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I资讯 > 最新资讯 > AI智能体:它来了

AI智能体:它来了

上海证券报    2025-01-10

  在业界对AI商业化及规模应用前景的期待中,AI智能体的声量最大。国内外多位AI领军人物近日均明确发声:2025年将是智能体元年。

  放眼全球,微软、谷歌、苹果、Open AI等大模型先锋已经先行落子智能体赛道,从大模型的技术拥趸变为智能体的示范先锋;环顾国内,百度、腾讯、星环科技、酷特智能、中科金财、南兴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试水AI智能体并初具成效,成为其撬动AI技术在智慧金融、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规模化应用的重要杠杆。

  何为AI智能体?AI产业的主轴变了吗?智能体如何赋能千行百业?其终极形态又是什么?

  有些问题已有答案,更多未来仍待探索。一个围绕智能体展开的AI时代,正悄然来临。

  有何用?

  在赋予了大模型“先验”的世界知识之后,AI正在学会感知、检索、分析、推理、规划、决策、执行,变成智能体。与目前所有AI应用不同,智能体不仅是模型和聊天机器人,还是拥有自主思考和行动能力的程序“助手”。它能理解指令,更能像人类一样规划、推理,并利用外部工具来完成任务。它甚至可以自主提出问题、优化解决方案、创造性工作,能陪伴和融入人类社会所有场景。

  “未来企业将会像培训员工一样构建AI智能体,让它们使用工具,在不同的应用和平台之间调用函数与功能,协助或独立完成任务。智能体之间还会协作,改写现有软件和服务。”无限星辰CEO方海声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

  日前,Open AI前首席科学家伊莱亚的公开发言震惊了业界:由于人类世界数据总量有限,预训练时代即将走向终结。“这意味着此前意义上的大模型将进入瓶颈,未来AI的进化需依靠其自身构建智能体,以及合成数据、推理效率、仿生演进等。”方海声解释说,“相比起商业化诉求,这更是2025年AI智能体可能爆发的技术背景。”

  巨头已先行一步。

  微软在其Dynamics 365平台一口气推出10个自主AI智能体,称相当于187名全职员工的产出;谷歌发布号称“智能体时代”最强大模型Gemini 2,提供多模态开发接口,让智能体能“看懂”物理世界;Apple Intelligence在多国上线,部署在端侧智能体无缝调用手机各项工具甚至App的能力,让不少开发者惊呼“下一个iPhone时刻还是iPhone”;Open AI正准备推出代号为“Operator”的AI智能体,它可以代表人类执行任务,包括编码和预订旅行等。

  “经过近年来产业各界对大模型应用的探索,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已经找到了适合各自业务的大模型落地应用,智能体就是一个最直观的方式。”星环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孙元浩认为,AI智能体集成了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的软件系统或服务,它能够理解、学习、推理和执行复杂的任务,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分析和决策支持。

  孙元浩预计,2025年,AI智能体在AI应用市场将会有更多落地。智能体将不再局限于特定领域,而是渗透到金融、交通、制造业、教育等各行各业,为这些行业带来智能化升级。例如,在制造业,智能体可以优化生产流程、预测设备故障、提升产品质量等。

  为何来?

  产业侧对于AI应用有着极大的呼声,智能体恰恰提供了一个可供实操的路径,这也成为智能体加速成熟的重要原因。

  若用人类大脑发展进行类比:早期生物的智慧源自脑容量的扩大,但人类大脑体积不会无限增长,当生长停止后,智慧的增长并未停止。AI未来的发展也将转向在现有大模型上构建智能体——AI将依靠自己创造的数据像人一样推理、思考、学习、创造。

  中国AI大模型产业曾出现“百模大战”,如今这些企业都在对发展战略作出针对性调整。

  以“六小虎”智谱AI、零一万物、百川智能、MiniMax、月之暗面和阶跃星辰为例,多数公司开始进行业务调整,甚至人员缩减。大厂凭借其雄厚的家底,还能继续“卷”研发;更多初创企业被迫直面现实,转向AI应用层面,寻求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回报。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李彦宏表示,百度已将智能体作为最重要战略方向。他认为,在AI原生时代,智能体将成为内容、服务和信息的新载体。智能体是AI应用的最主流形态,即将迎来爆发点。目前,文心智能体平台已吸引了15万家企业和80万名开发者。

  腾讯混元也在积极布局智能体生态,面向开发者和企业推出了一站式智能体创作与分发平台腾讯元器,并已全量面向用户开放。

  “随着大模型技术上限突破的放缓,GPT 5迟迟未到,上半年很多AI应用做得还是比较千篇一律,过于大而全,差异化也不够,大多是类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AI角色扮演的服务商商业化也遭遇瓶颈,另外不少基于大模型的AI应用落地效果也不够理想,相对于之前的狂热,市场已经有点降温。”网宿科技边缘平台资深架构师陈云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通往智能体终极形态的道路,是由无数“小而难”的垂类应用拼接而成,聚沙成塔。

  事实上,现阶段的AI应用大多可以视为AI智能体的1.0版本。

  孙元浩坦言,当前的AI智能体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于企业而言,如何最大化发挥智能体的作用,与如何使用大模型面对的问题很类似,就是要把企业自身的数据转化为训练大模型、可供智能体使用的语料,建立企业自己的专业知识库。

  在何处?

  上市公司紧跟AI潮流,结合自身优势,在AI智能体赛道上积极卡位。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兆颖预测,AI智能体将是生成式AI的下一个前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100亿美元以上,2025年将成为AI智能体大放异彩的应用元年。

  据记者统计,2024年,星环科技、酷特智能、中科金财、南兴股份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试水AI智能体并取得显著成果,AI智能体在智慧金融、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朱兆颖认为,AI智能体将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实现更高效的人机交互和自主决策,零售业、制造业、医疗健康、金融服务、智慧城市等领域将率先实现AI智能体的规模化应用。

  据孙元浩介绍,星环科技在AI智能体的应用市场中,主要充当AI基础设施提供商和技术赋能者的角色。不仅如此,星环科技已经推出了TKH知识平台、LLMOps大模型运营平台等多款与AI智能体相关的产品。

  孙元浩告诉记者,随着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平台为大模型提供更多可用的语料,大模型管理平台可以为用户管理多个大模型、智能体应用,用户可以更便捷地使用LLMOps大模型管理平台,结合自己的业务场景和需求,搭建不同的智能体。在可预见的未来,智能体必将迎来应用的大爆发。

  他认为,智能体将会更多地以垂类模型应用的形式出现,不同行业和领域对智能体的需求各不相同。如在金融领域,智能体可以专注于风险评估、投资分析等任务;通过垂类模型应用,智能体能够更精准地解决行业痛点,提高行业效率。

  多位人工智能行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比海外经验,AI+剪辑、AI+办公、AI+医疗、AI+决策、AI+陪伴等领域,国内拥有独特场景和数据、并已布局自研AI模型的企业,有望率先实现AI智能体商业化落地。

  例如,得益于AI的驱动带来的付费订阅用户渗透率提升,美图2024年上半年取得上市以来的最好净利润水平。合合信息、金山办公等旗下主流产品因为AI加持已经实现了亿级用户规模的积累,并仍在加大AI与现有产品的融合创新速度,用户黏性和付费转化率仍在不断提升。

  向何方?

  面对即将开启的智能体时代,可以更深一层去追问:何为AI智能体的最终形态?

  是以具身智能形式存在的智能硬件载体?还是眼镜等可穿戴设备?抑或可植入人体的超级软件?目前产业界尚无定论,但无碍各大公司在打造智能体进阶形态的道路上“日拱一卒”。

  金山办公副总裁姚冬认为,AI应用的软硬结合只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方向,并不是唯一方向。目前WPS AI在华为、小米、三星、联想等多种硬件设备上都有做适配,但WPS AI本身也重构了WPS Office的各类功能。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金山办公WPS Office在PC端国内日活设备数突破1亿。

  陈云辉表示:“AI应用的软硬结合将是未来最具有想象空间的市场,我们当前更关注可穿戴设备与AI应用的结合,这或将成为下一个‘杀手级’AI应用爆发的地方,是类似PC时代、手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级大机会。”

  而恰恰是终极形态的不确定性,让AI智能体的市场空间和产业链带动效应更为可期。

  陈云辉预测,GPU算力云正在面临更丰富的客户拓展机会和更广泛的落地应用场景,市场增量将显著提升。

  “AI应用的爆发将大大增加整体市场上大模型的token使用量,而每一次大模型调用的背后,都是对算力的消耗,这将为我们的云和边缘业务带来广阔的机遇。”他坦言,AI眼镜等智能硬件场景的成熟将驱动边缘计算的发展。比如AR/VR眼镜要求实时交互,并且搭载语音、视频等丰富内容,对算力的要求极高,端侧的算力有限,那就需要就近接入,来提供算力的承载,边缘就是一个合适的位置。

  陈云辉告诉记者,网宿安全平台已经监测到生成式AI正带来新型安全威胁,包括精准钓鱼攻击、自动化攻击生成、自动化渗透测试、自适应恶意软件、增强型持续对抗等。在这种形势下,防御难度面临极大的挑战,使得安全愈发成为企业刚需,这对网宿安全业务来说也是很好的一个机会。

  “AI智能体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方海声说,“例如,未来SaaS行业可能不复存在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从一开始就设计‘以智能体为先’的业务系统和平台。这种设计理念表明,企业不仅是在用AI提升效率,而是在重新构想组织的运作方式,从而彻底变革公司与行业生态。”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