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总书记“同框”的人形机器人:从芯片到零部件国产化率超90%
11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考察调研,来到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了解上海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在央视新闻报道的视频中,展厅中的一个人形机器人引起众多网友关注。
@新华社 图
11月30日,澎湃新闻记者走访了这个人形机器人诞生的实验室。这个在总书记面前“踱步”的人形机器人,由傅利叶智能团队突破技术难关,实现全自主研发。目前,该机器人已小批量生产,技术攻关仍在继续,其真正走进大众生活,还需要时间。
核心技术取得诸多突破
“没想到总书记对机器人有很大的兴趣,每个细节都看得特别认真。”说起自家机器人的“高光时刻”,傅利叶智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顾捷记忆犹新。
GR-1人形机器人从这个实验室诞生。澎湃新闻记者 邹娟 图
顾捷回忆,总书记询问了人形机器人会用于什么样的领域,也询问了关键技术。
当天,顾捷和同事演示了机器人的行走,包括一些上肢的动作。顾捷称,傅利叶在核心技术方面有很多突破,比如说机器人全身的运动控制。有了关节之后,机器人的力量才会比较大。再加上赋予人工智能大脑,它就能够做一些非常复杂的任务。
“总书记还关心这个机器人未来能不能说话,能做些什么事情。我说,未来加上大语言模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顾捷说,他们的研发团队大多是年轻的工程师、科学家。
“总书记的视察,深深鼓励我们要不断创新。”顾捷说。此次展示的人形机器人,是该公司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首发的通用机器人,目前已经在做小批量量产。在推向市场之前,这款人形机器人在实验室已完成多次迭代,它现在的名字叫GR-1。
这款人形机器人在实验室已完成多次迭代。澎湃新闻记者 邹桥 邹娟 编辑 海日(02:49)GR-1。傅利叶智能 供图
国产化率超过90%
“这台人形机器人完全由我们自主研发。我们的供应链现在都自主可控,从芯片到零部件,它的国产化率已经超过90%。”顾捷说道。
公开资料显示, GR-1身高1.65米,体重55公斤,全身最多可达54个自由度。因为这款机器人有高度仿生的躯干构型、拟人的运动控制,结合认知智能,能够与人协同完成动作,在工业、康复、居家、科研等多应用场景潜能巨大,意味着国产机器人正式迈向了具身智能新时代。
为了GR-1的“诞生”,傅利叶智能准备了八年。“傅利叶最早做康复类机器人,便已经有了初步的人形形态。再后来,我们发现如果加上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可以做很多任务。”说起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顾捷分析,刚开始可能用于一些危险的地方帮助人们工作,比如核电站作业,或者一些野外危险性环境。其后可以再帮助人类干一些枯燥的工作。等它泛化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可以帮我们做家务,甚至成为我们身边的好伙伴。
“全世界做了二三十年的机器人,还没有公司能够大批量制造人形机器人,因为有很多供应链壁垒、核心技术需要去突破,但我们已经看到了商业化的曙光。随着首款机器人的发布、小批量的生产,我们计划在明年实现量产并达到数百甚至上千台,让更多人形机器人走进各类应用场景中。”顾捷说道。
11月30日,工作人员在调试GR-1人形机器人。澎湃新闻记者 邹娟 图
真正走进生活还需时间
当然,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人形机器人要真正进入生活,需要突破更多核心关键技术。
顾捷分析,机器人就像人一样,需要很好的大脑、小脑、身体。GR-1的研发目前相对聚焦在身体跟小脑上,“小脑的部分,控制肢体动作的协调和平衡等。我们想先把人形机器人做到可用,运动能力好”。
“大脑的部分也就是AI的大模型。原来的机器人开发,最难的就是每个动作都是预先设定好的,但如果加上AI,他会实时动作且有推理能力,可以执行很多复杂任务。”顾捷认为,未来智能机器人和AI的结合是必然的,这也是机器人发展史上尤其关键的一点。
“就像20年前,大家不会想到现在的手机就是一块触摸屏。人形机器人会发展成什么样,没人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人形机器人不但会有视觉和听觉,还可能会有触觉,这些感官的数据要融合在一起做训练,才能够得出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泛化和训练的过程需要大量人员投入,也需要时间。”顾捷说道。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