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骏华:用人工智能“解放生产力,释放想象力”
凤凰网财经讯 11月27日,由凤凰网、剑南春联合主办的2024新经济科创论坛于合肥召开,本届主题为“徽聚新生·万里同春”,共同聚焦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经验分享,共同关注科创产业链的升级转型、新质生产力的动能新方向,探讨资本市场助力科创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科大讯飞副总裁吴骏华在圆桌对话中表示,作为一个家在广州来合肥工作近十年的“肥漂”,他以一个普通市民的观察视角,感受到的深圳和合肥两个城市起飞阶段的创新差异性。深圳的起步来自于“草根创新”:深圳的早期发展以产业转移和承接为主,很多时候创新的源头来自于像“华强北”这样的三尺柜台,来自于对用户需求的快速洞察,配合上市场化机制,自由进出,有模仿,也有消化吸收,逐步有创新,再从某些企业、某些领域走到前沿,直到现在的产业在特定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合肥的创新则很像“学院派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合肥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依托中国科技大学等高等学府和一批科研机构,逐步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基地之一,所以,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量子信息,乃至芯片制造,这些科技创新领域一开始就是瞄准世界领先水平去追赶、对标,乃至超越的。
这两个城市的科创企业在一开始时虽然“殊途”,但是一定会“同归”,中国的科技企业发展,既要放眼全球看到世界领先水平,也要深耕市场脚踏实地,才能赢得蓬勃生机。
在提到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时,吴骏华表示,“合肥模式”有自己独特的“天时地利人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产学研孵化之路也要结合不同的团队不同的特点来借鉴才能学到位。他现场推荐了《星火相传》这本书,里面讲的就是当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人机语音通信实验室是如何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以一代人的光热照拂一代人的理想,弦歌不辍,从校园走向市场,成立科大讯飞,产业报国,星火相传,从而带动安徽乃至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这是几代人接续的长期主义之路。
吴骏华分享道,1999年科大讯飞成立的时候,整个中文语音产业被外国完全垄断,那个时候创始团队有一个非常朴素的愿望——语音是文化的基础,民族的象征,中文语音技术要由中国人做到全球最好,中文语音产业要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从大学校园走向市场创业并没有经过市场洗礼,饱满的理想很快被现实挑战,在最艰难时,时任合肥市领导亲自带队考察,协调美菱集团、合肥永信、安徽信托三家企业各投资1020万元,才将科大讯飞留在了合肥,当时的合肥市领导更鼓励讯飞“不要着急,要坐稳,千万不要拔苗助长”,渐渐地,才有了今天的发展成果。
吴骏华介绍道,科大讯飞的核心发展理念是“平台+赛道”。
一方面,科大讯飞必须要在锚定的赛道中深耕,比如教育、医疗,这些涉及人工智能赋能国计民生的战略领域,也是创始团队用科技实现“产业报国”的初心所在;
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平台服务整个生态,只有生态才能带动人工智能产业生生不息的发展。从2010年开始,讯飞开放平台就已经把AI能力开放给开发者使用,至今,平台已开放了767项AI产品和能力,已有775万开发者团队用讯飞的技术创业,开发覆盖各行各业的创新应用成果。
如果说,互联网技术的核心是“连接”,AI则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与产业跃迁。吴骏华分享了如何发挥AI的天然资源均衡价值属性,从而在教育、医疗、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科技助残、世界盛会等方面为更广泛的人群构筑普惠的公益生态体系。他现场分享了一个科技助残的动人故事:一个叫石城川的年轻人,因为11岁那年发了一场高烧导致逐渐失去听力,后来,借助讯飞开放平台提供的技术能力,他开发的“音书APP”汇聚了百万用户,帮助盲人听得见文字、聋人看得到声音,在中国,像石城川这样的听障人士达2700余万。到了今天,讯飞听见已为听障群体提供超过1亿分钟无偿转写服务,讯飞开放平台每天为视听障人士提供超5000万次AI服务,帮助开发者开发出3.3万个无障碍应用。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日渐普及,人工智能应用正在日益进入到场景化的深水区,“我们希望用人工智能技术‘解放生产力,释放想象力’,为每一个人提供独一无二的AI助手,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吴骏华说。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