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镜赛道火热群雄逐鹿,上市公司追风“鼻梁上的GPT”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爆款产品Meta Ray-Ban智能眼镜庞大出货量的诱人表现,2024年,AI眼镜掀起一轮新的智能眼镜浪潮。
作为智能穿戴市场的新蓝海,AI眼镜不仅吸引了苹果、三星、亚马逊等科技巨头押注,国内方面,华为、魅族等厂商也纷纷布局AI眼镜。近日,百度发布搭载中文大模型的原生AI眼镜——小度AI眼镜,为AI眼镜这一火热赛道再添一把柴。AI眼镜热潮涌动,产业链上市公司也摩拳擦掌,意图在这一风口上抢占先机。
资本市场上,AI眼镜概念备受关注。自9月底开始,AI眼镜概念股已连续上涨三个月。近期,AI眼镜概念股表现活跃,卓翼科技等多只个股盘中涨停。
尽管赛道火热,但当前AI眼镜行业或仍处于爆发前夕。西部证券研报指出,2025年有望成为AI眼镜爆发元年。根据wellsennXR数据及预测,2025年开始,AI智能眼镜将在传统眼镜销量保持稳定增长的大背景下快速向传统眼镜渗透,到2035年,AI智能眼镜销量有望达14亿副。
众厂商新品相继亮相,“百镜大战”拉开帷幕
最早的AI眼镜可以追溯到2012年,彼时谷歌推出了Google Glass,但由于未能实现预期的市场表现,最终谷歌在2015年暂停了Google Glass消费者版本的销售。在此之后,Meta与雷朋在2021年9月合作推出了初代智能眼镜Ray-BanStories,但截止到2023年2月仅售出了约30万副。
2023年9月,Meta和雷朋第二代产品Meta Ray-Ban横空出世,重量不足50g,起售价299美元。产品问世后成为一大爆品,尤其在2024年4月搭载AI功能后,销量迅速增长。根据IDC的数据,2023年第四季度和2024年第一季度,Meta Ray-Ban出货量分别达36万台、10万台;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该产品的出货量已经超过了100万台。
Meta Ray-Ban的火爆,彻底点燃了市场对AI眼镜的热情,国内厂商也迅速跟进。
今年5月,华为召开华为夏季全场景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华为智能眼镜2方框太阳镜,售价2299元。该产品搭载了华为HarmonyOS 4操作系统,并已接入华为盘古AI大模型。8月,蜂巢科技推出了界环AI音频眼镜。9月,星际魅族发布了主打科技时尚外观的 AI+AR 智能眼镜“StarV Air2”,内置的AI系统则能实现实时翻译、语音识别和智能助手功能。
11月以来,国内厂商更是密集发布AI眼镜相关消息,“战火”可见一斑。
先是百度在2024百度世界大会上发布搭载中文大模型的原生AI眼镜——小度AI眼镜,具备第一视角拍摄、边走边问、识物百科、视听翻译、智能备忘等功能,预计2025年上半年上市。
随后,回车科技于11月16日发布Looktech AI智能眼镜;11月18日,Rokid发布代AI+AR眼镜RokidGlasses,整合阿里巴巴旗下通义千问大模型算法能力;11月20日,闪极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预告将于12月19日联合LOHO和科大讯飞,推出国内首款量产AI拍摄眼镜。
值得一提的是,据维深信息Wellsenn XR消息,三星电子也于11月上旬敲定AI智能眼镜项目方案,搭载谷歌Gemini大模型,产品计划于2025年第三季度上市发售。
AI眼镜概念火热,产业链上市公司抢风口
手机厂商、互联网大厂涌入AI眼镜赛道,将AI眼镜的热度推向新高潮,产业链上市公司也纷纷摩拳擦掌,意图在这一风口上抢占先机。
从AI眼镜的组成来看,显示的镜片无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部分涉及光学、显示、芯片等几个主要行业。上市公司中,水晶光电、舜宇光学科技等公司可以提供AI眼镜的关键光学部件,如镜头、光波导等;恒玄科技、瑞芯微等公司的SoC芯片可为AI眼镜提供计算和处理能力。
利亚德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光学动作捕捉技术可以用于AI眼镜的定位、4D手势追踪等的精度验证及评测,目前已为国内外多家AR/VR眼镜厂商提供产品。
传感器领域,韦尔股份透露,公司图像传感器产品在小尺寸及低功耗方面的优势高度适配AR及VR包括AI眼镜等终端客户需求。此外,公司开发的LCOS产品凭借其高解析度、外形紧凑、低功耗和低成本的特点,将为AR及VR包括AI眼镜等新兴市场在经济适配性及方案可行性方面提供更多助力。
歌尔股份、立讯精密、华勤技术等公司则凭借在整机组装方面的强大实力,成为智能眼镜的重要制造商。
传统眼镜厂商中,博士眼镜于2022年开始布局智能眼镜赛道,目前已与业内AI眼镜品牌(例如雷鸟创新、ROKID、魅族)建立了合作,提供智能眼镜的镜片验配服务与销售渠道。今年8月,博士眼镜与雷鸟创新合作,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据雷鸟创新介绍,双方将共同开展新一代AI眼镜的研发设计、销售、营销与服务等工作,首款AI眼镜预计于2024年年底发布。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争相透露在AI眼镜领域的最新布局。
景旺电子表示,公司HDI/Anylayer、软硬结合板、软板、类载板等产品可应用于AI智能眼镜,公司密切关注终端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积极参与相关方案的探讨和预研,为下一步产品品类的拓展做好准备。
环旭电子介绍称,AI眼镜对轻薄短小、外观异形易于组装的要求高,SiP模组技术能够满足这些需求且具备优势,公司的SiP模组产品已经在客户的类似产品上使用。同时,公司无线通信SiP模组能够应用在AI智能眼镜产品上,2025年将量产。
天键股份近日称,公司有开放式音频技术、空间音频技术等技术储备,并具备各类耳机和智能眼镜等声光电产品的生产能力。公司持续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将根据市场需求、自身业务和技术发展需求等规划布局相关业务。因商业保密要求,不便回复AI眼镜代工及潜在客户信息。
“公司在AI眼镜这个品类已经与多家国内外品牌眼镜客户签署了合作协议。目前公司的AI眼镜产品仍处于试样及优化开发阶段,还未达到量产阶段。相关市场也处于行业发展初期,消费习惯需要培育,市场拓展方面仍存在不确定性。”亿道信息表示。
11月25日,盈趣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正在积极开展AI眼镜相关产品的预研工作。星宸科技于11月26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在AI眼镜芯片上投入研发资源,正与部分客户展开对接,计划2025年会有产品推出。公司在安防领域无网无电户外场景所积累的低功耗技术、行业领先的ISP视觉效果,以及先进制程SOC能力,都将应用于AI眼镜中。
随着各方企业入场“添火”,年内AI眼镜概念股在二级市场多次火爆。
8月中旬,AI眼镜概念股掀涨停潮,多只个股强势涨停,博士眼镜8月13至8月16日收盘连续收获4个“20CM”涨停,4个交易日大涨超107%;8月16日,亚世光电收盘4连板涨停。自9月底开始,AI眼镜概念股已连续上涨三个月,东财68只AI眼镜概念股中有65只股价上涨。
近期,AI眼镜概念股持续拉升,11月28日,卓翼科技盘中直线涨停,收盘涨5.28%;中科蓝讯收盘涨超10%、明月镜片涨超6%,博士眼镜、亿道信息、炬芯科技、恒玄科技等跟涨。
2025年有望成为AI眼镜爆发元年
尽管一众厂商正在紧锣密鼓地布局AI眼镜,但当前AI眼镜行业或仍处于爆发前夕。业界普遍认为,2025年或将成为AI眼镜爆发元年。
中银证券研报认为,近期入局AI眼镜的厂商具备较强的软硬件定义能力,并且具备智能手机这一生态中枢,其入局将加速AI眼镜这一产业趋势:一方面有望更好地完善AI眼镜应用场景和硬件设计,另一方面也将更好地拓展眼镜与成熟应用生态的互动体验(如智能体调用APP等),增强AI眼镜的实用性。AI眼镜有望成为从“0到1”的新型硬件终端,目前看2025年或将是各路AI眼镜重磅产品发布的时间节点。
“目前AI眼镜仍处于发展早期,但产业热度提升,愿景空间较大。”中银证券研报同时指出。
“科技巨头积极布局,2025年有望成为AI眼镜爆发元年。”西部证券研报认为,搭载交互型多模态大模型后,AI眼镜的交互模式由“硬件服务用户”转变为“大模型服务用户”。交互型多模态大模型可以理解语音、图像等多种输入方式,帮助眼镜产品实现更高效简洁的人机交互,进而提升用户接受度。
从产业链来看,光大证券研报表示,由于AI智能眼镜现阶段不需要显示,去除上游AR光学显示和光学环节,产业链上游技术发展成熟,国内产业链各个环节均非常成熟和完善。AI眼镜有望迎来破圈时刻。
根据wellsenn XR数据及预测,2023年全球眼镜销量约15.6亿副;预测10年后,全球眼镜销量将达20亿副左右;2025年开始,AI智能眼镜将在传统眼镜销量保持稳定增长的大背景下快速向传统眼镜渗透;2029年,AI智能眼镜年销量有望达到5500万副;到2035年,AI智能眼镜销量有望达14亿副。
不过,在中关村在线智能PC与硬件分析师尹航看来,AI眼镜行业的发展也存在不小的挑战。
“在技术方面,随着AI应用的不断深入,对芯片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实时计算和云端AI计算的加入,也使得续航能力成为新的挑战。舒适度方面,虽然AI眼镜对比头显,舒适度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尹航认为,展望未来,AI眼镜行业的长远发展取决于技术进步与创新能力。其中,大模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大模型是推动AI眼镜细分领域发展的底层动力,其多元化和针对硬件的优化直接影响着AI眼镜的应用生态和用户体验。未来的AI眼镜不仅需要具备强大的本地化算力,还需要能够兼容、支持多种设备,实现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