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I资讯 > 最新资讯 > 从平行时空到赛博朋克,年轻人让800年梨园戏“无限可能”

从平行时空到赛博朋克,年轻人让800年梨园戏“无限可能”

新火种    2023-12-23

“时尚光影里的南戏活化石,机械风吹拂宋元的纱窗明月、时空摇曳的红眠床”……这是梨园戏《陈三五娘·平行时空2》“大闷·赛博朋克”海报上的文字,画面上,宋元美人和AI智能的头像并置一起,让人心生各种好奇。12月23日,这部作品即将在上海长江剧场黑匣子上演,也成为今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最热门且一票难求的演出之一。

就在几天前,同一拨年轻人创作演出的另一版平行时空《陈三五娘》刚刚在厦门闽南戏曲艺术中心完成了“青年剧展”演出,这部作品在此前11月初的深圳蛇口戏剧节上首次亮相就一鸣惊人,惊艳了戏剧节众多观众和嘉宾。800年历史的宋元南戏活化石梨园戏,在最古典和最当代之间自由行走,引来一片惊叹。

两部作品都由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创作演出,这也是中国唯一的梨园戏剧团。导演曾龙和一众同龄人一起,把梨园戏的看家戏《陈三五娘》做了全新演出空间的演绎。深圳和厦门的版本是 “平行时空1”,而即将上海首演的《大闷·赛博朋克》则是“平行时空2”。出自同一个古典剧目,两个作品却摇曳出全然不同的身姿。

“想法特别多,古老剧种其实有很多可能。”曾龙笑说,未来还会有“平行时空”的3.0版本。做三部曲,希望让《陈三五娘》的IP被更多人知道。

深圳·首演

深圳蛇口价值工厂内的表咖·拾光咖啡馆,800多年前的宋元笙箫在这里响起。观众们人手提着一个元宵花灯,在摇曳的光影里赏剧,表演就这样从四面八方而来,慢慢浸袭到观众身边和眼前。

左边,漆红错金的红眠床被现场搭起,深闺不寐的五娘轻咏慢唱着《陈三五娘》中的精华《大闷》一折;右边,另一时空里的陈三和五娘的恋爱历程如意识流回忆般一幕幕闪现,《睇灯》《投荔》《磨镜》《梳妆》《留伞》《绣鸾》《出奔》,都是原剧中经典折子的细腻再现。

两个舞台时空的中间,一群黑色T恤的年轻人则在时空里穿梭,在台前幕后奔忙,有面对艺术传承的坚持和犹豫挣扎,也有生活里的一地鸡毛和释然。

800年梨园戏的优雅细腻,一步科一句曲的浅吟低唱,压脚鼓与锣仔拍的千年遗韵,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被放大,观者目不暇接,如梦似幻。现场投影和当代生活的突然接介入,又让这观赏多了戏里戏外、台上台下,时空难分的意趣。

被惊艳,或被感动,演出结束,当戏里戏外人一起登台谢幕,观众分不清,自己是被哪个时空里的人打动,只记得,有梨园戏的这个夜晚,很美好。

当代·新空间

梨园戏,来自800多年前的宋元,《陈三五娘》则出自明传奇,是闽南地区最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也是梨园戏压箱底的代表作。曾经,《陈三五娘》完整上演全本需要7个晚上,古本也一度失传,后来经过老艺人的口述整理才恢复重现。如今,这出戏在泉州和闽南地区依然常演不衰,有很多种版本,并成为元宵等传统佳节的保留剧目。

但这一次,焕然一新的《平行时空·陈三五娘》,确因为新的演出空间,演出了新的意趣,实现了新的可能。

作为深圳蛇口戏剧节的委约作品,这部剧首演所在的咖啡馆,也是一个古董钟表博物馆。这里曾是一个充满时代印记的玻璃工厂,如今已经改造成为文创园区。而工厂用于仓储的大筒仓,正是如今演出所用的咖啡馆建筑。工业遗存的历史感,建筑的独特感和这个古董钟表嘀嗒作响的表演空间,给了导演曾龙很多特别的灵感。

“最早挑选这个场地,还是考虑到室内建筑更适合戏曲演员的妆容和表演舒适度。但这个长条形的空间,包括时钟的概念,也让我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原本只是考虑左右两个时空演绎古典作品,但后来发现可以加入我们年轻一代梨园戏传承人的当代部分,也是更不一样的‘平行时空’。”

两个空间的表演同时展开

两个空间的表演同时展开

曾龙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却是从小在梨园戏的后台泡大的。梨园戏表演艺术家曾静萍是他的母亲,也是剧团团长,更是让梨园戏得以在当代重新焕发光彩并引起瞩目的关键人物。这些年,古老的梨园戏频频做出当代并古典的艺术尝试,且走向越来越广阔的世界舞台,都和曾静萍的艺术视野和追求有着巨大的关联。

毕业后两年,曾龙选择从北京回到了家乡泉州,在梨园戏实验剧团当了一名导演。他起初只是在边上看着,但慢慢有了更多的想法,并开始尝试各种沉浸式的演出,组建起一支唱队。他把《陈三五娘》的片段从舞台搬到了闽南老厝,又或是清源山间,用各种方式,“让梨园戏更年轻、更时尚”。

《平行时空·陈三五娘》的想法并非偶然,而是很多次尝试后的积累和完整爆发。创作本身,也是一个集体创作的过程。编剧谢子丑按照导演的想法整理出了剧本提纲,演员们在排练现场发挥着关于“当代部分”的表演,而乐队都是剧团里最资深的乐手,他们没有端着剧团 “老人”常有的架子,而是跟随着年轻人的脚步,不断根据即兴发挥,一次次推倒重来,乐此不疲,并参与表演。整个团队每天都在一起“头脑风暴”,找到属于他们的表达方式。

虽然是个实验作品,但舞台上却人员众多,聚集了梨园戏2007级和1997级传承人两代数十位演员。这些演员,很多都是曾龙从小的玩伴。而“平行时空”的当代部分,大多都缘于他切身的生活感受,也因为他熟悉演员的能量。“除了梨园戏太难学不好,我觉得他们做什么都能特别好。”曾龙半开玩笑说。

台前幕后的梨园戏传承人也成为演出的一个时空

“其实,王仁杰老师很多年前就一直和我们谈戏曲和戏剧的关系。所以这些年,我和曾静萍老师一直在和我们的演员做表演训练,主要是挖掘大家肢体表达上的可能性,还有找到一种舞台上的松弛状态。所以这一次做新的尝试,大家的想法都很统一,很愿意,也很适应。”曾龙说,对于一个古老剧种和剧团,这是最重要和难得的。

深圳的首演反响热烈,观众们纷纷在现场反馈墙留言点赞,包括香港国际艺术节节目总监苏国云、澳门戏剧教育学会会长古英元等在内的专家也都赞赏有加。来到厦门,演出空间变成了正规的剧场黑匣子,曾龙尝试把观众席全部腾空,把纵向的剧场“横了”过来,观众席重新用剧团的台子搭了下,三个“平行时空”又一次再现,而现场摄影也变成自上而下的“上帝视角”。他表示,“希望这个戏每一次演出,在每一个空间,都能有不一样的感受。”

上海·赛博朋克

完成“平行时空”的叙事,这群年轻人,又打算尝试“赛博朋克”版的演绎。

这个版本最初的想法来自于曾静萍想演一出“赛博朋克”风的《大闷》。

《大闷》是《陈三五娘》最具代表一折,50分钟的旦角独角戏,缠绵悱恻、典雅优美,包含了梨园戏独有的十八步科母及音乐。但也极难极闷,极其考验演员,过去通常到夜深人静时刻才得以开演。历代能演此剧的梨园戏演员不多,曾静萍传承自老艺人的《大闷》,被认为展现了梨园戏旦角表演艺术的极致魅力。

曾静萍曾经和曾龙设想过一个版本,一开场是炫目的高科技风,大量的声光电后,科技感一步步隐没,最终,一个人的“大闷”登场。一切回到戏曲的最极简,最纯粹的、人的表演。

《大闷》

虽然想法被搁置,但这一次,曾龙却和小伙伴尝试了另一个版本的“人机对话”。07级传承人林秋韩依然是《大闷》里那个唱不尽长夜相思的古典女子黄五娘,而她的同学吴俊达则扮演人工智能,一个始终在搜索中和人类戏曲表演对话的AI机器人。

在长江剧场黑匣子这个独特空间,360度的投影布将第一次被使用,观众在各种声光嘈杂中和人机交互数据库中,将看到一个人工智能和人类艺术在未来的对话。

宋元时代的审美和梨园戏传承近千年的表演规范依旧将会保留在这部作品里,只是以何种方式,依然需要在剧场探索。

“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寻求梨园戏的突破,遵循戏曲艺术的本体,是我的底线。”曾龙说,希望平行时空的《陈三五娘》能一直演下去,让梨园戏的大IP可以出圈,也让人看到,“最古典也可以最现代”。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