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商业化难题待解帮企业提升数据质量会是一个新方向吗?
“百模大战”爆发一年后,大模型虽然在智能办公、金融和教育等领域有了一些落地应用,但商业化落地难的问题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
近日,猎户星空发布了一款自主研发的大模型Orion-MoE8×7B,试图去探索一些能够破解上述难题的新方向。
Orion-MoE8×7B大模型拥有8×70亿参数,采用了生成式混合专家的设计,支持中文、英语、日语、韩语等多种语言。与同规模参数级别的基座大模型对比,Orion-MoE8×7B大模型在推理速度方面展现出一定优势。
猎户星空首席科学家韩堃对界面新闻表示,很多时候大模型用来聊天体验还不错,但要放到比较严肃的任务型或企业级技术应用中,效果总是不好,核心的原因就在于数据。“用更好的数据赋能大模型,其在应用中才能真正发挥价值。”
近年来,随着AI大模型进入爆发增长期,算力、算法、数据成为发展的关键三要素。相比于算法和算力,在大模型的商业闭环中,数据会直接影响其在垂直行业落地的效果。
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解释了背后的原因,称算力的供应商都是一致的,差距仅限于各家公司购买GPU规模的不同,算法也基本差不多,大模型的能力靠的就是数据,“之前并没有人捅破这层窗户纸”。
而该公司新发布的大模型Orion-MoE8×7B正是看准了市场对高质量训练数据的需求。其在研发基础模型的同时,也联合猎豹移动旗下聚云科技共同推出大模型数据服务产品AI数据宝AirDS,为有大模型应用需求的企业提供数据收集、清洗、标注、提示词工程以及评估等服务。
这相当于,猎户星空研发了基础模型和应用,帮助其他有大模型落地需求的企业提升训练数据质量,而这项服务本身有望让Orion-MoE8×7B大模型实现商业化落地。
据界面新闻了解,目前大模型的训练数据标注主要还是依靠人工。但大模型训练需要的数据量非常大,人工标注或者数据清理的速度往往难以跟上市场的需求,成本也相当高。如果通过大模型对海量数据进行筛选、清理、去重,就能实现降本提效。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大模型在数据处理上还不能完全替代人工,在一些对数据质量要求比较高或者难度比较大的场景中,人工进行精细的标注和筛选更为合适。
一位大模型技术人士告诉界面新闻,未来的数据服务应该是AI+人工结合的方式。AI大模型的价值是把数据的规模快速提升上来,“如果数据质量非常高,但数据量不够,大模型的训练仍然会出现瓶颈。”
这意味着,通过大模型进行数据处理的市场需求会大大增加,那些具备对外开放数据能力的厂商也将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