如何

国内AI大模型赛道竞争日益激烈,首当其冲的仍是“价格战”。12月18日,在火山引擎Force大会上,字节跳动正式发布豆包视觉理解模型,同时公布其售价为千tokens输入0.003元,比行业平均价格便宜85%,相当于1元就可处理284张720P的图片。这意味着,字节跳动在多模态大模型上,再次采用了其通用大模型的大幅降价的传统打法。此前,豆包大模型于今年5月大幅降价,引来阿里巴巴、百度等多家厂商的跟进降价。

大模型公司未来的发展具有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特点,从技术发展方面来看,多模态融合将成为趋势,使模型能够处理图像、语音、文本等多种数据,更接近人类的认知方式,拓展应用场景。大小模型协同发展,大模型提供基础能力,小模型针对特定任务进行优化,结合两者优势,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从应用拓展方面来看,垂类应用将不断涌现,大模型将在医疗、金融、教育、工业等行业深入应用,为各行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消费级应用前景广阔,如智能助手、内容创作、游戏等领域,将为用户带来更智能、个性化的体验,提升用户生活和工作效率。与其他技术融合加深,大模型与物联网、区块链、量子计算等技术结合,创造出更多创新应用和商业模式。

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科技巨头凭借技术、数据、人才和资金等优势,在大模型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更强大的模型和应用,拓展市场份额。创新型中小企业则需通过技术创新、差异化竞争、合作联盟等方式,在细分领域或特定应用场景中寻求突破,与巨头企业形成互补和协同发展。

与此同时,大模型的发展也面临挑战与风险。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大模型训练和应用涉及海量数据,数据泄露、滥用等风险可能导致用户隐私受损和企业声誉下降,需加强数据管理和安全防护措施。伦理和社会问题引发关注,如模型生成的虚假信息、偏见和歧视等,可能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需要建立相应的伦理准则和监管机制,引导大模型的健康发展。盈利压力较大,大模型研发和运营成本高昂,而商业化落地需要时间和市场培育,企业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需在技术创新和商业变现之间找到平衡。

马继鹏认为,从未来的发展来看,已经跑出来的大模型公司,前景还是非常好的。一个原因就是,经过近三年的发展,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市场规模上都积累了巨大的优势。

“但是整个行业也有一种趋势,就是大模型应用类公司可能会更多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去深耕,通用大模型这个赛道,因为它需要的不管是资金还是数据和技术实力,可能要求更高。所以,通用大模型公司,未来可能只会剩下几家。”马继鹏说。

(编辑:吴清 审核:李正豪 校对:翟军)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