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I资讯 > 最新资讯 > 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总决赛开幕“决战”东莞松山湖

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总决赛开幕“决战”东莞松山湖

新火种    2024-01-07

12月29日,2023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总决赛暨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峰会在东莞松山湖科学城正式开幕。戴琼海、李国杰等近20位院士在内的120多位学术界、产业界专家齐聚一堂,就大模型范式的人工智能应用向全场景渗透的路径,制造业等实体产业在无人驾驶、智能装备、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开放发展等前沿话题进行探讨。

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总决赛开幕 “决战”东莞松山湖

东莞是人工智能研究成果转化的理想之地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溢出带动性强,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23年AIGC的涌现,更是开启全球人工智能新一轮产业爆发。

为期3天的大会以“场景驱动·数智强国”为主题,围绕“以赛助研、以赛促评、以赛定标、以赛引才、以赛创业、以赛招商、以赛办展”的使命任务,采用“1+1+8+6+N”模式,设有1场120支总决赛项目展览展示、1场开幕式暨主论坛、8场总决赛项目路演、6场专题论坛(智能医疗与生物医药专题论坛、智能机器人与高端装备专题论坛、网络空间安全创新应用论坛、智能遥感与卫星应用专题论坛、智能交通与自动驾驶专题论坛、智能能源专题论坛)和N场特色活动(创新人才培养与产业化论坛、项目对接会、走读松山湖等),还举行了项目对接会,加速优质项目落地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院士在致辞时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虽然驶入快车道,数据、算力资源日渐丰富,但存在应用场景系统设计不足,重大场景开放程度不高,场景创新生态不完善等问题。

戴琼海院士表示,松山湖科学城是首个举办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总决赛承办地,彰显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拥有覆盖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的科创体系和高度发达的制造业,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生态、应用场景。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杨军表示,广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先后印发了多个政策指导文件,制定了《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同步带动重点地市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体系化布局人工智能发展,抢抓人工智能发展先机。

东莞市委副书记、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表示,今天的东莞,今天的松山湖,依托完备的产业链和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形成了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是人工智能研究成果转化的理想之地。同时,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市场前景、日益完善的创新生态,也将反过来推动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进步。

加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11个优质项目松山湖科学城寻“姻缘”

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何友、罗锡文、陈学东、张建伟,日本工程院院士任福继、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蒋田仔、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田奇,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杨军,东莞市委副书记、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东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黎军共同启动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总决赛。

记者从大赛组委会获悉,本届大赛设立高端高效智能经济、构建安全便捷智能社会、实现绿色健康智能生活、推进国家智能科创需求和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等五大专题赛道、28项应用场景,采用“开放专题”和“揭榜挂帅”两类竞赛模式,共分为选拔赛、晋级赛和总决赛三级赛制,由网络选拔、重点推荐、区域晋级、路演比拼、赛奖嘉年华等五个环节组成。

自2023年2月14日启动大赛以来,大赛评审委员会坚持公平、公正和公开的评审原则,先后吸引全先后吸引全国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2432支队伍报名参赛、挑战角逐,最终从各专项晋级赛推荐评选出120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获得全国总决赛特等奖、一等奖的项目将优先提名“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作为首个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总决赛的承办地,拥有中国首台、全球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布局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等大装置、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平台,推进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东莞理工学院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研支撑及良好的创新生态。

在28日的项目对接会上,松山湖科学城集团、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光大We谷产业园、中集智谷产业园、清大创投、东莞科创资本等东莞松山湖的产业载体、投资机构与大赛组委会精选的11个总决赛项目代表展开对接交流。同步,120个参赛项目在松山湖科学城展览馆亮相,展现人工智能在多领域的最新探索。

杭州宇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李朝参加了本次对接会。李朝表示,在松山湖,感受到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和营商环境,特别关注人才引进政策,产业扶持政策。“希望借助本次大赛的举办,能够结识更多同行。希望和松山湖科学城有更多合作机会。”

为助推优秀项目落地发展,在大赛开幕式上,发起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科创基金联盟,通过联盟的平台作用和协作机制,以基金投资、项目孵化、产业协作等方式,致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院士专家共论人工智能发展前景

在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学东带来了题为《全电驱重载仿生四足机器人研究进展》的报告,从电驱机器人当前面临的问题、挑战和技术进展,以及基于运动-发力-能量综合优化的运动规划与控制等方面予以分享。

“从液压驱动到电动驱动,从轻型到重载,电动驱动机器人面临尺度效应、驱动能力、运动控制三大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陈学东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广东院士联合会副会长罗锡文以《无人农场的探索与实践》为题,围绕智慧农业和无人农场的认识和实践,全面展示了无人农场的发展路径、技术进展、实践成效等精彩内容。

罗锡文表示,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无人农场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途径。当前无人农场的关键技术包括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智慧化管理5大方面。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汉堡大学信息学科学系教授张建伟分享了《数据与模型协同驱动,创新物理世界智能系统》的专题报告,讲解在人工智能迎来爆发之际,机器人从非具身智能走向具身智能过程中技术创新的多种可能性,探讨未来物理世界如何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推动智能系统的创新发展路径。

张建伟表示,现在非具身智能发展迅速,然而在制造、未来出行、大健康、农业、家庭和教育方面,还需将人工智能算法落地真实物理世界,形成多学科综合的解决方案,从非具身智能走向应用更为广阔的具身智能。

在人工智能大爆发时代,未来的人类还需要工作吗?日本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副理事长、电子科技大学特聘教授任福继带来题为《具有灵气的数字人是未来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主角》的报告,为与会者展现未来世界自然人、机器人、数字人三人共舞时代的种种可能性和具体实践。

“未来的生产模式是‘自然人+机器人+数字人’三类平行员工一起分工协作。自然人劳动力只占5%—10%,机器人占15%—20%,剩下80%—70%的工作由数字人完成。”任福继表示,当前,数字人的动态生成挑战面临情感准确性、实时性、表情和动作的连贯性,以及个性化和多样性等挑战。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脑科学专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主任蒋田仔以《脑疾病精准神经调控新方法、新设备及其产业化》为题做报告,详细讲解脑图谱的绘制,以及在脑认知、脑疾病等多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学术界探讨脑科学提供重要参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国杰为大家带来《神经网络模型的潜力和局限》专题报告,系统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指出从事人工智能应用开发的科技人员既需要仰望天空,也要抬头看路。

李国杰表示,近年来人工智能取得重大突破,得益于大数据、大模型和大算力,三者缺一不可。大模型的重要标志是机器“涌现”智能。但也应该看到,单纯提高算力不是“万能药”。数据不但要多,而且要更高质量,要追求更高质量的数据。

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元亭为大家介绍了《心脑血管健康工程:动脉血压图(TAG)与应用》,介绍了健康工程的基本概念、社会重大需求意义,以及结合生物标志物检测、医学成像和机器学习,分享了预测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华大基因解读平台产品总监熊云为大家分享了《智能化基因解读平台》专题报告,为与会者解读了基因库构建的重要性,以及人工智能如何全面助力基因数据的解读,辅助临床迈向产前诊断精准化、智能化。

熊云表示,人工智能基因应用数据越大,解读越精准。为此,华大基因构建了智能临床表型助手、文献智能循证、基因/变异智能排序、知识库智能构建等全栈自研人工智能工具,为基因数据解读赋能。其中,文献智能循证对超3000万文献进行智能化循证,训练出基因行业领先的NER模型,解读效率提升6倍。

亿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态副总裁李强以《应用场景要创新,AI必须下凡尘》为题做报告,针对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在未来发展的多种场景,人工智能的短板等内容发表看法。

“人工智能并不是万能的,应该理性看待,在道德责任、知情同意、伦理决策等领域更应该交给人类来决断。同时在艺术、文学、设计、情感等领域并不会被替代。”李强表示,凭借优秀的技术产品化和商业化落地能力,亿智电子在2020年已实现百万量级的AI芯片出货,在国内端侧AI芯片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苏州知至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余崇圣带来题为《面向物理空间数字化应用的激光雷达成像关键技术与系统》的报告,介绍了激光雷达成像这一关键技术的重要性和技术手段。余崇圣表示,GPS丢失下的高精度定位导航、实时3D空间成像具有极其大的挑战和困难! 被列入我国二十项重点难题之一。

本次峰会云集院士专家共同展望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挑战和AGI生态的商业模式,具身智能、脑机接口等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搭建全栈人工智能场景应用落地、创新创业、招商引资、成果转化的产业化合作交流平台。

编辑:徐臻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