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I资讯 > 最新资讯 > 国内首个金融行业大模型标准发布AI技术在金融领域加速落地

国内首个金融行业大模型标准发布AI技术在金融领域加速落地

新火种    2023-09-21
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宏宇行业大模型应用拉开人工智能场景化应用序幕,各领域行业标准正陆续落地。9月18日,国内首个金融行业大模型标准在南京发布。据了解,该行业标准由中国信通院联合腾讯、360集团、奇富科技等共同编制,为金融行业智能化的高质量规范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标准的正式发布,也意味着金融行业大模型技术和应用的评估、验收等工作有了重要指导和依据。国内首个金融行业大模型标准发布作为数字化和智能化应用的前沿领域,金融等行业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广泛的实践场景,成为大模型率先落地的垂直领域之一。据介绍,此次发布的行业标准涵盖了金融大模型的关键能力要求,包括场景适配度、能力支持度和应用成熟度三大方面。此外,标准还从金融行业的特性出发,覆盖了投资研究、投资顾问、风险管理、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多个金融应用场景,并详细规定了金融大模型在数据合规性、可追溯性、私有化部署、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要求。不过,金融又是一个对精准性、可控性、安全性要求极高的行业,在实际应用大模型时还面临着挑战。对此,工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指出,大模型技术目前尚未完全成熟,而金融行业是一个强监管的行业,“还面临着数据、算力、算法、应用等诸多挑战”。得益于民族企业强大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行业应用场景,随着行业标准的陆续出台,国产大模型弯道超车的机会也就藏在其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中。以金融大模型为例,腾讯云行业大模型为 10 大行业提供了超过 50 个解决方案,“可以为金融等行业客户提供一站式 MaaS 服务”,支持金融客户构建自己的专属大模型。本月初,蚂蚁集团在上海正式发布了自研的金融大模型;京东在此前也对外展示了金融领域AI营销运营平台,度小满发布了开源金融大模型“轩辕”。工行、农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也在该领域布局。行业大模型应用拉开人工智能通用化的序幕,产业场景布局推动大模型落地,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专家表示,金融+大模型是“软硬结合”的金融科技探索与实践,其“软”在于对金融业务层面的深入理解,“硬”则在于技术、数据、算力方面的积累,随着标准的建立,推动AI大模型与垂直领域结合,将为行业带来一个更规范化、健康发展的前景。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