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金融AI算法治理亟需完善,应建立“信任、效能、安全”三大目标
日前,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4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就加强金融AI算法和模型治理问题分享了深刻见解。他强调,智能金融的本质仍是金融,人工智能虽改变了传统金融模式,但并未改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根本宗旨。
肖钢指出,算法在金融领域已经显现诸多问题。以美国Zillow公司为例,2021年因算法预测模型失误导致亏损5亿美元。在国内,部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控模型遭遇黑灰产组织利用人工智能进行仿真欺诈,特别是中小银行较易受到攻击。在量化投资领域,2023年某量化投资平台因算法黑箱、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被处罚并暂停业务。
针对这些问题,肖钢建议构建完整的金融AI算法治理框架。首先,要以法律法规为顶层设计,确立"信任、效能、安全"三大治理目标。其次,大型金融机构应设立专门的算法模型管理委员会,建立实质性的模型管控平台。同时,要做好数据治理、算法模型解释、自主评估等具体工作。
肖钢特别肯定了人民银行在金融AI监管方面的前瞻性工作。人民银行已发布人工智能算法金融应用评价规范和AI模型信息披露指南,从模型精准性、可解释性、算法目标性等多个维度提出具体要求。他认为,未来应进一步贯彻这些规范,促进智能金融健康发展。
本文源自:金融界
相关推荐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