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这十年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记录我国十年来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作为和成就,展望未来十年,面对全球AIGC竞赛热潮,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如何助力构建国家发展新优势,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华网数字经济事业中心推出特别策划《数字经济这十年》大型融媒体系列访谈栏目。
新华网北京11月9日电(陈延特)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以5G、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数字经济发展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渗透到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日益成为赋能农业现代化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助推器。
“我们发现,除了在农产品的交易环节,在生产种植环节,农副产品的加工环节及农资供应等全产业链上,数字经济都大有文章可做。”一亩田集团CTO胡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一亩田的服务已经覆盖全国2800个县市、5000万农业用户,每年带动ToB端交易额超过3000亿。
从帮助农民“卖货”到全产业链“智慧农业”布局
“我们的初心就是帮助农民‘卖货’。”胡嵩介绍,一亩田于2011年成立,十余年持续深耕农业,起初通过互联网破解农业信息化问题,打造农产品B To B数字化流通服务平台,帮助农产品“上网”交易。在这过程中,一亩田发现,产地生产者与传统线下批发市场存在信息不通畅问题,随之逐步建立起产地直通批发市场的智慧代卖服务平台,构成了一亩田农产品大宗商品线上线下交易的“天地网络”。
据了解,如今,一亩田代卖服务已经覆盖全国超过60个城市、100多个一、二级批发市场渠道,可销售农产品品类超过240余种。胡嵩表示,目前,一亩田代卖服务平台在土豆、柑桔、白菜等品种已经是全国最大的批发渠道之一。
基于千万级用户基数、多品类农产品及广泛的产地覆盖基础,一亩田对平台沉淀下来的大量数据,诸如产地规模、市场供需、产销热度等农业流通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开发了农业大数据系统,为生产者及区域政府提供农产品品种选择、销售流量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决策依据。
此基础上,一亩田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发展融合。胡嵩表示,基于AI大模型技术,一亩田打造农业大模型智慧助理“小田”对话机器人,它涵盖了新农产品品种、农业技术、供需行情、产销智能匹配等多个模块,针对从生产、流通、采购等农业全链条的多个场景、多产业链群体,帮助农民解决种什么、怎么种、如何卖、高效卖的问题。
目前,一亩田在持续探索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的先进种植模式,推动产业现代化发展。“我们现在开始尝试与广东、广西等产地直接合作,培育新的种植产地、新品种,从而填补受季节性影响而导致农产品市场的空白,这也是一亩田关于‘智慧农业’的新业务布局。”胡嵩总结道。
一亩田集团CTO胡嵩接受新华网《数字经济这十年》栏目专访
以“顶天立地”的信念 助力中国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
如今的数字农业已不是简单的“互联网+农业”,而是利用大数据、区块链、大模型技术、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
“数字经济发展的十年,也是一亩田从青涩走向成熟的十年。”胡嵩介绍到,在一亩田布局产地业务之初,很多产地的农户个人都没有电脑,有的一个村只有一台PC台式电脑,现如今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台智能手机,这也让一亩田的服务从单一的网站,变成以手机App、公众号、短视频、AI智能机器人等为工具提供多样化服务,从而让产地货主可以每时每刻与全国的买家联络,可以掌握千里之外批发市场价格波动、档口走货信息、预测供销需求等数字化手段,让农业生产更加“智能”。他表示:“一亩田及深耕农业产业十余年的企业,要得益于党和国家在数字基建上持续的支持和投入。”
促进农民增收一直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与传统经济相比,数字经济在信息快速传输、大数据降本增效、带动新兴产业发展都具有着独特优势。从“数字福建”“数字浙江”,到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正式打响,大规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了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差距,促进了城乡及产业要素的互动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拓宽农民增收的致富渠道。
胡嵩表示:“‘顶天’‘立地’一直是一亩田的坚定信念,既要用行业最先进的技术,也要深入扎根到产地去挖掘用户需求。这也是企业发展所需的‘新质生产力’。”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