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I资讯 > 最新资讯 > 5G未来如何发展?多位院士重磅解读行业趋势

5G未来如何发展?多位院士重磅解读行业趋势

大河财立方    2023-12-07

  12月6日至8日,以“5G变革共绘未来”为主题的2023世界5G大会在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作为大会的重要平行论坛,“Tech Talk 2023创新技术论坛”围绕“融合创新提升价值空间”主题,邀请来自各方的演讲嘉宾围绕5G-A/6G创新技术、人工智能与信息安全、算力网络等主题,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关于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思考。

  加快5G-A/6G技术演进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致辞中指出,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以5G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

  当前,全球主要国家、国际组织纷纷加强5G-A的演进与6G的研究,强化技术布局和资源投入,努力构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发技术优势,夯实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基础。

  5G已经成为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坚实底座。5G向5G-A的持续演进,对网络带宽、传输速率和时延等特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展望6G时代,网络能力将呈现指数级的增强。

  作为我国太赫兹领域的先驱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指出,太赫兹将会成为Sub-6GHz和毫米波之后,沟通5G到6G的必要手段。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围绕太赫兹的竞争已开始,在国内产业链各方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太赫兹的研究水平逐渐提高,解决基础问题的同时,器件、装置、系统逐步建立,为真正的系统应用做好准备。

  巨容量、巨连接、泛应用……6G给产业界展现的前景极为诱人,但要实现愿景,仅有传统方案的持续演进还不能应对挑战,更需探索变革性与颠覆性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毫米波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崔铁军表示,智能超表面(RIS)是解决6G技术挑战的途径之一。

  据悉,从2014年RIS概念提出伊始,崔铁军院士团队就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信息超材料体系,并在多个应用领域推进落地。

  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东南大学联合中国移动研究院等合作伙伴,在现网中进行了技术验证应用,取得了丰硕成果。

  多元算力+算网融合:构建人工智能新范式

  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引爆了产业界对于人工智能的热情。“百模大战”的背后,算力基础设施的构建,以及垂直场景的落地,正在成为核心角力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院士指出,目前支持大模型训练的有三种算力系统。国产生态只要解决好十大软件问题,即使只有国外芯片60%的性能,国产AI卡也会大受欢迎。同时,我国超算水平已经处于国际第一梯队,通过软硬协同的架构方式,目前已经成功跑通LLaMA、百川等大模型而且成本只需要英伟达平台的六分之一。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国际智联网络系统学会理事长宋梁认为,产业界需要一个实时的、可私人定制的多模态网络支撑应用发展,在应用和网络之间叠加中间层,实现网络和应用的动态适配,让人工智能系统从基于大数据的单机版人工智能,变成一个分布式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最终实现多智能体的在线进化学习的人工智能新范式。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