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I资讯 > 最新资讯 > 传媒应如何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学界业界共同探讨

传媒应如何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学界业界共同探讨

新火种    2023-11-29

“数字中国·全球沟通”复旦论坛(2023)主办方供图

11月26日,“数字中国·全球沟通”复旦论坛(2023)举行。

本次会议论坛以“经验跨界、学科跨界、地域跨界”为特色,希望能够凝聚学界业界共识,加快构建智能传播时代新闻传播和国际传播自主知识体系。来自多学科、多领域的知名学者、从业者发表了主旨演讲。该论坛由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主办。

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及数据科学学院教授祝建华以“智能传播中的优劣俗”为题发表演讲。他提出,当前学界存在着对AIGC(人工智能生产内容)的三种评价:技术派的神奇化、伦理派的污名化和科学派的塑胶化。塑胶化指当前智能传播的主流内容是俗品,因为大语言模型并无自主原创能力,其产品是:多快俗省。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以“中华文化全球传播的数智化基础”为题发表演讲。她认为,万物皆媒和AI改变了知识生产与传承的时代背景,为教育与传媒行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工作需要直面数据主义和数据保护主义之间的矛盾,以智能时代的新型价值观引领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

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李芸以“上海报业集团:十年奋楫深融致远”为题发表演讲。她提出,在媒体变局的大背景下,上海报业集团在融媒发展、整体转型与外宣精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在拓展产业经济组织形式、参与城市文化融合方面持续创新,上报集团在媒体融合的“下半场”也将持续开拓创新路径。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李鹏以“大模型与智媒体进化论”为题发表演讲。他表示,AI生成内容使得人类内容生产成为主流媒体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明显短板。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所提出的“智能+智慧+智库”的智媒体发展路径能够为当前主流媒体在人机共创环境中锻造核心能力,把握事业方向提供经验借鉴。

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院长漆远教授在“大模型发展与落地思考”为题的演讲中说,ChatGPT的出现让人类看到“强人工智能”出现的曙光,尤其是在各类垂直行业与科学领域内的大模型显示了丰富的发展可能性。面对AI内容生产,我们既要积极推进其作为生产力工具的发展落地,同时也要小心预防和分析背后的风险,知识生产形态的未来仍然可能会超乎我们的想象。

专家合影

本次论坛还分别以全媒体理论与技术社会化、国际传播、计算与智能传播、媒体融合与现代传播体系为主题设置了四个平行主题论坛。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深圳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澎湃新闻、上海广播电视台、第一财经、界面财联社等学界和业界专家将分享各自领域的见解和观点。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