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会议释放重磅信号如何理解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12月9日讯(记者郭松峤)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对于产业界关注的方向。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受访专家认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将是2025年经济工作的关键方向,既关乎经济增长的短期动力,更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长远布局。
“投资将更多会倾向于科技产业、基础研究等领域”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记者表示,在政治局会议对2025年经济工作的分析中,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备受瞩目。这一战略聚焦于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和生产效率提升。科技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通过原创性和颠覆性技术突破,为经济注入新活力。
“会议强调教育、科技与人才的良性循环,意在通过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及加强产教融合,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这有助于促进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朱克力表示。
经济学家、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在科技与产业方面,战略新兴产业、未来科技及技术研究将受益,同时,投资将注重有效性,投资将更多会倾向于科技产业、基础研究等领域。
朱克力表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将是2025年经济工作的关键方向,既关乎经济增长的短期动力,更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长远布局。
“意味着2025年要采取比2024年更大力度的政策措施以助推经济企稳回升”
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已达十五年之久,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法较为少见,这意味着2025年要采取比2024年更大力度的政策措施以助推经济企稳回升。预计赤字率、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有望提升,超长期特别国债将继续增发。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认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当前可以发挥多重作用:其一是以必要的支出力度扩大总需求,以内需提振对冲外部的不确定性。其二是优化供给结构,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其三是稳定预期。当前各方对财政政策发力期待较高,财政发挥超常规的逆周期调节能够更好稳预期。其四是防范化解包括房地产和金融在内的经济社会风险,更好地支持房地产保交楼、收储等,以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
盘和林对记者表示,政治局会议的定调为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主基调,而经济工作会议又是明年中央财政预算和货币政策制定的基础,所以,现在只是在等待一个数字,基调已经确定,具体增长几个百分点的财政赤字率还需持续关注。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央财政多出来的开支应该怎么花?我认为会和08年有很大不同。08年强调的是规模,而25年强调的是质量,中国财政政策更加注重‘有效’投资,所以,我认为会花在两个领域:一个领域是民生,养老,医疗,教育等,另一个领域是科技,基础研究的经费会有显著提升。”盘和林说。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