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I资讯 > 最新资讯 > 中信建投:关注AI、中特估、数据要素等方向跨年主题行情

中信建投:关注AI、中特估、数据要素等方向跨年主题行情

中信建投陈果姚皓天    2023-12-17

中信建投指出,12月是业绩“真空期”,股价走势与业绩相关性较低,市场更多关注预期,而多个重要会议召开,市场迎来政策密集发布的窗口期,政策定调对跨年行情有着指引作用。在年末市场信心波动下行情况下,我们预计短期内哑铃型配置仍是最优解,看好“中特估”确定性胜率策略的相对优势,同时随着数据入表、Vision pro量产在即等事件催化,数据要素/ XR有望受益。

市场表现回顾:大小盘风格分化明显,北交所行情回温。上证指数和多个宽基指数表现不佳,北交所行情回温,显示出资金流向的变化。消息催化下,AI相关板块涨势不一。年末,顺周期主题猪肉走势领先,数据要素延续涨势。无人驾驶、华为概念主题涨势逆转,流感、减肥药热度衰退。我们认为,12月作为政策密集发布的窗口期,政策定调对跨年行情有着指引作用。在年末市场信心波动下行情况下,我们预计短期内哑铃型配置仍是最优解,看好“中特估”主题确定性胜率策略的相对优势,同时随着数据入表等事件催化,AI/XR、数据要素主题有望受益。

主题一:XR进展加速,内容生态将受益

苹果将于12月正式开始量产Vision Pro进一步催化AR行情,考虑到历年政策铺垫已经基本完备,受AI技术突破的溢出效应影响需求提升空间广阔,供给端国产头部互联网公司接连布局,AR行业作为AI场景的最终落地,有望充分受益,迎来行业奇点。

主题二:数据要素政策持续催化,数字经济在望

自2022年底以来,数据要素主题主题已经历3个阶段,顶层政策催化与多地政策切实落地不断强化市场认可, 12月初主题进一步迎来各地政策密集发布,明年初数据入表实施更加具象化,市场想象空间扩大。电信运营行业凭借丰富的数据资源有望获益,传媒行业也有望迎接新生态。

主题三:红利防守,托底收益

年末,市场避险需求的延续有助于推动高股息板块走强,国有资金大举流入ETF有望缓和资金面压力,引领长线资金入局。

风险提示:国内宏观经济恢复不及预期,数据要素政策实施效果不及预期,居民消费需求不及预期。

一、市场表现回顾

(一)大小盘风格有所收敛,北交所高位波动

上周(12.4-12.10),上证指数延续下跌,多数宽基指数表现不佳,小盘指数表现优于大盘,中证1000指数转涨为跌,跌幅-2.07%,微盘股指数跌-2.46%。上周上证50收于2281.65点,下跌2.99%,北交所短期大涨热度有所回升,但由于前期美债收益下降,相关政策出台持续完善等利好已交易充分,后期缺乏增量资金支撑,北交所的资金“虹吸”效应有所减弱。

从大小盘周期看,历史规律表明,大小盘风格具备3-4年一轮换的时间周期规律,当前国证2000/中证100比值位于2013年以来80.5%分位,大小盘风格演绎已至近年来的极致,但风格切换到大盘需要满足两个假设:1)分子端经济预期转好,政策需要进一步加码支持而非简单托底;2)定价权从私募/个人投资者转至机构,当前公募基金发行数量仍在低位修复,社保资金、险资等长线资金值得关注。

image

image

(二)消息催化下,AI相关板块涨势不一

年末,猪肉主题走势领先,此前人工智能应用Pika爆火带动AI等相关主题走强,同时受益于苹果Vision pro量产预售消息催化,MR主题上涨,网络游戏、短剧等AI/XR下游内容生态相应受到提振延续强势。12月,数据要素主题多个完善政策密集出台,数据要素明年落地更加具象,市场反响积极,数据要素延续涨势。无人驾驶、华为概念主题涨势逆转,流感、减肥药热度衰退。

image

从增量资金流向上看,上周北向资金净流出57.87亿元,其中主要流入电子、电力设备、有色金属、通信板块,两融净流入10.86亿元,其中传媒板块延续强势,计算机、食品饮料、医药继续流入。总量上看,美债利率继续下降等海外宏观条件转好改善市场增量资金面,资金面步入缓慢修复阶段。

我们认为,12月是存在较长时期的业绩“真空期”,股价走势与业绩相关性较低,市场更多关注预期,而 12月有多个重要经济会议召开,市场迎来政策密集发布的窗口期,政策定调对跨年行情有着指引作用。当前,市场下半年冷却的AIGC及关联主题受热点事件催化有所回温,数据要素入表在即叠加各地配套细化政策频发增大市场想象空间。在年末市场信心波动下行情况下,我们预计短期内哑铃型配置仍是最优解,看好“中特估”主题确定性胜率策略的相对优势,同时随着数据入表、Vision pro量产在即等事件催化, XR、数据要素主题有望受益。

image

主题一:XR——进展加速,内容生态将受益

苹果MR重新定义共识,量产在即

苹果将于今年12月正式量产一代Vision Pro,并预计于2024年初上市发售。此前VR/AR产品引领XR行业整体演进,2021年元宇宙概念带动XR行业迈入新一轮成长期。考虑到目前市场尚未出现成熟的MR产品,苹果MR产品生逢其时,大有可能成为XR行业发展新阶段的开创者。

在硬件端,作为一款消费类电子产品,苹果MR的硬件配置和参数均为顶级配置,苹果采用指尖交互,聚焦用户操作的便携性,这种直观性和精细操控的可能性不仅提高了用户沉浸感,还减轻了学习曲线,使得广大用户更容易融入虚拟环境,更智能、直观的交互方式有望带来AR/XR行业变革。

在软件端,自研ROS系统能够与IOS兼容,使IOS系统与MR产品联动融合,有助于提升苹果产品生态系统的影响力和韧性,增强苹果MR产品的竞争力。此外,苹果预计在2025年推出性价比更高的Vision pro二代,随着体验成本下降和产品迭代升级,苹果头显有望逐步改变消费理念,真正开启“空间计算时代”,长期来看或将动摇移动设备终端市场。

image

行业政策环境积极正向,多方位规范引导

国内政策基本面积极向上。在近几年全球和国内VR/AR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政府部门高度鼓励XR行业发展,国务院、工信部等部委持续出台政策,从消费促进、产业规划与产业融合等角度为国内XR行业提供规范、引导与支持。

image

供需转稳:中国需求市场提升空间广阔,供给端发力可期

需求端,中国VR/AR内容服务市场空间广阔。从全球层面看,VR/AR市场规模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未来两年内市场规模增速有望维持在50%以上,全球VR/AR市场短期内仍将持续扩容。2017-2021年,中国VR/AR内容服务市场规模从11.1亿元增长至356.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3.01%;据艾瑞咨询预测,2026年中国VR/AR内容服务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302亿元。2021年VR设备在游戏社交领域渗透率最高,达54.60%,教育培训、影视直播、房产家居、医疗健康、工业制造和购物文娱等应用场景占比仍然较低,未来提升空间广阔。

image

供给端,国内头部公司相继入局,未来行业产出值得期待。近两年国内市场增长相对缓慢的原因在于国内厂商的头显产品难以满足大众消费的需求和预期,产品性能价值与国外同类产品差距较大。据Wellsenn XR统计,2022年字节跳动旗下的Pico是我国VR/AR头显第一大供应商,占比66%;DPAR、iQIYI、HTC等厂商的相关产品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国产AR/XR加速布局。Meta与腾讯达成初步协议,将在中国大陆销售其新的低价版VR头显,腾讯将成为 Meta 头显在中国大陆的独家销售商。此外,华为正研发苹果 Vision Pro 头显的竞品,搭载麒麟旗舰处理器、主动散热设计,阿里也于7月领投多个AR硬件项目。头部的率先入局预计将为更多企业的进入起到带领效应。截至2023年10月末,全球XR行业融资事件共116起。集中于AR/VR硬件、XR内容和应用、MR技术等领域。AR仍是资本主要布局方向,阿里巴巴于7月两次领投AR硬件,融资规模千万美元以上。短期内,苹果Vision pro国产替代产品值得期待。

image

受益于AI场景落地,MR有望迎行业奇点

融合生成式AI,MR有望迎行业奇点。11月Pika1.0的出圈爆火点燃AI+视频,谷歌、Meta、Runway、Heygen等大厂和独角兽,均紧锣密鼓布局AI视频,同时,AI的多模态能力持续增强,在应用端如教育、电商、游戏领域的实现更加具象细化,长期或将在多个领域颠覆用户的使用习惯,带来行业变革。其中,作为AI场景最可能落地的MR领域,未来将充分受益于AI浪潮,融合了AI应用的MR行业内容生态将更加多元丰富,实现沉浸感与强交互的融合,虚实叠加的体验也为游戏、办公、生活类应用提供更多交互可能。

image

主题二:数据要素——政策持续催化,数字经济在望

顶层政策催化与多地政策切实落地强化市场认可

我们选取市场阶段性与主要政策转折点前后的关键变化作为行情复盘划分依据,将截至目前的行情演绎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可以看出,在不同阶段的领涨标的存在切换,但由于数据要素的主体多元性,不少潜在的数据要素概念的企业都已经是在其他方面,例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衔的前沿科技等方面取得较为突出的技术地位和业绩。随着市场的复苏与数据要素“1+N”政策的持续加码落地,投资逻辑逐步清晰且受到市场的关注认可,数据要素主题后续具备长线投资价值。

image

数字经济启动在即,电信运营商有望受

数据资源优势明显。电信运营商和第三方IDC服务商仍是我国数据中心的主要参与者。2019年,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占据我国IDC市场60%以上,数据资源优势明显。截至2023H1,中国移动的移动/宽带用户数分别为9.85亿/2.86亿;中国电信的移动/宽带用户数分别为4.02亿/1.86亿;中国联通的移动/宽带用户数分别为3.28亿/1.08亿,大联接用户9.28亿。

image

运营商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可直接参与数据要素市场交易。此外,电信运营商可深度参与数据处理、数据交易等环节,帮助其他行业实现数据变现与流通。根据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 上半年运营商大数据收入同比增长45.3%,2023H1,中国联通大数据业务收入 29 亿元同比增 54%,中国移动大数据业务收入分别为 26 亿元同比增 57%,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如中国移动梧桐大数据隐私计算平台。梧桐大数据平台已经和长安汽车、华为等工作合作,提供数据脱敏服务和隐私计算平台。

image

传媒生态有望进一步活化

传媒行业遍布数据要素产业链全链,充分受益于数据入表。传媒行业作为以拥有海量数据为特征的行业,数据是其主营业务运作基础,产业链运转与数据流动紧密挂钩。数据资产化入表极大拓展了相关企业的资产边界,从而有效拉高企业的估值。随着消费升级和软文化建设的加快,需求端,居民对精神文明需求递增推动软消费产业升级,传媒行业相关企业有望受益,供给端,数据要素产业链健全有望促进传媒行业数据活化,实现产业链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产品升级及针对性更加突出,精准对标目标群体优化业务,实现收益增量。

image

数据确权有力化解版权归属难点,帮助传媒行业产生新的创作热潮。多年来,传统数字资产的IP,版权归属不明晰所引发盗版及侵权风险问题一直是传媒行业的疥癣之疾,数字资产的价值释放有限。数据确权有助于帮助健全IP数字资产化、搭载区块链可追溯及防篡改特性加速原创性保护的完善,防止盗版侵权并完成价值的充分释放。此外,数据确权有助于促进形成良好的创作者生态,为行业带来更多的数据增量,背靠优质的数据资源实现IP的持续增值。

image

主题三:中特估——红利防守,托底收益

哑铃型配置仍是市场较优策略

高股息板块23年的超额收益本质上为低景气环境下的高确定性胜率策略,一定程度上由避险需求推动。回顾2023年市场行情,高股息策略取得了明显的超额收益,截止目前红利指数相对沪深300的超额收益高达11%,尤其在4-6月、8-10月两段指数下行期,红利指数相对沪深300的收盘价表现均实现明显上行。

从中期角度看高股息资产无疑仍有较强吸引力:1)随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利率和经济增长波动率下降,资产预期收益率同步降低,高股息和稳健分红资产具备吸引力。2)低利率环境下,随着社会融资成本下降,利用低成本资金投资高股息资产的套利交易或将逐步流行。3)资金角度,不断降息大背景下,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滑,将导致居民储蓄险需求的增长。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高股息资产以其高股息、低估值、低波动的特点无疑能够较好的满足保险公司的投资需求。

但展望24年,随着宏观经济环境预期回暖和多类板块资产回报率的边际回升,部分“高股息但低景气”资产的吸引力或将开始跑输“景气+估值修复”的组合。以国有行为例,板块前三季度涨幅高达16.1%,但金融让利的大背景下盈利预期则有所承压,在24年一方面将面临股息率下滑的压力,另一方面其资产回报率的分位也预计将有所降低。

平滑年末收益。近期随着北交所热度退却叠加跨年春季躁动情绪可能提前,部分高风险资金有望回流A股交易,AI相关题材有望再度表现的同时,确定性胜率策略下的高股息股也有望同步被纳入投资组合,以实现收益与风险相适应,平滑年末的收益。

image

央企资金入场,资金面压力有望率先缓和

自10月11日汇金罕见增持四大行、23日汇金买入多支宽基ETF以来,12月1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也进场买入了多只ETF,提振投资者信心、活跃资本市场的政策基调预计将进一步延续。此次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购入的ETF 产品多为跟踪科技类、权重类的央企指数产品,国资机构开始着眼长期,服务国家战略,布局A股投资,可能标志着A股长期资金入市进入实际落地期,活跃资本市场“转守为攻”,进入主动布局长期机会的阶段,将提升市场对科技板块的市场偏好,叠加今年“华为链”、AIGC产业催化仍有空间,明年科技板块预计成为政策扶持主线,短期中特估、科技方向迎来增量博弈机会。

image

风险分析

(1)地缘政治风险。如果中美关系管理不善,可能导致中美之间在政治、军事、科技、外交领域的对抗加剧。同时俄乌冲突、中东问题等地缘热点可能面临恶化的风险,如果发生危机则可能对市场造成不利影响。

(2)海外美联储紧缩程度超预期。如果美国经济持续保持韧性,劳动力市场、零售等经济数据表现亮眼,那么美国衰退风险或将面临重估,同时通胀风险也将面临反弹,美联储紧缩抗通胀之路继续,全球流动性宽松不及预期,国内权益市场分母端难免也将承压。

(3)国内经济复苏或稳增长政策实施效果不及预期。如果后续国内地产销售、投资等数据迟迟难以恢复,长期积累的城投偿债风险面临发酵,经济复苏最终证伪,那么整体市场走势将会承压,过于乐观的定价预期将会面临修正。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