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百融云不是一个“自带流量”的AI公司
前两天在证券平台的AI板块讨论区里,有这么个帖子引发了我的好奇心,那个帖子说:“有些公司是那种股价下限很安全,但是上限不确定的票,@百融云-W(6608.HK)就是这种”。
临近2023年年底,距离财经门户媒体将“AI引领第五次工业革命”写到头条,少说已经过去了半年。上一次出现这种有关产业的宏大叙事,还是2019年年底的新能源。
从三季度末开始,不论是国内大模型公司不断召开开发者大会,还是国家数据局挂牌成立,AI界新闻的发稿量和发稿密度都在陡增,成为正在为年底业绩排名发愁、一季度All in AI公募基金经理的早餐咖啡伴侣。
但每次有大的产业板块行情的时候,总有这么一种公司,你说它在板块里举足轻重吧,它肯定不是那种市值几千亿的大票;但你说它蹭概念吧,人家业务还是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环;你说有关它的文章阅读量连3W+都没有,人家确实没什么自带流量的属性;但你说它有什么黑料吧,人家把主业干得明明白白。
这类公司,比如当年新能源里的稀土永磁、光伏里的支架、半导体里的IGBT、创新药里的CDMO、华为链里的鸿蒙。但等这类细分领域被资金发现之后,回头看涉及的股票最终涨幅,往往要比产业链龙头要高。炒起来第一个大阳线的时候,看股票的人会不断问,这公司是干什么的?跟某某行业或者大公司也沾边吗?最后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比不过基金经理,好不容易研究明白了之后,股票也涨了3倍多了。
那AI板块里边的这个百融云,有没有这个可能性?这公司我之前也很陌生,一是因为TOB的属性,二是因为在港股。那就按照AI产业那几个“流量热词”,看看百融云能沾上几个。
第一:“离婚减持”,这虽然不是好词,但不可否认这个词流量很高。因为部分AI公司上半年没具体业务落地,更别说业绩了。一些股价上涨或来自PPT和资金接力,最后大股东拿老婆当借口跟市场摊牌了。但百融云这个公司,上半年收入一共有个12亿出头,净利润也有2个亿。最主要的是这公司非但不减持,上半年还拿了快1.3亿港元做回购。众所周知港股回购不能拿来股权激励,只能注销,所以这公司没蹭上这流量。
第二,“大模型”,不错,这个真有。百融云的AI大模型叫BR-LLM,现在大部分国内的大模型不是都有一个偏见吗?就是说好听点叫开源,不好听叫套壳。百融云成立的时候是2014年,那时候正好是AI工程师开始使用RNN循环神经网络来处理自然语言的起始点,那个时候AI神经网络具备了“结合上下文”的能力。后来因为运行效率并不高,很难处理大量的参数,这才有了现在的Transformer和GPT。百融云这个BR-LLM大模型也是Transformer的标配产品。所以这个时间点捋下来,直到3年之前,人工智能都没有模型可以被开源,这也是业内人士都知道的,属实很冤枉。当然了各个公司都会用利于自己的评分标准来标榜自己的AI大模型排名很靠前,但总比没有可吹的强,因为大模型在AI里的地位很类似新能源里的电池。百融云这块,肯定是不缺,不依赖别人。
第三,“英伟达+算力”,这个百融云没有,因为百融云做的不是AI硬件,是MaaS和BaaS,MaaS模型即服务,就是百融云的机构客户调用模型,然后按调用量给百融云拿钱;BaaS就是百融云帮客户完成KPI,比如客户今年要把产品销售额做多少规模、拓展多少客户、推什么新产品、多卖多少单、主页浏览量增加多少,通过智能语音机器人等智能工具帮助触达客户,提升商业机构智能营销等业务效率。所以这个业务模式是非常耗费算力的,但问题是现在英伟达的AI芯片断供了,所以最近把算力租赁炒得很火,因为不管是囤了5000P+还是2万P+,都得有英伟达的卡在手才能说网络配套和链路的事儿。所以像百融云这种已经有AI大模型的公司,别的保证不了,但起码证明AI算力是有保证的,毕竟已经做出来了嘛。但对于那些初创的AI公司来说,那竞争压力可就太大了,想烧钱训练都没卡了。
第四,“算法”,这个不用多说啊,肯定是AI企业的标配,因为算法其实就是预训练数据之间建立函数关系f(x),但很多领域的信息不是以文本形式存在的,比如融资租赁领域的机构客户,需要通过用户信息网格图来确定社会关系,从而反欺诈;电商领域很多营销都是以短视频和图文配套的方式呈现的,所以算法要解决“向量信息”才是重点,所以百融云的AI算法要解决分类和回归两大问题,公告里有ORCA这个关键词,是AI赋能垂直领域的算法,现在做的Corder算法比较针对通用领域。有了算法,其实大部分科技公司要做的事都一样――代码自动生成,不就可以省人力成本了嘛。
所以像百融云这种公司,本身做TOB的业务,自然没有像C端公司那么高的知名度,而且也不像其他AI公司那样能搞事情割韭菜,所以被骂的也没有它。
但一个板块大的炒作行情都会给产业链公司跟风的机会,就像资本市场也必须有PM发言。有些AI公司先涨,无非是PPT的图片色彩很符合宏大叙事的画风,然后赶着二季度之前把收入提前确认变成利润,符合公募股票池的财务数据标准之后把他们圈进来,自己家大股东就摊牌了。
但越往后越会发现,先跟风炒概念再低位找业绩赚AI板块两拨股票的钱,但其实不现实,不管百融云也好还是其他有基本面的AI公司也好,没流量没曝光率,确实很难被发现。就像当初炒5G的时候,有几个人能在2018年底就知道什么叫PCB啊?不都是涨起来之后才有的流量嘛。
关注同花顺财经,获取更多机会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