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所联动”机制在上海全面深化推广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1万余起绘就新时代“枫桥经验”都市样本
在虹口凉城地区的中虹小区,4辆停放多年的“僵尸车”,不仅占用本就紧张的停车资源,还存在安全隐患。矛盾逐渐滋生,遭遇停车难的居民多次向管理部门投诉,甚至扬言要砸车。如何处置这些“僵尸车”,社区管理者也感到为难:因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贸然处置极易引发侵权纠纷。
属地凉城派出所的社区民警,引入了正在上海全面推广的“三所联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将物业、业委会和车主请进调解室,由社区民警告知“僵尸车”危害,律师告知车主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调解员组织协商停车费用,各方当场签订调解协议书,这一困扰多年的“僵尸车”顽疾得到根治,社区矛盾从源头化解。
上海这座现代化超大城市,社区人口密集、群众诉求多元,基层矛盾纠纷往往蕴含复杂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今年以来,上海市公安局持续深化推广由公安牵头的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机制,将法治思维注入矛盾化解的前端,发挥共建共治共享在基层的作用,强化科技支撑、善用智能手段,绘就新时代“枫桥经验”扎根市域基层社会治理的上海样本。
全周期管理,打造矛盾纠纷化解闭环
“我是付了房租的,凭什么不能住?”来沪工作的刘先生,去年年初向房东老王租住了一套位于控江路某小区内的房屋,租期3年。可才住一年多,房东突然让他搬离,还拒付违约金,双方就此事多次发生争执。
控江路派出所社区民警范泉华了解情况后,组织双方走进“三所联动”调解室,通过协商解决纠纷。原来,老王的家人突发重疾,打算出售出租给刘先生的房屋,用房款支付医疗费。调解现场,律师向老王详细阐释法律规定,分析违约的风险和后果;范泉华和调解员侧重增进双方互相理解。
经过一番沟通,老王同意向刘先生赔付50%的违约金,双方约定搬房期限,当场签定调解协议书,之前红着脸的租客和房东终于握手言和。调解完成后,范泉华还多方打听,帮刘先生找到离公司更近的房源,解决了他的实际困难。
类似的矛盾纠纷是许多警情的起点,也是社区治安的“晴雨表”。“很多矛盾纠纷激化,并不是群众故意要闹,而是法律服务离他们太远,群众不知道去哪里要‘说法’,加之诉讼等手段成本高、时间长,有部分人就选择放弃走法律途径。”在率先推行“三所联动”机制的虹口公安分局有关负责人看来,要从根本上解决矛盾纠纷,还是要坚持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三所联动’在做的,就是努力把法送到群众身边。”
在完善推广“三所联动”过程中,上海公安逐步形成“发现受理、化解分流、跟踪回访、风险防控、源头治理”的全流程工作闭环。针对已经化解的矛盾纠纷,公安民警按照“30天回访机制”,1个月内至少回访一次;对婚恋、家庭等易“复燃”的矛盾纠纷以及调解过程中当事人存在扬言报复等情况的,将视情增加回访频次,监督调解协议履行情况,防止矛盾纠纷回潮反复。
“法理情”相融,提升矛盾纠纷调解质效
防患于未然,是超大城市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探索方向。目前,上海公安已建立前端预警排查机制,对110警情、12345热线、窗口接报、来信来访等信息进行全量汇集、碰撞分析,发现可能引起纠纷的潜在矛盾时,及时引入“三所联动”机制,力争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下转 6版
(上接第2版)“通过和群众交心、交流,让群众成为矛盾纠纷预警的‘前沿哨’。”拥有3000余位微信好友、128个微信群的闵行公安分局社区民警顾晓芬对此深有感触,依托群众力量,她更加精准把脉社区治安风险,借助“三所联动”机制,将法治资源、法律服务送到基层一线,及时将风险矛盾消除于微萌时。今年以来,她管辖社区的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25%。
在一些社区民警看来,“三所联动”机制是带着法律走进矛盾纠纷的起点。
不久前,崇明公安分局陈家镇派出所接报一起脚手架坠落事故警情,民警到场后发现,死者家属与业主在赔偿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双方态度剑拔弩张。症结在于如何从法律专业角度对赔偿进行预估。民警随即将双方带进“三所联动”调解室,律师按照民事人身损害赔偿规定测算赔偿金额,对双方进行法律法规的阐释,最终促成既符合法理又不失情理的赔偿方案,可能升级的冲突得以就地化解。
民警对事态稳定的控制、律师对法律知识的普及、调解员对双方情感的劝诫,让“法理情”得以同频共振,这是“三所联动”展现的现实影响。当法律走进基层,不仅为行为划定边界,更为事件发展提供预期,引导各方当事人趋利避害,理性处理争议。
目前,全市16个区的353个公安派出所均已建成“三所联动”纠纷调解室,并会同司法所协调街镇按需配备设施设备,统一建设标准。除了公安民警,已有915名人民调解员、766名签约律师集中入驻。
为增加法律服务的可触达度,引导更多群众“遇事找法”,上海公安打造了集普法学习、法律咨询、预约调解等功能于一体的微信小程序,提供省时省力的网上多方调解服务,提高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化解效能。今年以来,小程序共接受线上法律咨询5.07万余次,开展预约调解1.18万余批次。
多主体参与,构建“3+N”协同解纷新格局
今年9月,在奉贤区柘林镇新塘村的一间大会议室里,67名工人陆续在签收单上写下了名字,拖欠的97万余元工资款全部发放。
这起欠薪纠纷能够快速解决得益于奉贤公安将法庭引入“三所联动”机制。“法院的提前介入,既让‘司法关口’前移,确保了调解协议签署后的执行效力,同时也缓解了后续的审判压力。”奉贤公安分局治安支队队长王峰说。
为实现矛盾纠纷就近、就地化解的特色,上海公安机关持续打通“诉调对接”渠道,推动检察机关将有刑事和解基础的轻微刑事案件纳入“三所联动”机制平台,推动法院“巡回审判庭”“诉源治理中心”与“三所联动”纠纷调解室深度对接,提供最为基础也最为坚实的法律屏障。
今年以来,上海经“三所联动”调解后由检察院认定并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案件已有330余起,共有1.32万余份调解协议获司法确认。
在各类经济要素活跃的上海,经济领域的纠纷日益凸显。今年6月,南京西路某商业广场发生一起租赁纠纷,当事双方险些大打出手。南京西路派出所楼宇专管民警龚华杰迅速开展先期劝解,随后组织企业代表与楼宇管理方到“法律服务站”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街道调解员和律师到场加入会商,区商务委线上主持协调会,市场监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最终促使双方回到谈判正轨。“利用多方资源形成优势互补,注重多元解纷,能更好地保障企业‘心无旁骛做实业’。”参与此次调停的徐红梅律师感慨道。
从静安的“法律服务驿站”到普陀的“靠谱解纷中心”,从宝山公安主动研发“智民智联”平台到青浦公安靠前开设“幸福驿站”联勤联动警务站,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专业力量聚集到一个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平台,“3+N”的调解体系逐步建成,疑难矛盾纠纷的调处效率显著提升,也推进“三所联动”机制在上海不断深化推广。
坚持法治思维、群众路线,“三所联动”机制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黄浦江畔的生动实践,也将迸发源源活力。目前,全市353个公安派出所全部建立“三所联动”机制,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1万余起,因矛盾激化引发的命案数下降30.4%。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