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镜属性”引爆二级市场赶上风口的博士眼镜能否接住这泼天的富贵?
1月7日,2025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正式开幕,据美国消费者技术协会介绍,为期4天的本届CES展会将吸引来自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展。其中备受关注的AI眼镜是今年CES展会的热点之一。
事实上,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Ray-Ban Meta智能眼镜迅速走红使得AI眼镜行业驶入“快车道”,这款由Meta和传统眼镜商Ray-Ban(雷朋)联合打造的AI眼镜在上市后不久销量便超过了100万台。近期,Meta智能眼镜MetaView配套应用下载量暴涨超200%,这些数据为智能眼镜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此后,越来越多的公司试图加入这股潮流,包括海外的苹果、Bose、Amazon、JBL,国内的华为、小米、百度以及雷鸟创新、蜂巢科技等。
伴随各大品牌方群雄逐鹿,A股市场上,AI眼镜概念也备受热捧,尤其是线下渠道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其中渠道商博士眼镜备受青睐。目前,公司已与星纪魅族、雷鸟创新、界环、李未可、Rokid等品牌开展合作,致力于智能眼镜的“最后一公里”的验配服务,为智能眼镜的消费群体提供视力矫正综合解决方案。
相应地,博士眼镜股价也如同坐上火箭般大涨。在2024年8月前,博士眼镜股价大约在11元~20元/股徘徊,随着下半年各类AI眼镜消息出现,11月开始,该公司股价持续攀升,甚至创下上市以来的新高,截至2025年1月9日收盘,公司股价已达48.17元/股。
“博士眼镜有可能要组织一个专门的(AI眼镜)部门去做一些工作。”日前,博士眼镜董事长刘晓在接受《深圳商报》采访时说道。事实上,他的梦想是成为眼镜领域的苹果。“如果连野心都没有了,梦都不敢做了,万一实现了怎么办?我是个梦想家。现在遇到了AI这个时代,如果你把握得好,我们可以推一把,这并不是说挣多少钱的问题。”
不过,需要关注的是目前从博士眼镜整体的经营模式来看,仍然与传统眼镜店卖眼镜无异。
每经记者王晶摄
AI眼镜热度攀升传统眼镜厂迎来新机遇
2024 年,AI席卷了各行各业,也赋予了基础智能眼镜全新的生命力,使其不再局限于听音乐、打电话等功能,而具备了多模态交互、个性信息处理的能力。中信证券研报指出,AI眼镜作为可穿戴设备,在低成本的同时为消费者带来划时代高效率,市场空间巨大。
IDC中国研究总监潘雪菲表示,预计2025年全球AI眼镜市场出货量为1280万副,同比增长26%,到2028年5年复合增长率30%。其中,中国AI眼镜市场出货量为280万副,同比增长107%,到2028年5年复合增长率58%。
过往的刻板印象往往是,伴随着新技术的兴起,与之对应的传统企业的生存空间会受到挤压。然而,AI眼镜的热度走高却带动了传统眼镜的发展。
雷鸟创新创始人兼CEO李宏伟认为,AI眼镜首先必须是一款佩戴舒适、可靠的眼镜,其次才是一款具备AI功能的智能设备。对AI眼镜这一新品类而言,科技企业与专业眼镜验配终端的合资模式是推动其快速发展的关键要素。
“一方面,AI眼镜需要在紧凑的眼镜结构中集成麦克风、扬声器、芯片和电池等元器件和智能化能力,其背后离不开科技企业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AI眼镜的本体是一副眼镜,其佩戴体验、光度管理以及矫正效果均受用户的脸型和使用场景差异的影响,需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同时,AI眼镜还融合了众多电子元器件以保障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镜架和镜片均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李宏伟说道。
事实上,Meta和雷朋推出的Meta Ray-Ban就是业内公认的成功案例。“这种摄像头+音频+AI眼镜组合成智能眼镜的搭配点燃了市场对于头戴设备的信心,在AR/VR设备的成本、技术等方面尚不成熟的时期下,不搭载显示功能的智能眼镜形态反而能够推动头戴设备以更加亲民的形态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并成为未来AR/VR设备发展的重要铺垫。”潘雪菲说道。
而科技厂商和传统眼镜商合作共同推出AI眼镜产品的模式也开始受到追捧。当前,包括宝岛、宝视达、BOLON、雅视、Gentle Monster、LOHO、依视路等众多知名眼镜品牌皆已纷纷入场,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这场科技巨头的 AI 盛宴当中。
AI眼镜的热潮自然也为博士眼镜带去了“流量”,实际上早在2022年博士眼镜就开始布局智能眼镜赛道,当时该公司与华为达成合作,成为其智能眼镜产品的合作商,在公司部分线下门店进行华为智能眼镜销售及验配服务。此后,博士眼镜不断扩大合作版图,先后与Rokid、魅族、李未可等多家智能硬件厂商建立合作关系。
与此同时,博士眼镜也在尝试从单纯的渠道商向产品研发领域延伸。
2024年8月底,由TCL电子孵化的雷鸟创新和博士眼镜宣布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其中,前者拟出资1200万元人民币,持有合资公司80%的股权,后者拟出资300万元人民币,持有合资公司20%的股权20%,双方将基于雷鸟创新在 AI+AR 眼镜领域的工程技术能力,以及博士眼镜在专业视光、设计、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开展AI眼镜的研发设计、销售、营销与服务等工作。
对于此次合作,博士眼镜在2024年8月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称:合资公司将计划研发拍摄眼镜、音频+AI眼镜第一代产品,并通过授权收费形式获得收入;公司将负责线下渠道销售和推广,参与产品研发设计,并对产品、渠道、营销等关键策略有共同决策权。
1月7日晚间,雷鸟和博士眼镜合作的首款产品雷鸟V3 AI拍摄眼镜正式发布。据雷鸟方面介绍,其搭载猎鹰影像系统、通义千问定制大模型、第一代骁龙AR1芯片以及虹软画质算法等,产品定价1799元,整机重量为39克。在佩戴舒适方面,雷鸟称,联合博士眼镜开展了人体工学的研究。
在潘雪菲看来,“由于验光、佩戴体验、医疗保险覆盖等因素影响,相较于其他智能硬件设备,AI眼镜渠道将对传统眼镜产品的渠道体系有更多依赖,尤其在电商市场发展不充分的海外地区。此外,传统眼镜厂商在渠道上更加贴合眼镜受众,很多选择与科技厂商通过合作达成优势互补。”
深圳市福田区博士眼镜店内的三款AI眼镜每经记者王晶摄
AI眼镜已进驻门店功能体验打折扣
为进一步了解博士眼镜与AI眼镜厂商之间合作的进展,1月5日晚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了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一家博士眼镜,店内有一块单独的小区域摆放了几款AI眼镜,分别是售价699元的李未可(仅支持听音乐,打电话);899元~1299元的界环(可更换镜框、镜腿等)以及魅族的StarV Air2,它是功能最多的产品,支持翻译、会议助手、提词器、导航等,同时售价也最贵,为2799元。此外,店内还有一款雷鸟的AR眼镜。
从外观来看,三款AI眼镜产品的镜腿都较普通眼镜更重、更粗,从佩戴体验来看,功能较少的李未可整体重量较轻。然而,由于三款产品的眼镜本身都不带近视镜片,标配的为平光镜,如果用户是近视眼,需要配近视镜片、加散光等,佩戴感受没有普通眼镜那么轻盈舒适。
据店员介绍,“去年九十月份,店里上了AI眼镜,目前每一款都有人买,但界环的产品卖的比较好,因为比较日常”。
据悉,界环AI音频眼镜于2024年8月由蜂巢科技发布,从外观上看,该产品与传统眼镜非常接近。“我们的目标是7亿的近视用户潜在人群。借助传统眼镜行业厂商在渠道和服务方面的优势,我们可以打造服务型店铺模式,消费者在选择购买界环智能眼镜时,可以(在门店)先进行验光,试戴、眼健康筛查和验配服务等。”此前蜂巢科技方面对记者表示。
曾参与创建小米生态链部门的夏勇峰在2020年创立蜂巢时的想法是做一款头戴式智能硬件,但随后他意识到,AR很难在短时间内变成大众电子消费品—用户所支付的代价远远大于他们能获得的回报,可能只有有钱又向往科技的人才会成为早期用户。
值得关注的是,记者试图体验魅族的翻译功能时,博士眼镜的店员才发现产品已没电,随后,由于店内两位工作人员的手机App蓝牙均无法成功连接魅族的StarV Air2产品导致最终未能如愿。“我们之前试戴过,但是第二个人通过App再连接(产品)就很难连。”当记者咨询产品是否有折扣时,店员也需要查询才能告知。
1月6日上午,记者前往博士眼镜的另一家门店,但店员称该门店还没有AI眼镜产品。据悉,目前博士眼镜只在全国100家线下门店铺设智能眼镜专柜。
1月8日,在其他博士眼镜门店,记者终于体验到魅族的StarV Air2,该产品在镜片上有个显示区域,文字呈现绿色,虽然能看清,但字体边缘有些“锯齿”感。
功能方面,在语音唤醒StarV Air2的对话翻译功能时,呼唤两遍产品仍没有反应,这时店员建议从镜腿滑动相关功能进入。从翻译效果来看,用户说中文后手机App中会显示英语,但实际上镜片并不显示。“你把App的(英语)内容给对方看就行。”店员说道。该产品支持包括英语、日语、俄语等在内的13种语言翻译,主要适用于出国旅行和商务会议等场合。
谈及店里AI眼镜产品的销售情况,店员表示:“还挺多的。”
潘雪菲认为,AI眼镜市场发展的终极目标仍然是AR/VR类的头戴显示设备,但智能眼镜为市场主要玩家提供了更有利于商业化的发展路径选项,双线发展使得厂商一方面有更加落地的商业模式可探索,另一方面也为AR/VR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时间窗口。
博士眼镜与AI眼镜厂商合作:渠道商的角色与挑战
虽然AI眼镜的加持给了博士眼镜穿上了高科技的外衣。不过,目前从博士眼镜整体的经营模式来看,仍然与传统眼镜店卖眼镜无异。
回顾历史,博士眼镜从深圳的一家小门店成长起来。1993年,刘晓辞去政府机关工作,与妻子范勤在深圳红荔路租下一间30平方米的店铺做起了眼镜生意,此后博士眼镜进入快速扩张中,1996年6月,博士进入南昌市场,获江西省“一级眼镜店”的称号;1998年10月,博士眼镜进入东莞市场;2017年3月,博士眼镜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国内眼镜连锁零售业第一股。
目前,博士眼镜的店铺遍布深圳、北京、广州等30多个大中城市。据2024年半年报披露,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共有门店530家,其中,直营门店501家,加盟店29家。
在许多人印象里,眼镜行业属于暴利行业。博士眼镜公布的相关财报数据显示,从2017年上市至2023年,毛利率分别是76.47%、74.12%、71.17%、67.59%、64.93%、61.84%、63.07%;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58.19%。
虽然历年毛利率都较高,但博士眼镜的销售费用也居高不下,主要包括员工工资、社保;房租、物业、水电;装修费;广告业务宣传费等。2017年至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2.5亿元、2.88亿元、3.21亿元、3.08亿元、3.77亿元、4.13亿元、4.76亿元,2024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为3.66亿元。
与此同时,上市后的博士眼镜股价长期在十几、二十几元徘徊,直到智能眼镜的爆发,该公司才成为智能眼镜概念股中的“香饽饽”。
“人类所感知的外界信息中很大一部分来自视觉,博士眼镜就是从这个角度入手,我们升级做AI眼镜主要是考虑到未来发展,因为科技可以让原来我们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对我们来说,未来AI眼镜或者AR眼镜的主要用户群体两方面,首先,要安排好原来的固有的顾客,他本来就需要眼镜,告诉他,你可能增加一些钱,就可以拥有AI眼镜这样的功能,我相信很多的顾客是会愿意尝试的;不近视的人也可能选择佩戴智能眼镜,因为智能眼镜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例如,视力最好的飞行员也可以佩戴智能眼镜,调取各种数据。同样,追求潮流的年轻人可以用智能眼镜来记录生活。”日前,博士眼镜董事长刘晓在接受《深圳商报》采访时说道。
从博士眼镜和各大AI 眼镜厂商的合作来看,博士眼镜主要负责提供智能眼镜的镜片验配和销售渠道,而合作商则主要负责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这种模式使得博士眼镜可以在无需投入大量研发成本的情况下,快速进入智能眼镜市场,同时还能借助智能眼镜厂商的品牌、科技,来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的关注。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博士眼镜在智能眼镜产业链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它暂时只能扮演渠道商的角色,公司对硬件研发、AI眼镜的芯片等领域缺乏主导权。
此外,由于目前智能眼镜的渗透率仍然较低,博士眼镜当前的营收来源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光学眼镜及验配服务和成镜系列产品。中信证券研报指出,AI眼镜短期出货量仍然较低,估算2024年全球AI眼镜出货量约300万副。
公司预计AI眼镜何时能带来比较可观的营收?未来其他AI眼镜公司自己开渠道或者在网上开卖相关产品,博士眼镜的渠道优势能否继续发挥?AI眼镜火爆后,是否会挤压博士传统眼镜的利润空间?针对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1月7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博士眼镜证券部方面了解情况,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投资者专线不接受媒体采访。随后,记者将采访提纲发送至公司证券部邮箱,但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应。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