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的“国家队模式”:技术开源、成立俱乐部,让机器人跑马拉松
人工智能技术的诸多落地场景中,人形机器人被市场看作是最具商业价值的行业之一。
在国内,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向前推进。2023年以来,包括宇树H1、智元远征A1、傅利叶GR—1、星动纪元“小星”、逐际动力CL—1等在内的一批国内人形机器人产品被陆续推出。与几年前踏入自动驾驶的创业者类似,这些人形机器人公司的创始人都很年轻,大多都是90后一代。
宇树科技的创始人王兴兴曾对钛媒体APP表示,人形机器人行业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爆发,是因为大模型的出现,让创业者看到了人形机器人走向通用的可能。而大模型和人形机器人都是全新的技术领域,以往的经验和技术都不再适用,所以更年轻的人学习起来更快,也更愿意深入进去。
另一方面,各地成立的“国家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也开始走到了台前。
11月11日,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此前为“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对外公布创新中心成立一年以来取得的建设成就,并宣布将就已有技术成果面向行业陆续开源开放。
这是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的另一个方向,地方政府希望借助创新中心的平台模式,以产业集聚化的方式推动具身智能加快落地,并在发展过程确立相对统一的技术标准。
从结构图纸到训练框架,统一开源
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前身,为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2023年,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将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产业定位于科技竞争新高地、未来产业新赛道、经济发展新引擎。在《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明确制定了培育100种高技术高附加值机器人产品、100种具有全国推广价值的应用场景,形成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创业活跃的发展生态的目标,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提供税收优惠等方式,加大对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支持。
同年底,由优必选、京城机电、小米机器人、亦庄机器人等10家企事业单位出资联合组建,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式成立。优必选、小米、京城机电分别占股约28.57%,并列第一大股东。
成立一年之后,创新中心构建了通用机器人母平台“天工”和多能具身智能体平台“开物”。基于全身协同智能小脑平台,“天工”实测平均时速可达每小时10公里,最高奔跑速度已提升每小时12公里。
多能具身智能体平台“开物”包含AI大模型驱动任务规划的具身大脑和以数据驱动的端到端技能执行具身小脑,具备一脑多机、一脑多能的能力,未来将拥有200万条机器人轨迹数据,适配超20个以上机器人本体,实现具身能力开发时间降低90%。数据生态方面,创新中心数据采集涵盖6类本体7大典型场景,日产数据已达10TB。
据钛媒体APP了解,作为具身智能研究的基础底座,高性能、可拓展的通用本体平台是技术突破的“刚需”。未来,创新中心将联合全球高校、科研院所、集成商等具备人形机器人二次开发能力的机构,共同打造最具影响力的具身智能开源开放社区。
目前,创新中心已开放了“天工”软件开发文档、结构设计文档,年底将开源天工结构图纸、软件架构、电气系统等内容,数据集、运动控制训练框架等方面也将陆续开放开源。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优必选等首批合作伙伴,将通过课题申报、实验室共建、揭榜挂帅等多种形式合作共研,以“天工”为基础平台,在本体开发、具身大脑、智能小脑等多个前沿方向展开探索。
此外,定位于引领产业协同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创新中心当前阶段的重要任务是集合全球产学研精英资源,共创共研突破技术难关。目前,创新中心与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信通院、他山科技分别成立具身智能领域的相关联合实验室,在情感智能、工业机器人、电子皮肤、电子芯片等多个前沿方向发力探索。
制定国家标准,成立机器人俱乐部
除了关键技术的开放,创新中心正牵头具身智能相关企业及科研机构制定行业标准体系,形成行业统一标准,加快产业规范化发展和场景落地。从机器人本体的性能要求,到加速具身智能的数据保障,再到机器人本体与大脑的智能化结合,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标准系统架构。
为解决以双足、四足为代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腿式机器人运动性能指标不统一、试验条件不一致、测试方法不规范等问题,创新中心已参与发布国家标准《腿式机器人性能及试验方法标准》,这是第一个与人形机器人相关的国家标准,该项标准也同步制定了国际标准,在ISO TC299上进行了立项。
此外,具身智能模型强大的泛化能力,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创新中心牵头立项《人工智能 具身智能 数据采集规范》工信部行业标准,这是国内第一个具身智能数据集的行业标准,该标准规范了具身智能数据集采集的格式,不同公司采集的数据可以互相共享开源,能够加速模型“涌现”。
创新中心联合业内多家权威机构起草的《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标准,智能化分级将基于用户需求响应和人形机器人自主行动能力,将人形机器人智能化等级划分为0到5级。三大标准覆盖技术研发、产品评价、数据采集、流通管理等关键环节,为研发到产品流通全流程提供了标准化范式。
除此之外,全国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俱乐部宣布成立,由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担任发起单位。俱乐部将组织和参与国内外具身智能机器人竞技赛事,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提供新的对比和测试维度,推动具身大脑、智能小脑等各个细分技术迭代。
俱乐部成立后的首个竞赛项目也公开披露。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指导,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比赛将于2025年亦庄半程马拉松期间同步举行,并面向全球机器人俱乐部征集人形机器人参赛,“天工”已确认明年参与。(作者 | 饶翔宇 编辑 | 钟毅)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