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I资讯 > 最新资讯 > 加载人工智能与脑科学,探讨未来音乐世界

加载人工智能与脑科学,探讨未来音乐世界

新火种    2023-11-01
10月28日,世界音乐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暨未来音乐会于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举办。会议汇聚全球音乐人工智能、音乐与脑科学、音乐治疗等领域及音乐产业相关企业代表等,共同探讨未来音乐世界,分享最新的前沿技术与产业热点。开幕启动仪式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强调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和脑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音乐与脑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所具有的深远社会意义。讲话前,俞峰院长也为观众展示介绍了为这次音乐会设计开发的仿真机器人。俞峰清华大学戴琼海院士指出,音乐与科技的结合是音乐领域的必然趋势,对音乐产业的革新具有广泛的社会和现实意义。同时,阐述了音乐、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的交叉研究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人工智能技术对音乐行业的变革性影响,以及其在传统文化传承、产业升级和成果转化中的作用。作为第二届世界音乐人工智能大会的重要组成,“未来音乐会”也于活动中举办。这是本次世界音乐人工智能大会为观众奉上的一场艺术与科学的视听盛宴。这场音乐会以“音乐、人工智能与脑科学的跨界融合”为特色,由音乐家与科学家联手共创,以3D音乐的形式将中央音乐学院对于未来音乐之无限可能的探索展现出来。音乐会上的作品中,《观己II:如心》为脑机接口、表情情感识别、算法音乐与二胡、吉他而作;《连续体》为洛伦兹变换的感知体验而作;《厄之二——司岗》是“得”、“铃”、“口弦”与电子音乐的多维对话;《Drizzle Path》为钢琴、机器听觉与AI生成视觉而作;《方圆》为中阮、AI、计算机音乐、生成视觉而作。演出现场音乐会的创作团队由作曲家、演奏家和工程师共同组成。涵盖了人工智能、脑机接口技术、表情情感识别、AI生成视觉、计算机音乐、虚拟人、机器狗等多种前沿技术形式。在科技的赋能下,作品中对儒家哲学、物理学的时空概念、内在生命情感、文人诗意、多民族文化等众多主题做出了富于未来化的震撼展现。音乐会进行中,王小勤教授带领央音音乐与脑科学实验室团队在现场开展了一次实景音乐脑科学实验,实验团队由中央音乐学院与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合作建立。团队邀请了6位受试者作为观众,实时记录并展示受试者在观赏现场表演时的脑电和生理数据,并将在后续实验中对数据进行分析。两首由央音人工智能作曲系统创作的作品——序曲《欢迎》和《千里江山图》十分令人瞩目。两首作品通过数字人指挥的形式,由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对作品进行了现场呈现。《欢迎》和《千里江山图》演出现场(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