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携一批优秀企业及展品亮相高交会科学之城创享光明
深圳正式进入高交会时间!11月15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开幕。本届高交会,光明区以“科学之城创享光明”为主题,携一批优秀企业及炫酷“黑科技”惊艳亮相。
步入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1D42号光明展区,人流攒动、热闹非凡。环绕展区欣赏,色调上以蓝白为主,视觉醒目舒适,设计融合光明区虹桥、大顶岭元素,中心顶部采用蓝色短板错落排放,宛如一顶“科学皇冠”,寓意光明科学城集聚了一流重大创新资源。
炫酷“黑科技”惊艳亮相
“人机一体”的格斗机器人、全空间智能感知平台设备、科研级恒温箱……在高交会现场,光明展区的展品吸引不少观众停留驻足。相比往届,本届光明区参展展品更具“科技性、展示性、互动性、趣味性”。
本届高交会,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等6家科研单位,深圳市克洛诺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金石三维打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天邦达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圳市工匠社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闪量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以及其他脑科学、合成生物等领域3家优秀企业同时参展,充分展示光明区科技发展的成果。
机器人也可以拥有自己的格斗赛场!在展位一侧,4台颜色鲜艳的格斗机器人。正挥舞着手臂,时儿旋转时儿挥剑出击,这是深圳市工匠社科技有限公司的人机一体同步格斗机器人。据现场工作人员彭润华介绍,该机器人采用人体设计和空间动作捕捉技术,以智能体感的操纵方式实现“人机一体”姿态同步,利用独创的电子计分系统感知力量攻击,实现0到1000的精准动作,赋予体感机器人游戏无限可能。“目前人机一体智能操控技术,已在文化、体育、科技、教育等多个领域落地。”
另一方向,参展观众正在近距离观赏“空-天-地-海”全空间智能感知平台设备。据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工作人员胡宇介绍,实验室通过在数据采集端布局浮空器、视觉感知自主无人机、多机/人机协作自主导航平台、水下机器人四位一体空天地海全空间智能感知平台体系,构建天地海一体化立体智能感知、决策与分析网络,实现人工智能与空间、地理信息的深度融合与交叉。平台为智慧旅游、室内导航、智慧交通、应急响应等提供数据快速采集解决方案。
而深圳赛桥生物创新技术有限公司为观众带来了“CellFAB X”,这是一款全集成、全自动、全封闭的柔性化、可编程的新一代细胞药物数字化生产系统。该系统集成自动取样、PBMC分选、磁珠分选、自适应电转染、培养扩增、浓缩收获、分装制剂等一系列细胞药物生产工艺,可实现“在线检测、一键放行”。
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携科研级恒温箱亮相。恒温箱用于为科研客户和企业客户在产品研发阶段提供一个高精度恒定温度的空间,使用者可以将对温度敏感的光学元件、电路板、样品室、传感器甚至整个仪器放置精密恒温箱中,从而达到提升科研实验室指标,分析温度对部件影响大小的目的。
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本届高交会光明展区,全面展示了光明科学城在原始创新策源、科研经济先行、创新人才集聚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和阶段性建设成果,其中“专精特新八大集群”版块,引发强烈关注。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围绕全市“20+8”产业布局,光明区立足产业基础,结合光明科学城研究方向,明确重点建设“8+5”产业集群。重点打造超高清视频显示、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智能传感器、精密仪器设备、安全节能环保、现代时尚等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等五大未来产业集群。
其中不少产业已经在光明凸显出集聚效应的优势。以生物医药为例,近年来,光明区高位谋划建设光明湖生命科技总部经济集聚区,重点培育和引进创新药、全新剂型及高端制剂、现代中药等领域等生物医药领域类高科技企业,其中规上企业28家,并打造了卫光生命科学园、恒泰裕华南医谷、光明银星合成生物产业园等若干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区,集聚卫光生物、康泰生物、万和制药等若干生物医药企业,产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2023年上半年光明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5.25亿元,同比增长12.3%。
新材料2022年实现工业产值约1140亿元,拥有贝特瑞、星源材质、新星轻合金、杜邦等代表企业。未来将重点聚焦新型显示材料、新能源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领域,推动新材料与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融合发展。
此外,脑科学与类脑智能2022年实现工业产值约1.87亿元,集聚了脑解析与脑模拟大设施,落地10亿元的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产业基金,打造了全国首家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及光明科学城脑与类脑智能产业园,建成全国首个“拎脑入驻”型专业孵化赋能平台和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涌现了中科华意、布林凯斯、一湾生命、德力凯、倍捷锐等代表企业。
区块链方面,布局鹏城云脑Ⅲ和国家超算中心二期两个算力重大基础设施,联合深圳大学成立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落地广东省区块链与量子信息产业集群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推动“区块链+政务”“区块链+工业互联网”“区块链+金融”等多领域协同发展。
光明科学城与香港创新资源“双向奔赴”
作为深港两地合作的样板工程——深港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得到了参展观众的广泛关注。相比其他国家级科学城,依托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时代赋予光明科学城的“天时地利”。深港澳协同,正是光明科学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现场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深港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相关情况,基地位于光明中心区,临近光明城高铁站、光明地铁站等交通枢纽,通行十分便利。其建设面积共15000平方米,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为企业提供优质的资源和服务。截至目前,基地累计引入60余家企业/团队,在孵48家企业/团队。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高度重视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配合。今年,光明科学城举办了“湾区院士聚光明”活动,邀请了来自粤港澳的院士,共同探讨深港澳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深港澳协同创新论坛”也推动了深港两地在创新领域的交流。
8月,香港科技大学优秀科技和创业项目“走进光明科学城”活动举办,香港科技大学携生物医学及医疗保健技术、材料、能源及可持续发展技术等20个优质科创项目团队,来到光明科学城进行参访交流和路演展示。同月,光明区人民政府与香港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标志着香港理工大学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正式落地光明。
尤值一提的是,香港理工大学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将积极推动人才中心建设,积极鼓励香港理工大学和初创企业在光明区创新创业,联合培养一批能掌握未来关键技术并能和国际接轨的卓越工程师以及高素质技术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开展转移转化。
事实上,光明区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决把人才作为光明推进世界一流科学城建设事业的战略资源,全力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地,推动人才工作取得扎实成效:5年来,引进院士团队25支,科研院所人才5431人;集聚各领域高层次人才2337人、博士人才3458人,人数增长近6倍,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光明、扎根光明。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