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科创家》栏目|沈阳中睿盛科董事长崔海涛:以探地雷达技术“透视”世界,带动国产高端装备创新
在沈阳这座老工业基地的科技创新版图上,一家名为沈阳中睿盛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以“透视地底”的硬核技术悄然崛起。成立十余年,这家专注于探地雷达技术研发的民营企业,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更在全球高端装备领域刻下了“中国创造”的印记。对话中睿盛科创始人及董事长崔海涛先生,揭开这家“隐形冠军”企业的创新密码。
问:中睿盛科作为探地雷达技术领域的优势企业,一直专注于探地雷达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那么,首先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中睿盛科的核心业务和技术优势?
中睿盛科崔海涛:中睿盛科主要从事探地雷达技术的研发、设备制造以及工程服务。我们已经在这个领域深耕了13年,始终围绕探地雷达技术展开工作,专注于探地雷达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致力于为交通、市政、水利、电力、农业、军事及航天等领域提供高技术特种探测设备和工程服务。
技术制胜:CT级成像
探地雷达技术是一种能够穿透物体进行成像的先进技术,可以探测不可见物质的内部结构。探地雷达不是“照相机”,而是“CT机”,中睿盛科的技术优势在于穿透成像的高分辨率、高精度与高效率:其设备可探测地下数十米内的空洞、管线甚至地质结构,分辨率达毫米级,单次检测成本仅为传统方法的1/10。这些特点让探地雷达在多个领域都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
从军事需求到民用蓝海
问:探地雷达技术听起来非常神奇,它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具体场景呢?
中睿盛科崔海涛:探地雷达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最初,这项技术主要用于军事领域,比如探测无金属地雷和少金属地雷。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它的应用场景已经扩展到了民用和商用领域。目前,探地雷达在基础设施检测、农业监测以及军事侦查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例如,我们的三维探地雷达可以用于铁路隧道、高速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的质量检测和安全保障;在农业领域,结合无人机平台的探地雷达可以监测农田土壤含水量和污染情况,未来市场潜力巨大。此外,我们还承担了多项军事领域的雷达勘测任务,技术实力得到了广泛认可。
问:中睿盛科在探地雷达技术方面取得了哪些创新成果呢?
中睿盛科崔海涛:上世纪80年代,为应对非金属地雷探测难题,我国开启自主研发之路。当时国内探地雷达完全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凭借对行业前景的判断,我们瞄准三维探地雷达这一国际技术制高点。
我们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首先,2018年我们成功研发了中国高分辨率三维探地雷达,打破了国外厂商在这一高端领域的垄断。该雷达系统拥有52个以上超高速数据采集处理通道,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远超国外同类产品。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在高端三维探地雷达领域的空白,还显著提升了地下结构探测的分辨率和效率。
其次,我们在无人机平台探地雷达技术方面处于国际优势水平,是国内实现该技术产品化和市场化的单位。我们将探地雷达与无人机平台结合,推出全球飞航探地雷达系统。无人机搭载雷达可快速扫描农田、公路、水利设施,检测土壤含水量、道路隐患等,效率提升数十倍。该技术已应用于深圳地铁隧道检测、农业农村部土壤普查等重大项目,并在国际市场形成技术壁垒。
此外,我们还创立了“物联网探地雷达”技术,通过实时数据回传与智能分析,为数字孪生城市、智慧水利等场景提供底层支持。这项中国原创技术,已嵌入黄河治理、城市地下空间管理等国家级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涵盖50多项专利,技术从底层元器件到软件开发均实现了自主设计,不受外部技术限制。
吉隆坡救援背后的中国力量
问:探地雷达技术在国际上有哪些应用案例?中睿盛科的技术是否也得到了国际认可?
中睿盛科崔海涛:探地雷达技术在国际上应用广泛,尤其是在城市基础设施检测和防灾救灾领域。2024年,中睿盛科的三维探地雷达技术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地下空洞探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吉隆坡发生道路塌陷灾害,中睿盛科携带自主研发的高分辨率三维探地雷达前往支援,成功探测并精确定位了多处地下空洞隐患,得到了吉隆坡市政署的高度评价。这标志着中国探地雷达技术不仅在国内占优,更在国际上具备了显著的竞争力。
问:中睿盛科在行业内处于什么地位?
中睿盛科崔海涛:中睿盛科在探地雷达领域处于国内占优、国际专业的地位。我们的三维探地雷达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在国内外50多个地区和城市得到成功应用。此外,我们还参与了南极、北极和珠峰科考,是少数完成地球“三极”考察的探地雷达公司。
问:您认为中睿盛科的成功经验有哪些呢?
中睿盛科崔海涛:我认为,专注和创新是我们成功的关键。我们始终围绕探地雷达技术深耕细作,不盲目拓展业务领域,确保在核心技术上保持优势。同时,我们高度重视技术创新,持续投入研发资源,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此外,我们通过产学研合作,加速技术落地和应用。
在铁路领域,公司与中铁四局合作,为全国地铁隧道智能诊断装备提供核心雷达;在公路行业,其三维雷达被交通部国检中心采购,成为国产设备替代进口的标志性案例同时,我们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提升技术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2023年,参编《多功能快速路况检测设备》国家标准,推动探地雷达技术纳入我国道路养护体系。
问:中睿盛科在产学研合作方面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哪些帮助?
产学研深度绑定
中睿盛科崔海涛:产学研合作是我们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我们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铁路设计集团等顶尖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这些合作,我们不仅能够将前沿技术快速转化为实际产品,还能在国家级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我们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合作的项目,以及与深圳地铁集团共同承担的城市浅层空间多态感知项目,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问: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中睿盛科在2024年的营收和利润情况?
中睿盛科崔海涛:2024年对我们公司来说是丰收的一年。初步统计,我们的年产值接近4000万元,总利润率超过50%。虽然目前还在进行审计,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的技术优势和市场认可度正在不断提升。
问:这样的利润率在行业内是非常高的。您认为中睿盛科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中睿盛科崔海涛: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
高利润源于“知识密度”我们的成本是研发,价值是技术不可替代性。探地雷达技术本质上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技术,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和研发能力上。与传统产业不同,我们的成本并不依赖于原材料或零部件的堆砌,而是依托于技术本身。我们的三维探地雷达技术在通道数和分辨率上超过国际同行,这使得我们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更大优势。
低空经济与新质生产力:未来十年锚定“透视万物”
问:中睿盛科的技术路线和未来发展规划是怎样的?是否会考虑进一步融资以支持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
中睿盛科崔海涛:我们的技术路线始终围绕高端化、智能化展开。我们从高端技术入手,专注于高分辨率三维成像、超高速数据处理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在无人机平台探地雷达技术和大型装备集成领域的研发投入。结合国家低空经济战略,我们计划拓展更多应用场景,比如在农业、水利和交通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同时,我们还将探索探地雷达技术与盾构机、采煤机等大型装备的深度融合,赋予机械“透视之眼”,实现掘进过程的智能预警,为工程装备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深化无人机雷达技术在农业、应急救灾、边境巡查等场景的应用,计划年内推出续航更长、探测距离更远的下一代产品。
研发连续波体制探地雷达,进一步提升数据采集速度与深度,抢占新一轮技术高地。
此外,我们也计划引入投资机构,考虑进一步融资,以支持新技术的研发和现有技术的市场推广。我们希望通过合理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巩固我们在探地雷达技术领域的优势地位。
问:感谢您的分享!中睿盛科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科创企业的无限潜力和创新精神。从打破垄断到定义标准,从沈阳走向世界,中睿科技的成长轨迹印证了一个道理:在硬科技领域,唯有坚持“从0到1”的原始创新,才能在全球产业链中掌握话语权。探地雷达的价值,是让不可见的世界变得透明。而中国企业的使命,是让世界看见中国创新的光芒。随着低空经济、新基建等政策红利释放,中睿盛科正筹划新一轮融资,以加速技术迭代与市场扩张。
相信在未来的科创道路上,中睿盛科将继续以探地雷达技术为核心,引领行业变革,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中睿盛科公司简介
沈阳中睿盛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为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北市一街7号F5-P214,是中国探地雷达技术设备和技术服务提供商,专注于探地雷达技术创新研发,业务遍及全国 30多个省市,服务于交通、市政、房建水利、电力、农业、环境、安保、军事及航天等重要行业领域。 公司现有员工 63人,核心技术团队有5名博士,拥有全国大型的探地雷达专业实验室,专业层次和研发创新平台环境国内占优。公司秉承“专业、创新、诚信”的经营理念,践行“以客户价值为本、诚信务实、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公司致力于将超深雷达探测技术、超高速数据采集处理技术、高分辨率三维透视成像技术、AI目标智能识别技术应用于探地雷达领域的创新,引领探地雷达技术发展的未来:以全面的雷达透视成像技术,揭示不可见物质内部的组成和结构,构筑智能可见的透明世界;以丰富的探地雷达产品,洞察和满足多样化需求,以创新的探地雷达应用,为专业领域和行业用户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智能透视感知技术设备和服务。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