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国际车展如何提振汽车消费?哪些要点值得关注?
财联社8月30日讯(编辑 李梦琪 郭楠)主打“提振汽车消费”的成都车展为“金九银十”消费旺季开启添了一把火。
129个全球知名汽车品牌,近1600台汽车行业整车,让人眼花缭乱:新势力竞逐智能化、传统品牌发力新能源、跨界造车先声夺人、越野车夺人眼球、豪华品牌油电双线发展……
这场下半年国内首个A类车展,让我们从中深刻感受到汽车行业正在发生的变革,新能源汽车已然成为绝对主角。
为什么智能化会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智能汽车发展到哪个阶段了?这一波转型过程中,哪些相关要点值得关注?
作为本次成都车展的官方战略合作媒体,财联社同信达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陆嘉敏,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麒牧,九三学社中央科技委委员、国际知名科技作家陈根,威尔森资深市场分析师柯景涛一同聊了聊本次车展的亮点,分析这场汽车盛宴展现出来行业发展趋势:
一
汽车行业下半场
电动化到智能化
财联社连线:今年上半年,上海车展已经展示出汽车越来越智能终端化的趋势。汽车变革下半场,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核心。结合本次车展亮相新车和技术情况,如何看待智能汽车发展趋势?
陆嘉敏:当前智能驾驶的发展正处于L2向L3突破的关键时期,22年乘用车L2渗透率已突破三成,23年以来众多车企也将L3的代表功能高速NOA、城市NOA部署上车。
首先从宏观政策面看,我们认为智能驾驶相关标准有望逐渐明确,L3作为辅助驾驶转向自动驾驶的关键阶段,L3人机共驾权责的划分仍需要政策明确,参考国际经验,德、英、日、韩已有较为成熟且统一的法规,中国深圳在22年8月通过了国内首部规定智能汽车准入等级、明确事故划分的条例。6月工信部副部长提出将支持有条件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发布新版智能网联标准体系指南,政策标准有望逐步明确。我们认为自动驾驶相关法规的持续完善有望赋予L3定义、产品形态、准入门槛、责任划分、量产落地等明确的政策指引,有助于智能驾驶渗透率和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
其次从智能驾驶技术路线的迭代来看,我们认为以特斯拉、新势力为代表的L1-L2-L2+式的渐进式迭代路线逐渐成为主流,以谷歌Waymo、通用Cruise为代表的跨越式迭代到L4的路线因运行区域与法规的限制、成本较高逐渐式微。同时高速NOA到城市NOA的迭代路线符合自动驾驶数据积累与算法迭代的规律,根据新势力23年规划,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NOA的落地有望实现突破,在非核心城市,我们认为通勤模式抓住了用户高频使用的痛点,也有望进一步提升智能驾驶体验。付费模式方面,订阅式、标配逐渐兴起取代原有一次性买断式收费,有助于车企进一步提升智驾渗透率与自身智能化形象,渗透率提升也有望进一步促进数据回收实现智驾系统持续迭代。
最后从成本层面看,智能驾驶持续降本,应用车型价格带逐渐下探有望成为趋势。硬件端,以激光雷达为代表的传感器成本有望逐渐下降,据我们测算L2+、L3级别智能驾驶感知硬件成本在25年均有超30%的下降空间。除了硬件端的降本,特斯拉引领的纯视觉传感器与“BEV+Transformer+Occupancy”算法有望实现高精地图、激光雷达的替代,降本空间较大,当前该算法路线也正成为国内车企与供应商的发力重点。我们认为未来纯视觉路线有望成为各个车企自动驾驶高性价比、走量车型的主要选择,较低的成本有望持续带动智驾车型价格带下探;同时激光雷达版本车型也可以作为高端化路线的搭载方案。
陈根:智能化是接下来的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尤其是随着芯片算力性能的不断提升,以及ChatGPT大模型技术的突破,让我们非常清晰与明确的看到了自动驾驶不仅成为可能,并且路径更加清晰。
而智能化与网联化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或者说是前一个阶段探索自动驾驶所发展的两种不同路线。网联化侧重于将车、人、路等要是进行连接之后,对这些要是借助于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的驱动。但是智能化则更侧重于就单一的车,也就是将车智能化,这也正是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思路。车不再是车,而是一个安装了四个轮子的智能机器人。
而从这次的车展情况来看,大部分的汽车企业在自动驾驶的发展路径上有了更清晰的思路,至少大部分的车企都已经意识到要基于车本身实现智能化。也就是说,要真正实现自动驾驶技术,我们必须要从基于车本身的智能化为核心,借助于各种传感器、雷达、摄像头等计算机感知技术,将这些感知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结合。再利用强大的芯片算力,实现具有自我逻辑运算与判断能力的智能驾驶大脑,从而实现自动驾驶。而网联化只是智能化之后,一方面借助于人、车、路的融合实现更高效、更安全、更便捷的自动驾驶模式;另外一方面是基于网联化来实现新商业模式的变现。当不需要我们人类驾驶的时候,我们在乘坐的私密空间中就有了更多的时间释放,这些时间如果借助于网联与可交互的屏幕产生互动,就能催生出一个庞大的新商业市场。
柯景涛:在近年中国品牌带动下,智能座舱、辅助驾驶渗透率都明显上升,海外主流品牌也在加快脚步,新推出的无论是新能源还是传统车型,基本都具备L2级或以上辅助驾驶,语音识别、OTA等功能。智能座舱方面已形成大屏化、多屏化趋势,全场景语音交互及识别率都是当下竞争核心点,下半场的赛道,自动驾驶的表现将成为产品竞争力差异的重要展现,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新势力陆续开放高速NOA及城区NOA。
二
车展现场亮点频出
汽车品牌发力智能驾驶
财联社连线:新能源汽车是本次车展的绝对主角,车展组委会专门设置了新能源展馆,包括理想、蔚来、小鹏、零跑、岚图、高合、极氪、智己、阿维塔、欧拉、极狐、哪吒、AITO、埃安、深蓝、昊铂、远航等国产品牌都携新车型参加本次成都国际车展,您比较看好哪些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其产品有哪些亮点?
陆嘉敏:汽车行业竞争大的趋势已经逐步由电动化转向智能化下半场竞争,在智能化领域,我们比较看好以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同时华为深度赋能的阿维塔科技、问界等车型的智能化表现也比较优秀。
蔚来主要以高端化为主,自研智能化领域走在前列,蔚来NOP是中国首个量产的领航辅助功能,硬件方面也率先搭载了激光雷达和超1000TOPS的高算力芯片,换电补能领域也处在领先位置。
小鹏城市NGP在北京实现行业首发,新款车型G6起售价20.99万,进一步降低智驾体验门槛,有望带动交付量进一步突破,公司层面与大众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有望在供应链成本优化、车型开发等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
理想在新势力中的交付表现最佳,公司已开始实现连续盈利,城市NOA功能已开始内测,通勤模式在下半年也有望开放。
在电动化领域,比亚迪能力依然领先,新的方程豹品牌与DMO发布又进一步扩充了比亚迪品牌的产品矩阵与技术路线。此外长安、吉利、长城、上汽、广汽等传统自主品牌智能化也在逐步发力,他们的子品牌深蓝、极氪、欧拉、智己、飞凡、埃安等品牌也有望充分受益。出口也正成为亮点,奇瑞与上汽的出口表现在国内车企中处于领先地位,海外市场也在不断拓展。
陈根: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与普及,对于整个汽车行业而言是一种颠覆性的,主要就是对核心技术的变革,让过去基于发动机性能为核心的汽车产业,转变到了以依赖于电机与电池为核心技术的赛道上来。这种赛道的切换,就让国产汽车,包括一些互联网品牌的车企,至少在汽车的核心技术方面实现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性,并且也确实实现了。
目前市场上的新能源车无非两类路径,一类就是传统汽车企业转型发展起来的新能源车,这类车企的优势就在于有汽车安全、设计、制造、营销等方面的优势。但在新技术下,弊端也相对比较明显,就是过去所构建的庞大的研发与生产制造优势,在更加简单的,更依赖于智能化的新能源车面前,过去所积累的重资产生产优势,有很大一部分将会进入加速折旧,将会成为拖累资产负债表的负资产。另外一类就是跨界进入新能源车行业,这类企业的优势就在于没有历史的各种资产包袱,只需要抓住研发、设计,尤其是在智能化方面的投入更为突出。而在生产方面基本上可以采取外包,或者是直接投资符合新能源车生产需求的自动化工厂,特斯拉就是这种生产模式的典型代表。
从这次车展的新能源车来看,也正让我们看到了这两类企业的区别。跨界进来的新品牌,尤其是一些互联网汽车品牌,在汽车的外观、空间、智能化等方面的设计与实现来看,都更符合年轻人的消费与审美需求。而传统汽车,由于受到以往汽车设计思路,尤其是一些安全因素方面的影响,在设计与智能化方面相对更保守一些。
不论是跨境车企还是传统车企,新能源车只是汽车的一种技术切换形式,真正关系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取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实现。可以说,下一场围绕智能驾驶为核心的市场竞争才刚刚起步,当前的新能源车只是自动驾驶汽车的一种实现载体。谁能够率先的掌握自动驾驶技术,不论是硬件的芯片,还是软件的AI大脑,才是真正决定着汽车未来的生存空间。
财联社连线:本次成都车展您认为最值得关注的汽车行业发展技术是什么?目前国产汽车发展情况如何?
陆嘉敏:我认为智能化是当前汽车行业发展比较值得关注的技术,智能化中的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都属于驾乘者易于感知与体验的功能,体验提升了也有助于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并且通过大量的数据积累与算法升级实现迭代,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具体来看,展望今年下半年以及24年,我认为通勤模式是比较值得关注的智能驾驶技术。它的意义在于:在开通大范围城市NOA的地图和数据受限的条件下,普及城市能持续下沉,实现消费者教育;并且进一步充实数据来源,为泛化场景提供帮助。消费者不需要等待高精地图的更新,也不需要等待厂商对某个城市的开通,只需要通过自己短期的手动训练,就能在日常通勤的路线上实现智能驾驶。这种到手即开的体验,会大大提升高阶智能驾驶的使用率,也会像滚雪球一样影响更多人的消费决策。同时,如果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了通勤模式,相当于厂商多出了海量的道路测试员和数据反馈。如果每个人训练的路线可以打通,通过云端大模型的分析处理,再下发到其它用户那里,或者在用户之间直接分享,那么智能驾驶的规模、用户普及度、用户认知都将大大提速。
陈根:这次成都车展最值得关注的技术是三方面:首先是基于电池的储能,更高的续航能力、更小的占用空间、更长的使用寿命、更低的更换成本,这种电池技术是新能源车的核心;其次是充电技术,一旦新能源车进一步普及之后,对于充电桩的需求就会更庞大,那么快充就会成为一种新常态的需求,这就意味着快充的稳定性以及对电池寿命的影响,这是接下来需要关注的问题;最后就是自动驾驶,目前领跑的是特斯拉,而国内的车企目前相对领先的是互联网汽车品牌。但目前我们面临的挑战也不小,不论是从算法、算力还是数据方面,相比于特斯拉而言,都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也就意味着,国产汽车品牌,谁能率先胜出,谁就能掌握着未来汽车行业的核心话语权。
当然,另外还有一项非常值得关注的发展方向,就是飞行汽车,这项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汽车行业与模式,也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交通与生活方式。
三
智能化提振消费
或将重塑汽车产业竞争新格局
财联社连线:8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最新数据显示,7月,汽车销量达238.7万辆,环比下降9%,同比下降1.4%,这是时隔5个月后再现“双降”。如何看待本次车展对于汽车消费的提振作用?
陆嘉敏:首先7月的数据出现“双降”是正常的,同比来看,因为去年6月购置税减免政策开始实施,7月仍处于政策实施后购买热情较为高涨的阶段,在去年高基数下同比微降属于正常表现。环比来看,6月是车企半年销量冲刺的关键时期,车企、经销商促销力度较大,月销往往会迎来峰值,7月开始又进入行业传统淡季,并且进入了国六B促销的延展实施期,促销力度也逐渐回落。
本次车展参展车型中新车型过半,自主与新势力品牌持续发力,合资&豪华品牌电动化加速。新车型包括比亚迪海豹DM-i、宋L、蔚来换代EC6、宝马i5等,长安、长城、上汽也有车型亮相。2023年是消费提振年,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70周年,并且车展举行时间恰逢8月底、9月初,车市也马上步入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截止今年6月底,成都汽车保有量突破600万辆,是中国汽车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各大自主、新势力、合资品牌的同台展出有望重塑各大车企间技术与产品的新竞争格局,我们认为在电动化能力日趋成熟的背景下,智能化体验提升对消费的提振效果有望更加明显。
财联社连线:目前市场上有哪些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相关的板块和概念,值得持续关注?
胡麒牧:国际车展的意义远不止是新车展示,无论是对于汽车产业链还是对于消费市场都有非常重要意义。从产业链角度看,参展商家不仅有整车生产商,还有零部件供应商,经销商,配套服务提供商,这里汇聚了产业资本,技术研发成果,市场渠道等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丰富优质资源,借助国际车展的平台进行对接,形成合作,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从消费市场角度来看,新产品的展示和体验以及各种展会期间的促销活动能够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为汽车市场带来实实在在的销量提升。
陈根:基于新能源车的发展趋势来看,当前最值得关注的产业链上下游,比如整车的锻造技术,比如基于自动驾驶的传感器、雷达、显示器、芯片、储能等核心产业链的技术,当然更值得关注的是自动驾驶的训练,包括为自动驾驶训练过程提供数据安全、清洗等方面的公司。
陆嘉敏:整车方面建议重点关注智能化领先的新势力车企以及处于较好新车周期、逐步发力智能化的自主品牌;零部件领域建议重点关注“特斯拉产业链”、“国产替代”、“智能化”等方向,具体板块包括热管理、汽车线缆线束、线控底盘、轻量化、智能座舱以及智能驾驶软硬件等。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