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阶段性收紧背景下,如何抓住北交所扩容机会?成都高新区这样做
《科创板日报》12月22日讯(记者 陈美) 上市北交所应该选哪套指标?亏损企业能不能在北交所上市?北交所的上市红利期有多久……在A股IPO阶段性收紧背景下,如何抓住北交所升温扩容机会的思考,也由此展开。
作为成都高新投全资设立的一级子集团,策源资本总经理李小波今日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为促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策源资本已提出五年组建3000亿元产业基金的规划。
“按照成渝地区发展战略,半导体和显示器产业领域的重大项目,将引进并落户到成都高新区。按照成都市安排,策源资本正加快培养未来产业:一是卫星互联网,今年在直投方面已投了一些企业;二是AI领域;三是低空出行等。整只基金和产业投资的布局,都将围绕这些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投资。”李小波说。
在产业布局和投资上,李小波称,策源资本这一国有资本除了助力企业创新成长,还会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其中,上市北交所就是一大方向。
记者了解到,上市北交所亦成为私募股权基金关注的退出渠道之一。
北交所西南服务基地负责人王志岗表示:国有资本目前作为一级市场最大的出资方,北交所的退出渠道,可以支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完成优化布局结构调整、盘活存量资产、培育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使命;同时,对投资机构而言,也可以缓解退出压力,提高DPI。**
“一方面,被投企业如选择在北交所上市,周期比较短;另一方面,也会有比较灵活宽松的减持、限售安排。目前,已有200余只创投基金实现在北交所实现退出。”王志岗表示。
在内控管理上,王志岗认为,上市北交所也能助力投资机构进行投后管理,帮助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提升财务核算的规范性,持续开展信息披露,降低信息不对称和投后管理成本。
记者了解到,成都高新区已建立北交所上市后备资源库,构建了“储备-股改-辅导-申报-上市”的梯度培育体系。
成都高新区国资金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围绕产业建圈强链、科技成果转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等方面,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结合成都高新区实际情况,持续挖掘上市后备力量,建立专班及时解决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数据显示,2023年,成都高新区新增上市公司4家,累计培育上市公司63家。其中,现有交易所过会企业4家,交易所审核企业9家,证监局辅导期企业16家,上市后备企业270余家。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