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千亿!广西发力AI+制造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的《广西“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称《行动方案》)提出,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重大决策要求,加快构建广西现代化产业体系。
《行动方案》提及六大行动,总体要求为,力争到2027年,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100个标志性智能产品,打造100个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培育10家有全国影响力的链主企业、龙头企业,支持建设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和10家以上研发创新平台,助力打造3—5个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和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人工智能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初步建成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建立“AI+”新范式
在垂直领域模型方面,《行动方案》提及,支持企业联合各方力量,聚焦糖、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研发迭代多模态感知模型、智能决策模型、预测与优化模型、产品设计与性能预测模型、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模型、供应链优化模型、文献翻译与知识挖掘模型等一批面向垂直领域的模型。
“推动企业集成各行业场景数据、技术、工艺,开发融合人工智能的终端软件。”《行动方案》提出,支持企业聚焦人工智能与工业软件深度融合,建立“通用大模型+工业软件”的新范式。鼓励企业强化人工智能模型框架软件和硬件适配,打造一批大模型驱动的行业智能体。
在人工智能硬件产品方面,引导工业企业为各行业应用领域提供人工智能产品,加快发展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等高端电子元器件以及基础数据服务、算力中心、计算设备等相关硬件,积极推动大模型与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运载工具、智能家居、智能医疗设备等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智能安防设备、智能保育康复产品、智能移动终端、智能可穿戴设备、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产品。
在实施关键技术攻坚行动中,《行动方案》主要从平台布局、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三个层面明确重点方向和目标,建设一批创新平台,攻破一批关键技术,发布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和服务。
其中,培育建设一批人工智能领域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推动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平台,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组建创新联合体。
围绕主流人工智能开发框架,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研发面向行业应用的算法工具链和开发平台,重点突破深度学习算法、知识图谱构建、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智能语音处理、跨媒体感知与融合、脑机接口、人机交互、具身智能等关键通用技术。
挖掘“人工智能+制造”场景
实施“智赋万企”行动。《行动方案》从场景挖掘、流程改造和产业赋能三个维度明确重点方向和目标,挖掘一批“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场景,培育一批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
推动机械、汽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食品加工、高端绿色家居、轻工纺织等传统行业重点打造“人工智能+”智能排产调度、产线柔性配置、人机协同作业、先进过程控制、数智精益管理、在线智能检测、设备运行监控、智能仓储物流、危险作业自动化、能源和污染智能管控、智能营销与售后、智能供应链管理等场景。
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及储能、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重点打造“人工智能+”产品和工艺数字化研发设计、虚拟验证与中试、网络安全管控等场景。
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加快重点产业设备换芯、机器换人、生产换线、数智换脑,推进行业龙头企业引领“链式”转型、大型企业加速“整体”转型、中小企业实施“梯次”转型,构建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双向赋能的产业业态,赋能产业串珠成链、集群发展,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
深化面向东盟人工智能产业合作
在培育优势企业方面,《行动方案》提及,培育一批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行业解决方案供应商、数据服务商以及数据要素型企业,强化赋能支撑力量。通过广西制造业企业培优育强服务券平台,引导优质服务商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人工智能服务。
“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地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在人工智能领域合作,重点瞄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等关键技术领域,”《行动方案》提到,吸引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和知名企业在广西设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总部、创新中心、成果转化和数智化转型基地,引进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
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融合。推动形成以南宁为主引擎、各地市协同联动的区域创新应用发展新格局。支持南宁建设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加快提升人工智能软件和智能终端产品的供给能力。支持柳州、玉林打造智能装备创新高地,重点发展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智能运载工具和智能网联汽车。
《行动方案》还提到,支持桂林、北海聚焦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化升级,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产业融合发展区。推动各地市聚焦人工智能与优势产业的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人工智能+”产业园区。
深化面向东盟人工智能产业合作。依托“4+N”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推动广西与东盟国家在人工智能模型研发、产业协同、标准互认等领域深度合作,发掘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东盟国家垂直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作者:李子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