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I资讯 > 最新资讯 > 资管新规驱动,市场呈现6大新趋势

资管新规驱动,市场呈现6大新趋势

新火种    2023-09-21

9月15日讯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出台至今,已有五年,影响深远。随之带来的银行理财不保本、短期理财产品受限、净值化产品波动大、各类资管机构门槛提高、部分资金或将分流等新问题,对资产管理行业提出了新挑战。

目前,资管新规三年过渡期已结束,此前“池化运作+刚性兑付+间接融资”的金融产能逐步出清,影子银行的风险也大幅收敛。在各项政策指引与监管规范下,资管行业正逐渐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作为最具影响力的资本市场媒体之一,长期致力于观察和研究资管市场发展,将于今年11月举办“2023首届资管年会”,汇聚监管、机构和学界精英,共同研讨资管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此外,特联合上海证券,组成课题组,推出《2023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观察报告》,即日起将陆续刊载。

本文为第一篇,课题组梳理了已超138万亿的资管市场规模布局,并研究发现,受资管新规驱动,市场呈现出6大新趋势。

资管市场规模平稳增长,子行业格局优化

国内资管市场规模平稳增长。据《2022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巴曙松等著)、中国信托业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国保险资管业协会、中国理财网统计,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中国资产管理市场规模为138.16万亿人民币。2017年到2022年,资管规模从114.94万亿增至138.16万亿,复合年增长率为3.75%,较 2013-2017 年的年化增长率 30.96%行业增速有所放缓。2022 年随着资管新规的正式落地,行业虽处在转型整改期,但规模依然保持着平稳的增长,同时也实现了子行业分布格局的优化。

image

银行理财所占份额最大。据中国基金业协会、中国信托业协会、保险资管业协会等统计,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银行理财规模达27.65万亿,在国内资产管理行业中规模最大,占据了20.0%的份额。其他依次是公募基金(18.8%)、保险资管(17.8%)、信托(15.3%)、私募基金(14.7%)、基金专户(6.9%)、券商资管(5.0%)、基金子公司专户(1.4%)和期货专户(0.2%)。

image

纵向来看,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保险资管保持稳定增长,而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专户这类渠道依赖型业务呈现下降趋势。

image

6大新趋势凸显

趋势1:头部化集中

资管行业整体呈现向头部机构集中的趋势,在银行资管、信托资管、基金资管中均有体现。

银行理财子公司。根据2021年规模最大的前5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建信理财、农银理财、中银理财的近3年产品规模追踪,该五家公司从2020年的25.70%的市场占有率提升到2022年的36.92%。仅头部五家公司就占据了市场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额,头部化集中趋势明显。

image

信托公司资管。此类资管规模从2018年22.7万亿持续降低至2020年的20.49万亿,2021年和2022年信托资管规模有所恢复。其中,2022年信托资管规模最大的前5家信托公司分别为华润信托、中信信托、建信信托、外贸信托、光大信托。以前五家信托公司规模加总来看,其前五的市场规模占比近几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从2020年的26.60%上升到2022年的31.65%,也体现出信托资管的头部化。

image

公募基金资管。以2022年公募非货基金规模前5的基金公司为基准,计算其近四年非货基金规模占比变化。可以看到,基金公司头部化集中明显,前五非货基金规模占比从2019年的15.20%上升至2022年的23.10%。其中,作为最大的基金公司易方达基金,其规模占比从2019年的4.14%提升到2022年的6.76%,规模庞大,近乎达到规模第五的基金公司的两倍之多。

image

趋势2:净值化

净值化是2018年在资管新规明确提出的要求,资管公司不得对资产管理产品进行“保本保收益”承诺,而应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打破刚性兑付。

净值类产品的存续规模在新规公布之后逐年攀升,从2018年的6.01万亿规模到2022年的26.40万亿规模,增长了近20.39万亿的规模。同时,净值化产品存续规模在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中的占比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从2018年的27.27%的占比提升到2022年的95.47%的占比。

image

趋势3:标准化

资管新规对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认定,需要满足五个条件:等分化、可交易,信息披露充分,集中登记独立托管,公允定价、流动性机制完善,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等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交易。标与非标的界定,使得非标产品在限额管理以及期限匹配中受到限制。

银行理财资金投资资产中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占比逐年降低,从2014年的20.91%到2022年占比仅为6.48%,预计今后占比还会不断下降。我们认为非标资产进一步压缩,标准化是未来理财产品投资资产的趋势。

image

趋势4:数字化

资管新规的试运行,管理规模的快速增长,客户需求的多元化,都对资管机构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家机构依托自身的资源禀赋,调整业务战略,变革业务模式,聚焦客户服务价值链,对前台的营销、销售与服务能力,中台的投研、风控、绩效与组合管理能力,以及后台的运营能力都进行了重新梳理,迎接资管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在此过程中,技术如何为业务赋能变得非常关键。近年来各资管机构都在持续加大技术投入,呼应了“十四五规划”中适时提出的“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以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为核心要素的数字化赋能,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要求。

根据中基协2023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内容,国内大部分金融机构都处在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化的进程中。科技是未来发展的驱动力已成为行业普遍共识,现阶段科技与业务的融合已不是运用技术手段为前端业务提质增效的最基本模式,而是以全业务链条价值提升为导向,在顶层规划指导下,构建销售、投研、运营、风险管理等前中后台联动的一体化模式。

据IDC研究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648.8亿元,与2021年的589.3亿元相比,同比增长10.1%。据IDC预计,到2027年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1429.1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1%。无论是《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等相关政策、亦或是金融机构期望通过数字化创新实践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以获取竞争优势,都将推动金融IT服务市场迎来新的增长机遇。我们认为未来该市场将保持增长。

根据部分银行对金融科技投入的情况,可以看到科技创新的大环境下,各大银行都加大了对于金融科技的投入,科技投入规模绝大多数呈增长态势,科技人员在整个公司员工人数中占比较大。

image

以电子支付来看,近几年的电子支付规模持续上涨,截止至202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电子支付笔数2789.65亿笔,电子支付金额达到了3110.13万亿,规模巨大。如今银行业柜面销售已大量减少,平均电子渠道分流率在2022年已经达到了96.99%,如此之高的电子渠道分流率正在重塑金融行业的销售模式。

image

未来,以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和大数据(big data)为核心的“ABCD”将进一步加速金融科技的纵深发展。值得关注的是以ChatGPT和GPT-4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技术能极大地提升文字和对话服务方面的工作效率,在生成书面报告、开展培训和投教、提升客户陪伴质量等应用场景中潜力巨大,但其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都还有很大欠缺。各类技术的发展将带动智能投研、智能投顾、风控数字化等功能模块的更新升级,进一步赋能资管发展。

趋势5:养老金市场方兴未艾

老龄化趋势加速资管行业对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建设。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占比达到13.5%,老年人口数量巨大,同时伴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不断减少,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

1994年世界银行在《防止老龄危机:保护老年人及促进增长的政策》中首次提出养老金“三支柱”模式,其中第一支柱为公共养老金计划,特点是由政府提供,目的是为了保障退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具有普惠性;第二支柱是职业养老保险计划,企事业单位发起并由商业机构运作,包括了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为个人养老计划,由居民自愿购买,由商业机构提供的个人养老金。

image

我国养老金体系由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所构成。相较于美国的养老三支柱构成,我国养老体系主要靠第一支柱来支撑,并且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和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不能覆盖灵活就业人群。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覆盖面广,但是规模较小,养老三支柱体系结构失衡。发展第三支柱显得尤为重要。

image

保险资管将在个人养老金投资市场挖掘机会。保险资管机构发行的保险资管产品主要面向机构合格投资者,因此保险资管主要以养老金第一、第二支柱投资管理人的角色参与养老投资。目前只有部分头部保险资管机构获批合格投资管理人资格,大部分保险资管机构将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投资市场挖掘机会。保险资管参与个人养老金产品投资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针对的仍然是高净值客群,态度较为审慎。

商业银行在个人养老金业务中的角色和功能较基金公司更为丰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个人养老金的到来,恰恰开发出新的业务契机。截至2022年底,养老理财产品存续50只,累计购买金额1002.95亿元,投资者46.60万人次。由于产品整体风险不高,且业绩比较基准具有一定优势,因此投资者对养老理财产品的认购积极性较高。

养老信托产品的普惠性途径仍有待探索。养老信托集中于两类具体业务:一是养老主题家族信托;二是“养老理财信托+消费信托”,比单纯的养老消费信托增加了更多保值增值功能。与公募基金公司、商业银行比,信托行业内纯粹的养老金投资很少。

趋势6:ESG探索

中国内地资管机构的整体ESG 投资实践在发展初期,投资披露也将进一步加强。在73家“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UN PRI)资管机构签署方中,披露内容类型最多的是ESG方法论,近10%的机构公开了其负责任投资政策、投票政策或互动政策,且多为公募基金。

ESG公募基金在数量、份额和规模基本呈增长态势。截至2022年6 月30日,国内ESG公募基金(包含核心ESG公募基金和ESG主题公募基金)共374支,总体基金份额超过2419亿份,总体基金净值达3925亿元。

内地机构的ESG信息披露内容更具中国特色,包含针对本土化ESG核心议题的关注。在环境议题上,内地资管机构多以“双碳”政策为切入口,在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背景下,应对气候变化和碳减排将是内地资管机构未来开展ESG 投资和披露的核心主题之一。

从资产类别看,截至2022年6月30日,ESG公募基金投资类型主要以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为主。根据主动型与被动型分类来看,374支ESG公募基金中有309只基金为主动型基金,占大多数。相比而言,被动型基金数量、份额和规模均较小。

image

在ESG策略上,银行的ESG系列理财产品重点投资于绿色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消费升级、健康医药、乡村振兴、普惠金融、小微企业支持等产业。截至2022年6月底,根据第三方的最新数据统计,国内市场合计发行ESG 银行理财产品276只,合计募集资金约1500亿元。

image

(课题组成员:廖旦、卢先兵)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