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工智能时代艺术语言表达与发展口语传播校园论坛举行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11月18日报道:第三届口语传播校园论坛日前在上海杉达学院举办,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艺术语言表达与高质量发展”。此次论坛是上海市社联“学会学术活动月”及上海市演讲与口语传播研究会建会3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由上海杉达学院联合主办。
论坛由上海杉达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院长李光安主持,上海市社联学会处代表卢红青、上海杉达学院校长陈以一、上海市演讲与口语传播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林毅等出席。陈以一校长致辞欢迎嘉宾,并介绍学校情况,强调数字化和数智化是学校发展主线,本次会议为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工具。卢红青代表强调本届论坛议程体现社联“联”、“融”、“合”理念。
论坛围绕三大主题展开:人工智能时代艺术语言表达与高质量发展、艺术语言表达与红色文化传播、人工智能时代的口语传播和社会表演。林毅副会长首先就主题做先导性发言,提出人工智能对口语传播造成冲击,如何积极应对成为新时代议题。同济大学薛念文教授探讨了红色文化传播历史,新华社上海分社于帅帅副总编分享了全媒体新闻策划新思路,中共四大纪念馆倪吉琳助理介绍了数字赋能红色文化传播的实践。
当日下午,上海杉达学院沈超群老师讨论了社交媒体时代口语传播特质,陈立新老师分享了口语传播学科发展的思考。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林晓琳老师探讨了多屏共生时代叙事补偿的重要性,上海建桥学院张岩老师分享了沉浸式艺术活动的案例。上海杉达学院林晓颖老师则聚焦于短视频平台老年女性群体的口语传播行为特征。
主办方表示,本次论坛标志着高校与学术团体的产学研融合不断向前迈进,未来研究会将持续举办更多高水平学术活动,搭建业界、学界沟通桥梁,研讨传播技术为高等教育赋能。
作者:刘轶琳
相关推荐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