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数字环境下版权保护研讨会在西安举办聚焦人工智能版权
中国经济网11月20日讯(记者 成琪)记者从国家版权局获悉,11月19日,中欧数字环境下版权保护研讨会在西安举办,研讨会由中国国家版权局、欧盟知识产权局IP Key中国项目联合主办,陕西省版权局承办。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大光,中国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局局长王志成,欧盟知识产权局IP Key中国项目负责人白霁珊出席研讨会并致辞。研讨会重点讨论数字环境下的版权保护话题,交流中欧双方为适应数字技术发展在版权立法和执法方面的最新举措和经验。
国家版权局供图
活动主办方表示,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更迭,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催生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市场,在赋能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和风险挑战。就版权领域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以版权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资源之一,大大改变了内容的创作和传播方式,因此,亟需在版权框架下集聚各方智慧,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版权特性、权利归属、侵权认定和权利保护等问题,形成全球共识,在解决传统版权保护遇到的风险和难题的同时,更好地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合规性应用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支撑和内生动力。中国国家版权局对此态度是明确的:一是重视和迎接人工智能,以积极的、前瞻性的思维迎接人工智能的到来;二是研究和监管人工智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等配套行政法规的修订为契机,完善制度设计,探索规范人工智能相关版权规则,同时,在日常监管方面,加强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传播的监测,关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相关投诉举报,依法保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三是交流与共享人工智能,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在版权领域已出台了一些应对之策,但人工智能产品是否有可版权性、如何规范、如何监管、如何判罚、如何促进等,各国态度不同,需要加强交流、共享成果,共同推动这一新技术在全球的运用,共同维护全球版权秩序。
白霁珊表示,人工智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新技术也为司法实践带来了新挑战,对相关新课题展开国际间的探讨非常有必要。欧盟国家有着大量创意产业从业者,版权制度对于创意产业的发展和保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流媒体侵权盗版情况增多、新技术带来的版权争议持续的情况,欧盟不断推出新的法案、决策。同时,欧盟也在积极应用新技术以推动作品被更好地应用和保护。比如建立数据库,方便文化遗产相关机构以数字化形式获取数据,同时数据库的建立也可以为权利人维权提供支持。
研讨会分为三个主题,分别是中欧版权法律制度最新进展、国际版权管理实践热点问题、网络版权执法。会上,中宣部版权管理局执法监管处负责同志代表中方介绍了中国著作权保护及法律制度新进展,并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修订的背景。欧盟委员会通信网络、内容和技术总司法律与政策官员则用视频形式,重点介绍了欧委会关于打击体育和其他现场直播活动在线盗播的建议书、文本和数据挖掘例外规定以及《人工智能法案》中与版权有关的规定等。
欧盟知识产权局代表、欧盟法律专家、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代表和国内相关部委、集体管理组织和数字版权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一百余人参加研讨会。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李冬阳)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