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技术+政策+场景”相互契合将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广泛应用
新华财经沈阳12月24日电 12月24日,第二届东北亚金融大会暨2024“金融兴辽”优秀案例发布活动在沈阳举办。在本次活动“科技金融发展论坛”上,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刘勇进行主题发言时表示,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标志性代表,受到高度关注,未来技术成熟度、政策支持度和场景匹配度的相互契合,将推动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得到广泛和深度应用。
近日,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发布《中国数字金融与科技金融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深入剖析了全球及中国数字金融和金融科技的最新发展态势。结合《报告》内容,刘勇分享了对金融科技与数字金融行业的洞察和未来展望。
刘勇表示,从全球来看,支付、加密和人工智能在引领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其中,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标志性代表,受到高度关注。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784亿元,市场规模比较庞大,产业增速较快。受到政策助力和技术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融资呈现快速增长,AIGC产业融资的赛道有新一轮的表现。
据刘勇介绍,我国人工智能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三大都市圈。北京、广东、浙江和上海构成了价值网络的核心节点。从北京、上海和深圳的情况来看,目前北京以人工智能创新驱动金融科技发展,上海则在今年9月发布《上海高质量推进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深圳也联动港澳形成了创新的氛围。
“从目前来看,辽宁也是大有可为”,刘勇提到,辽宁省的金融科技企业主要集中在沈阳和大连,其中沈阳拥有226家金融科技企业,大连有161家,沈阳和大连各具优势,可以发挥资源禀赋,找到差异化发展的点。
谈及金融科技与数字金融未来发展趋势,刘勇总结了八大趋势。
一是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将从“夯实基础”进入到“业务赋能、差异化创新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生态。
二是技术成熟度、政策支持度和场景匹配度的相互契合,将推动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得到广泛和深度应用。
三是我国数字金融企业扬帆出海,凭技术优势破浪前行。
四是金融科技将在提升金融机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和竞争力方面持续发力。
五是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国际贸易等领域会得到广泛应用。
六是数字技能赋能金融人才,要提升金融人才的竞争力,交叉人才培养成趋势。
七是金融标准作为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引领行业规范化、体系化发展。
八是量子计算与金融科技的结合,将成为重塑金融行业未来的重要驱动力。
据悉,本次活动由沈阳市人民政府、辽宁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指导,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社辽宁分社、沈河区人民政府、沈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联合主办,沈阳金融商贸经济技术开发区承办。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