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科技创新共同体,长三角已有基础还要继续发力
“这五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各级政府、企业界、科技界,包括我们长三角各地的百姓对于一体化有了高度的认同、共识。我们在一体化体制机制上有了一系列的创新突破,当然突破还要经历一个过程,但我们已经启动、已经走在改革的路途上。”概括五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大成就,上海社科院副院长、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振说。
对于长三角一体化,王振感触最深的还是“创新”二字。前不久,上海社科院团队发布了2023年长三角创新驱动力指数报告。根据测算,在2017年到2022年的五年间,整个长三角地区创新驱动力的年均进步率为4.8%,与经济增速基本保持了同步,保持了良好的上升趋势。王振解读,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呈现出非常鲜明的雁阵格局和梯度差。排在前15位的主要是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第一层次是上海,具有超强驱动力,为头雁城市;第二层次是南京、杭州、苏州、合肥等城市,具有强驱动力,可以将其界定为重要支点城市;第三层次是宁波、无锡、芜湖、常州、南通、嘉兴、扬州、镇江等城市,具有较强驱动力,可将其界定为重要节点城市;第四层次是马鞍山、湖州等城市,驱动力一般;宣城、池州等城市,驱动力相对较弱。“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国家级创新雁阵比较看,长三角的创新雁阵规模最大,且层次梯队分明。”王振表示,“最近几年,创新资源尤其是人才资源向头雁城市集聚的趋势比较明显,而产业链则继续由头雁城市往中小城市扩散。要发挥头雁城市、重要支点城市的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带动其他城市产业链升级,打造强劲活跃的创新雁阵和创新共同体。”
“构建科技创新共同体,从国家层面和三省一市层面,不仅有规划,还有一系列制度性、政策性的突破,特别是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需要我们去构建新优势,形成更强的资源集聚力和突破力。”王振说,未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着力点之一,是在新赛道、新产业方面下先手棋,在新兴领域形成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仍存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破解。对此,王振认为,面对短板和不足,需要三省一市通过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和一系列重大项目布局形成更强合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非均衡的协调发展,非均衡是客观的,但可以通过一体化的举措,比如通过产业有效转移、对口帮扶协作,进一步帮助欠发达地区,包括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地区,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